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认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草本层的多样性格局及其与物候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我们于2009年和2010年定位观测了林下18种草本植物的物候特征,并于2006年、2009年和2010年的生长季内逐月调查(5-9月)不同演替阶段林分下(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杨桦林和阔叶红松林)的1.0 hm2样地内均匀布置的100个1 m2的草本样方,并在2006年调查了各草本样方的环境因子数据。结果表明:共调查到草本植物114种,隶属于41科,92属。其中,早春短命植物12种,早夏植物38种,晚夏植物52种,蕨类植物12种。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林下的草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不同年份,不同样地各月份的物种多样性高低不一。早春时期黑水银莲花和东北延胡索等早春植物占优势,其它季节以山茄子、白花碎米荠、荨麻叶龙头草等早夏植物和晚夏植物为主。早春阶段,阔叶红松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而其它季节次生杨桦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更高。2010年冬季和春季的连续低温导致被观测的18种草本植物2010年的展叶期比2009年平均晚12.9天,始花期平均晚10.8天,开花持续时间平均缩短1.7天。物候是影响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格局的主要时间因子,环境因子是影响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格局的主要空间因子。环境因子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更新幼苗的密切关联,说明乔木、灌木、幼苗、草本,它们之间直接地,或者通过影响其所处的环境条件间接地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空间尺度上的,也包括时间尺度上的,由此构成了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草本层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第一章 引言1.1 温带森林下草本层的研究意义1.1.1 物种多样性1.1.2 与更新层幼苗幼树的相互竞争1.1.3 与上层乔木之间的纽带关系1.1.4 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1.2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草本层的研究现状1.2.1 专业术语、定义和取样方法1.2.2 寿命1.2.3 死亡率格局1.2.4 繁殖模式1.2.4.1 无性繁殖1.2.4.2 繁殖投资1.2.5 种子散布和萌发1.2.6 营养贮存和养分循环1.2.7 种群结构及稳定性1.2.8 对干扰的响应1.2.9 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2.9.1 展叶物候1.2.9.2 繁殖物候1.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森林生态系统中草本层的研究现状1.4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研究地区及样地概况及研究方法2.1 研究地区概况2.2 调查方法2.2.1 样地设置2.2.2 乔木调查2.2.3 灌木调查2.2.4 草本调查2.2.4.1 草本植物物候的调查2.2.4.2 草本植物多样性的调查2.2.5 幼苗调查2.3 环境因子的调查方法第三章 草本植物物候和多样性的季节动态3.1 数据分析方法3.2 结果与分析3.2.1 草木植物物候动态3.2.1.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的温度变化3.2.1.2 始展叶物候动态3.2.1.3 始花物候动态3.2.1.4 地上部分普遍黄枯期动态3.2.2 同一年份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多样性季节动态3.2.2.1 2006年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多样性季节动态3.2.2.2 2009年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多样性季节动态3.2.2.3 2010年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多样性季节动态3.2.3 同一林分不同年份的多样性季节动态3.2.3.1 次生杨桦林不同年份的多样性季节动态3.2.3.2 次生针阔混交林不同年份的多样性季节动态3.2.3.3 阔叶红松林不同年份的多样性季节动态3.2.4 多样性动态的三因素方差分析3.3 小结第四章 草本层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4.1 数据分析方法4.2 乔木、灌木、草本层多样性的相关性4.3 乔木、灌木、草本层与土壤和光照因子的相关性4.4 草本层多样性的方差分解4.5 小结第五章 乔木幼苗与草本层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5.1 数据分析方法5.2 乔木幼苗与草本层的相关性5.3 乔木幼苗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5.4 小结第六章 主要结论6.1 主要结论6.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6.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参考文献个人简介导师简介获得成果目录致谢附录:样地中的草本植物名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草本层论文; 温带森林论文; 物候论文; 环境因子论文; 季节动态论文; 幼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