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

论文摘要

土地是最宝贵、特殊和稀缺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以及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各个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决定了土地属性和土地利用方式都存在着区域差异。正是由于土地差异性的存在,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构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空间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城市运行的效率。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圈逐渐面临土地资源紧张、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问题,要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对合理调整和优化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出迫切的要求。本文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视角,研究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空间结构和布局问题,探寻相应的优化策略,对于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的有效和合理配置,加快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两型社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阐述了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着重探讨了两型社会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的内在联系。其次,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综合比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景观、经济和生态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现存的问题。最后,在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构建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指标体系,运用SOM神经网络对武汉城市圈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将其划分为为中东部沿江城镇集中发展用地区、西北部平原集约土地利用区和东、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区,以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并从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图表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两型社会的研究概况
  • 1.3.2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可能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城市群
  • 2.1.2 两型社会
  • 2.1.3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 2.1.4 土地利用分区
  • 2.2 基础理论
  • 2.2.1 区位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比较优势理论
  • 2.2.4 生态经济理论
  • 2.3 两型社会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的内在联系
  • 2.3.1 两型社会的内涵
  • 2.3.2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的内涵
  • 2.3.3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与两型社会的内在联系
  • 3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条件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3.1 武汉城市圈概况
  • 3.1.1 行政区划及人口
  •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3.1.3 土地利用概况
  • 3.1.4 资料、数据来源
  • 3.2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景观空间结构特征
  • 3.2.1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分析
  • 3.2.2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
  • 3.3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经济空间结构特征
  • 3.3.1 土地利用比较优势度量
  • 3.3.2 土地利用比较优势的空间差异分析
  • 3.4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生态空间结构特征
  • 3.4.1 生态空间特征
  • 3.4.2 土地利用生态效应的空间分异分析
  • 3.5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土地利用面临的压力
  • 3.5.1 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整体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 3.5.2 土地利用方式粗放,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
  • 3.5.3 生态空间结构紊乱,污染严重
  • 3.6 本章小结
  • 4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模式构建
  • 4.1 优化目标与原则
  • 4.1.1 优化目标
  • 4.1.2 优化原则
  • 4.2 构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模型
  • 4.2.1 建立具有两型社会理念的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
  • 4.2.2 构建土地利用分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4.3 土地利用分区优化方案及土地统筹利用
  • 4.3.1 中东部沿江城镇集中发展用地区
  • 4.3.2 西北部平原集约土地利用区
  • 4.3.3 东、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区
  • 4.4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的政策建议
  • 4.4.1 整体协调,构建均衡发展的空间布局
  • 4.4.2 加强规划控制,统筹土地集约节约
  • 4.4.3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组合
  • 4.4.4 践行"两型",探索新型产业发展道路
  • 4.4.5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 4.4.6 体制创新,加强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村级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印畈村为例[J]. 土壤通报 2019(04)
    • [2].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展[J]. 石化技术 2016(12)
    • [3].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03)
    • [4].生态宜居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多目标优化方法[J]. 地理信息世界 2019(06)
    • [5].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同化方法[J]. 测绘科学 2015(06)
    • [6].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9)
    • [7].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展[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04)
    • [8].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识别[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06)
    • [9].江淮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多尺度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0].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 [11].流域矿业开采引发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及优化配置[J]. 中国土地科学 2016(11)
    • [12].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2(01)
    • [13].湖南益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梯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研究 2011(10)
    • [14].土地利用空间发展战略初探——概念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04)
    • [15].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01)
    • [16].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关联的碳排放效率及其收敛性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12)
    • [17].内陆干旱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多维分析*——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11)
    • [18].基于多模型测度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11)
    • [19].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曹妃甸新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8)
    • [20].中国生态、居住与工业土地利用空间数据集[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7(04)
    • [21].重庆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建设及数据发布的研究与应用[J]. 测绘科学 2011(01)
    • [22].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05)
    • [23].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类型识别及驱动机制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4].基于细胞自动机理论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8)
    • [25].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J]. 土壤 2011(03)
    • [26].甘肃省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时空分异及态势分析[J]. 干旱区地理 2020(01)
    • [27].云南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土地利用空间结构[J].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4)
    • [28].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多尺度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04)
    • [29].塑造21世纪城乡宜居的土地利用空间[J]. 珠江经济 2008(12)
    • [30].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8)

    标签:;  ;  ;  ;  ;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