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市洛西镇洛寿小学546306
阅读已成为众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指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发现城里的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而地处边远山区的中小学生对阅读来说可是一块贫瘠之地,这对新课标中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达100万字以上简直是天方夜谭。
作为多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为此感到忧虑和痛楚。我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所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农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成语中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
大家都知道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这样,教师就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墙上,或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贴在自己书桌的左上角,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鼓舞。名人名言也可过几天换一次,还可挂在学校的走廊上或是学生的寝室里,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2.提供良好的阅读资料
要想让学生读书,首先得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可供选择的书。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次,班上还可以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图书捐出来,编好书号,专人管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推荐合适的书
学生在一片阅读的氛围中受到了感染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被点燃了。但是他们对阅读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这时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向小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的则可选择系列绘本、短篇童话等。
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其选书,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喜欢文艺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对于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性格内向的学生可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爱因斯坦》等。
总之,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这样会使他们从这些故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以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三、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
笔者认为,这个时间可由学校统一调配,每周可安排一节阅读课。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又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另外,教师还可加大宣传,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学生在家、在节假日都能自由地阅读。
四、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获。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读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还可以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和写作上产生了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的书报或文章。
五、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阅读检查、评比,或搞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就随之形成了。
总之,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鼓励,激发起兴趣,总会有所收获的。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