论文题目: 清代京剧文学史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颜全毅
导师: 谢柏梁
关键词: 清代京剧文学,戏曲文学体制,流行剧目,文人剧作,史料批评
文献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清代京剧文学史》是以清代京剧的剧目和剧本创作情况、特色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系统地勾勒、探讨清代京剧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价值。 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的研究领域中,长期以来忽略了京剧文学的存在,这与京剧作为国剧的地位很不相称。即使是专门形态的中国京剧史著的撰写,也往往重在对于演员与演出的关注,对一剧之本的京剧文学忽略不计。这种忽略有个常识性的误区,人们通常认为京剧的文学品位不高,与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等经典戏曲文学相比,在审美形态上有着很大差异。实际上文学性并不能等同于文辞的典雅性,而作为集表演文学之大成的京剧剧目,其文学性更在于本色当行,能够给表演提供规定情境和体现空间。因此,京剧的文学形态和内在蕴涵,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更需要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和深入研究。 《清代京剧文学史》,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清代京剧文学按照其发展的大致脉络分为三个大的时期,即起源整合期(乾嘉时期)、成型发展期(道咸时期)和兴盛繁荣期(同光宣统时期),每一时期整理归纳了一批代表性的流行剧目和文人创作,并对重要的剧本进行了考证评析。尤其是对早期的文人京剧创作如周道昌《错中错》,余治《庶几堂今乐》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系统性。 第二,对清代不同时期的审美趣味和批评风气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出其特色,并予以相应的论证。例如对道咸时期“品花”情调的探讨,对于光绪时期“改良主义”理论建树的归纳,都做出了较为细致的梳理。 第三,对清代京剧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现象,例如“清代宫廷演剧对京剧文学的影响”、“海派京剧的文学特性”以及“京剧改良文学”等内容,进行专题性的深入剖析。这就使得《清代京剧文学史》既包括了按照一定历史发展逻辑下京剧文学的具体内容,又有相关专题的深入分析,是纵向线索与横向专题勾连并重的双重结构。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 首先,第一次把京剧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科研对象,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研究,并将清代京剧文学放在中国戏曲文学大变革的背景下予以观照,这对戏曲文学史的深入开掘起到一定积极意义和有益补充。 其次,本论文对京剧文学的宫廷特色和市井色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近代文学审美转型的历史成果,也符合当前文学史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和形态范畴的需求,还是相对于元明清杂剧传奇而言的京剧文学自身特点的树立。 第三,本论文从清代史料和演出资料中爬剔梳理,寻找并论证了一些极具价值的早期京剧剧本和评论文章,比如对早期文人创作京剧剧本《错中错》的研究,具备一定的开拓意义。这对中国京剧、中国戏曲史乃至中国文学史的深化发展,都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
论文目录:
导论
一 清代京剧文学研究的意义。
二 清代京剧文学的总体性特征
三 本论文的研究领域概况和创作说明
第一编:清代京剧文学的起源、整合(乾隆、嘉庆时期)
第一章:京剧的起源与戏曲文学体制的变革
第一节、花雅之争与皮黄声腔的崛起
第二节、徽班与京剧的孕育发展
第三节、戏曲文学体制的变革与创新
第二章:起源时期的作品形态
第一节、多元的剧目来源
第二节、质朴独特的小戏
第三节、京剧文学形态的探索与转化
第三章:起源时期的史料与批评
第一节、扬州、北京为中心的戏剧批评
第二节、复杂微妙的观剧心态
第三节、技进于艺——对表演的精到评论
第二编:清代京剧文学的成型、发展(道光、咸丰时期)
第一章:清代京剧文学的成型与主要剧目
第一节、京剧的成型与演出状况
第二节、丰富的舞台流行剧目
第三节、主要题材与风格基调
第二章:流行剧目的独特文学意味
第一节、酣畅大胆的巾帼英雄系列剧目
第二节、京师味的世俗喜剧
第三节、经典名剧《四进士》
第三章:最早文人创作的京剧剧作《错中错》
第一节、介乎传奇和皮黄之间——《错中错》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奇以错传,情谐趣生——《错中错》的剧情结构和主题意味
第三节、一出《错中错》、满台女诸葛——《错中错》人物塑造的特色
第四章:观剧道人和《极乐世界》
第一节、“无佛处称尊”——《极乐世界》的创作来由与追求
第二节、奇福报寒儒——《极乐世界》的内容、立意与人物塑造
第三节、《极乐世界》的文献学价值和演出流传
第五章:余治与《庶几堂今乐》
第一节、以戏为工具——余治生平与创作原由
第二节、《庶几堂今乐》的内容
第三节、余治剧作的特色
第四节、《庶几堂今乐》的流传与影响
第六章:演员剧作家沈小庆及其作品
第一节、沈小庆和“八大拿”诸剧
第二节、武戏编演的典范
第三节、行家剧作
第七章、道咸时期的京剧批评及其心理
第一节、“品花”为主的文人观剧心态
第二节、赏艺
第三节、究戏
第三编:清代京剧文学的兴盛繁荣(同治、光绪、宣统年间)
第一章:京剧的大繁荣与剧目的发展
第一节、京剧艺术的繁荣
第二节、新戏的盛行及其创作者
第三节、京剧文学的特色发展
第二章:卢胜奎与连台本戏《三国志》
第一节、“三国戏”与卢胜奎的整合
第二节、宏阔的史诗风范
第三节、精彩的排场关目
第四节、演出和传播
第三章:刘三的京剧剧作
第一节、刘三及其剧作
第二节、刘三的戏剧创作技巧
第三节、刘三剧作的“奇女子”形象画廊
第四章:业余京剧作家的作品
第一节、业余京剧创作的情况
第二节、李钟豫与《儿女英雄传》
第三节、史松泉和《施公新传》
第五章:清代宫廷演剧及其对京剧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宫廷演剧传统和清代的膨胀
第二节、京剧在清官的发展
第三节、宫廷演剧对京剧文学的影响
第六章:海派京剧的形成及其文学特性
第一节、海派京剧的形成、发展
第二节、海派京剧的剧目和新戏
第三节、海派京剧文学的特色贡献
第七章:戏曲改良运动与京剧文学的新发展
第一节、清末社会思潮与戏曲改良活动
第二节、京剧改良运动的展开与成果
第三节、京剧改良文学的特色与不足
第八章:京剧改良大家汪笑侬
第一节、“梨园革命军”——汪笑侬与京剧改良
第二节、悲愤怨痛的创作主体风格
第三节、以“旧”涵“新”的剧作样式和单纯透彻的人物形象
第九章:清末的京剧批评与剧本选编
第一节、多种多样的京剧批评
第二节、京剧改良理论
第三节、京剧剧本的选编和出版
小结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11-14
参考文献
- [1].屠隆研究[D]. 吴新苗.首都师范大学2006
- [2].三十年戏曲文学创作概论[D]. 朱蓓蕾.上海戏剧学院2010
相关论文
- [1].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 仲立斌.福建师范大学2009
- [2].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 赵志安.福建师范大学2002
- [3].戏曲与儒学[D]. 赫广霖.山东大学2005
- [4].《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 王燕飞.上海戏剧学院2005
- [5].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D]. 丁淑梅.华东师范大学2006
- [6].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 杨飞.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