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可逆句的类型及可逆动因

现代汉语可逆句的类型及可逆动因

论文摘要

现代汉语有一类句子的结构是‘’NP1+VP+NP2",将NP1和NP2的位置互换后所得到的句子("NP2+VP+NP1")依然成立,并且各成分间的语义关系保持不变,这类句子就是“可逆句”。白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界的不少学者开始注意到这一特殊的句法现象,但其研究仅限于对个别小类的分析或浅尝辄止式的分类描写。鉴于此种情况,本文以可逆句为研究对象,以语义关系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可逆句的范围、类型特点和语用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可逆句的可逆动因和限制条件。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可逆句”是由句法形式的特点而命名的一种句式,因此可逆句理论上包括句子的多种意义分类(如致使类、存现类等)。所有类别的可逆句按动词动作性的强弱形成一个可逆句序列,这个序列与可逆句的可逆性等成正比关系。说话人对话题的选择、句式义对动作性的忽略以及句法结构上的严格限制共同造就了可逆句。第一章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背景和语料来源,并简述各章要点。第二章全面回顾可逆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可逆句的定义、分类描写、可逆动因等方面进行,其中包括宋玉柱(1991)、任鹰(1999)、李敏(2008)等人的研究成果。第三章主要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对可逆句进行分类描写。本文根据“形式和意义相匹配”的原则,将可逆句分为量匹配类(如“一辆车坐三十个人。(?)三十个人坐一辆车。”)功能匹配类(如“高个子站后排。(?)后排站高个子。”)存在类(如“粮仓堆满了稻谷。(?)稻谷堆满了粮仓。”)隐现类(如“墙头甩过几铲污泥。(?)几铲污泥甩过墙头。”)致使类(如“我想死你了。(?)你想死我了。”)和遭受类(如“太阳晒着老头。(?)老头晒着太阳。”)等六个类别,其中每类可逆句又按照NP1和NP2的语义关系进行下位分类。第四章分析可逆句在语用方面的特征,着重语义焦点的分布和突显的内容,以及在话题引导方面的特征。第五章分析各类可逆句的可逆动因。一个句子是否具有可逆性,是由语用、语义和句法的综合作用来决定的。其中,语用动因是可逆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先要有交际的需要,才可能产生话语,可逆句也不例外。因此,在保证上下文的连贯性的前提下,说话人对话题的选择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句式义对动作性的忽视、句法结构的对称性分别是可逆的语义动因和句法动因。第六章结束语部分主要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 本文的语料来源
  • 1.4 本文的理论背景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
  • 第二章 可逆句的先行研究述评
  • 2.1 关于可逆句的定义
  • 2.2 关于可逆句的分类描写
  • 2.2.1 根据句义分类
  • 2.2.2 根据动词词义分类
  • 2.3 关于可逆句的可逆动因
  • 2.3.1 以VP为切入点
  • 1和NP2为切入点'>2.3.2 以NP1和NP2为切入点
  • 2.3.3 以句义为切入点
  • 2.3.4 以构式为切入点
  • 2.4 关于可逆句的语用差异
  • 第三章 现代汉语可逆句类型的描写与分析
  • 3.1 可逆句的再认识
  • 3.1.1 关于"语义基本不变"
  • 3.1.2 关于"主语"和"宾语"
  • 3.1.3 可逆句的四个基本条件
  • 3.1.4 可逆结构与语境
  • 3.2 可逆句的类型
  • 3.2.1 量匹配类可逆句
  • 3.2.2 功能匹配类可逆句
  • 3.2.3 存在类可逆句
  • 3.2.4 隐现类可逆句
  • 3.2.5 致使类可逆句
  • 3.2.6 遭受类可逆句
  • 3.3 可逆句的其他特征
  • 第四章 可逆结构的语用特征
  • 4.1 可逆结构的信息焦点
  • 4.1.1 静态信息焦点
  • 4.1.2 动态信息焦点
  • 4.2 话题引导
  • 第五章 可逆句的可逆动因和限制条件
  • 5.1可逆动因一一说话人对话题的选择
  • 5.2 语义限制
  • 5.3 句法限制
  • 第六章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课堂上的那些“疑问句”[J]. 青年教师 2011(01)
    • [2].论近代翻译对现代汉语身份的塑造[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浅析现代汉语语素特征的表现及应用[J]. 汉字文化 2020(07)
    • [4].网络文化背景下现代汉语言的变异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5)
    • [5].试析现代汉语语气形式成分[J]. 语言科学 2020(04)
    • [6].现代汉语历时演变视角下“到底”的使用与发展[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7].21世纪现代汉语数量短语国内研究综述[J]. 文化学刊 2020(10)
    • [8].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征稿[J]. 语言科学 2019(05)
    • [9].现代汉语时间名词研究述评[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10].情景语境对现代汉语文章写作的影响[J]. 写作(上旬刊) 2016(12)
    • [11].浅谈现代汉语构式“毫无疑问”的成因及其变体[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2)
    • [12].现代汉语“N中的N”结构探讨[J]. 滁州学院学报 2016(06)
    • [13].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探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0)
    • [14].现代汉语双及物结构式研究——一本专注于现代汉语双及物结构式研究的专著[J]. 汉语学报 2017(02)
    • [15].现代汉语指人名词语言歧视的标记性探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6].注重历练思维方法,编写“现代汉语”教材[J]. 语文知识 2017(20)
    • [17].普及 探索 创新——力量教授《现代汉语百题辨异》评述[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8].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谓语和称呼语[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02)
    • [19].现代汉语数范畴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2016(03)
    • [20].现代汉语“好不”研究[J]. 科技展望 2014(23)
    • [21].“现代汉语规范字(辞)典”系列[J]. 编辑学刊 2015(01)
    • [22].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州大学学报 2015(02)
    • [23].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21)
    • [24].一部赢得港澳台及大陆地区普遍重视的现代汉语教材[J]. 励耘语言学刊 2019(02)
    • [25].现代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认知原理浅析[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01)
    • [26].“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J]. 汉字汉语研究 2020(03)
    • [27].网络文化背景下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分析[J]. 参花(下) 2020(11)
    • [28].现代汉语范围副词“光”句中位置变动探究[J]. 北方文学 2019(33)
    • [29].阳光教育让每个生命尽享阳光[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12)
    • [30].浅说现代汉语中的介词“自”[J]. 文教资料 2016(25)

    标签:;  ;  ;  ;  

    现代汉语可逆句的类型及可逆动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