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南北朝经学是中国经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汉唐经学之桥梁,不深入了解南北朝经学,就无法合理解释唐代经学的诸多现象。然迄今为止,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段经学史的研究仍极为薄弱。本文欲立足原始材料,通过对该时期诸多经学现象的宏观考察及对现存经学著作、佚文的深入分析,以期对该时期经学的特色、贡献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等做出一个较为符合历史史实的客观评价。 因为经学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上下代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继承与演变关系,隋代作为南北朝经学向唐代经学的过渡,这一特点尤为鲜明。因此,为更清楚地揭示南北朝经学与唐代经学之间的关系,本文沿严可均《全六朝文》,丁福保、逯钦立《全南北朝诗》的做法,将对南北朝经学的考察延及有隋。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南北朝经学的宏观考察,分九个专题,力求通过对南北朝经学自身及与经学相关的诸多现象的分析,探讨该时期经学的发展轨迹及历史地位。这九个专题涉及到师学与家学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经学传播的地域性特点、经学家的迁徙对南北朝经学产生的影响、经学与玄学、佛教及其他学术的关系、诸经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南北朝经学之异同等诸多方面。第二、三、四章在分别介绍南朝、北朝及隋代经学发展概况与基本走向的基础上,着重对各时期重要经学家及经学著作进行分析,以辨别诸家之学术渊源、抽绎诸家之治经特色、综括诸家之治经方法,兼辨其得失,评其贡献。南朝经学家以雷次宗、庾蔚之、何胤、贺埸、崔灵恩、皇侃、沈文阿,北朝以卢景裕、卢辩、苏宽、贾思同、熊安生、徐彦,隋代以何妥、陆德明、刘焯、顾彪、刘炫等为论述重点。对现存佚文较少的刘瓛、沈麟士、梁武帝、太史叔明、周弘正、张讥、褚仲都等则散入相关章节,通过举例等形式以见其大概。考察的最终目的在不惟明一人之风格,且明一朝一代之走向;不惟明三朝之异同,且由此总结南北朝及隋代经学的发展规律。第五章论述南北朝经学对唐代经学之影响,分注疏形式、经学风尚、注疏内容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力求将影响不但落到实处,而且由此昭示南北朝经学之贡献。五章中,二、三、四章是首章与末章立论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往的经学史重视不够、做得不够或根本未做的部分,本文结合史传记载与现存著作、佚文探讨南北朝经学的发展状况、性格特点及历史贡献,以期较全面、较清楚、较准确地对这一段经学做出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人论述之不足或纠正前人观点之偏颇。 本论文力求打破以往研究该时期经学偏重史传记载而轻视个案研究的不足,努力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 1、对该时期重要经学家的学术倾向、治经特色、经学贡献等做出了较为全面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经学与经学史的联系及分别[J]. 社会科学战线 2019(11)
- [2].当前经学复兴的起因、表征和意义[J]. 学术月刊 2018(02)
- [3].经学史研究专辑[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4].宋元《诗经》著述序跋研究[J]. 中国文论 2016(00)
- [5].《诗经学史》书评[J]. 北方文学 2016(16)
- [6].北宋经学研究的可贵收获——评高明峰《北宋经学史论》[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02)
- [7].经学文献与经学文献学刍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8].从经学到经学史——儒家经典诠释展开的一个视角[J]. 学术月刊 2019(11)
- [9].论汉武帝以来的经学分期分派[J]. 哲学研究 2018(04)
- [10].经学史研究的一缕清风?——读新出《中国经学史大纲》[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03)
- [11].中国经学史研究的一大创获——评焦桂美博士《南北朝经学史》[J]. 孔子研究 2010(06)
- [12].徐复观经学史观的历史谱系[J]. 船山学刊 2009(03)
- [13].序《南北朝经学史》[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9(02)
- [14].论吴雁南先生的经学研究[J]. 今古文创 2020(11)
- [15].能否走进“新经学时代”?[J]. 原道 2016(04)
- [16].经学与政治:宋代《尚书》学研究的反思[J]. 原道 2016(04)
- [17].经学体系建构与研究方法的转变——当代儒学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8].转型与坚守:晚清以来蜀中学人的经学本位观[J]. 华中国学 2017(01)
- [19].马宗霍及其中国经学史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1)
- [20].2017年经学类图书出版盘点与评述[J]. 中国图书评论 2018(03)
- [21].范文澜《中国经学史的演变》述学文体探究[J]. 文史知识 2013(04)
- [22].通什么经?怎么通经?致什么用?[J]. 原道 2016(04)
- [23].汉代今古文经之争与声训在经学史上的影响[J]. 神州 2012(26)
- [24].经学史学化对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影响[J]. 郭沫若学刊 2011(01)
- [25].晚清学者王舟瑶的经学史研究——以《京师大学堂经学科讲义》为中心[J]. 徽学 2018(02)
- [26].论南北朝时期经学的“折中”特征[J]. 中华文化论坛 2018(11)
- [27].“经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林庆彰先生荣退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6(04)
- [28].论经学史与儒学史的统一[J]. 晋阳学刊 2013(02)
- [29].关于中国古代经学逻辑体系的思考[J]. 史学月刊 2017(11)
- [30].对传统断代经学史研究的反思与开拓——评《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