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论范畴生成土壤和来源的考察

先秦文论范畴生成土壤和来源的考察

论文摘要

文学观念演进和相关思考拓展、提升的过程,也是文学审美追求和理论范畴生成、演化的过程。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众源汇流虽然到汉魏六朝才得以实现,但它们的酝酿和萌生主要是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本文通过先秦文学观念与传统思维方式、理论形态、表述方式及哲学基础的考察,探究古代文论范畴的生成土壤;甄别和梳理先秦诗学和经、子、史诸学中涉及文学现象的理论范畴,揭示中国古代文论范畴民族特色的形成以及后来殊途同归汇合于文学理论批评的所以然。文论范畴既孳育于文学思想观念的沃土之中,又受思维、表述方式与理论形态的制约和影响。虽然先秦的意识形态中还没有艺术(以及其下的文学艺术)的分类,但已经开始并不断出现对诗歌及其他一些与文学关联的现象的认知和思考。本文通过《诗经》文本相关部分的解读和先秦《诗》说了解其中的文学思想及赋予诗歌的使命与追求;梳理诸子的言意之辨,探讨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对文学的影响;并从“文”、“文学”、“文章”之辨中考察渗透其中的文学观念意识及其演进趋向。揭示古代思维方式、理论表述和概念范畴的主要特征:以经验描述为主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类推比况;概念、范畴的“约定俗成”与不舍“象”。其次讨论先秦文论范畴的哲学依据:以孔孟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道家的哲学倾向;“阴阳五行”说和“气”论。许多重要文学理论范畴,都可以在先秦时期找到其原始形态,然而它们的来源不尽相同。除了诗学原本归属文论以外,先秦哲学、美学也是某些文论范畴的源头和胎腹。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作为美学范畴和文艺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哲学范畴、伦理学范畴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后追溯和清理出先秦文学理论范畴的三个来源:一是哲学社会学中与文学现象相关者;二是用于诗歌评论者;三是用于讨论文辞和语言之功能作用者。最后简要述评特色鲜明的《庄子》范畴,以为它们(如“游”、“境”、“忘”、“适”、“体”)多出于某种切身体验,是范畴创设中“近取诸身”比拟为用的典范,既合乎《庄子》自身“寓言式”理论建构表述上的需要,也在后世文学艺术理论中产生了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力求实现的创新
  • 1.2 文论范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1.3 先秦文论范畴生成文化背景概说
  • 2 先秦文论范畴的生成土壤
  • 2.1 先秦的文学观念、意识
  • 2.1.1 从《诗》说看文学观念、意识的萌生
  • 2.1.2 语言文字的影响
  • 2.1.3 “文”、“文学”与“文章”之辨
  • 2.2 古代理论表述和概念、范畴的特征
  • 2.2.1 以经验描述为主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类推比况
  • 2.2.2 不舍象、约定俗成的概念、范畴
  • 3 先秦文论范畴的哲学依据
  • 3.1 孔孟的仁学与儒家哲学思想
  • 3.1.1 儒学与传统文化
  • 3.1.2 “仁”——孔子学说中的核心范畴
  • 3.1.3 孟子在仁学上的贡献
  • 3.1.4 中庸之道——仁学实践的方法论
  • 3.1.5 仁学与文学艺术
  • 3.2 道家的哲学倾向
  • 3.2.1 “以虚无为本”
  • 3.2.2 尚“自然”
  • 3.2.3 尚超越
  • 3.3 “阴阳五行”说
  • 3.3.1 “五行”的源起
  • 3.3.2 “阴阳”说
  • 3.3.3 “阴阳五行”说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 3.4 “气”论
  • 3.4.1 “气”概念的形成及其由自然哲学向社会哲学的转移
  • 3.4.2 先秦诸子“气”论的创意
  • 3.4.3 “气”范畴与文学艺术理论
  • 4 先秦文论范畴的几种来源
  • 4.1 源于哲学者
  • 4.1.1 “象”
  • 4.1.2 “道”
  • 4.1.3 “和”与“同”
  • 4.1.4 “文”与“质”
  • 4.2 诗学范畴
  • 4.2.1 “志”
  • 4.2.2 “意”
  • 4.2.3 “雅”与“郑(俗)”
  • 4.2.4 “兴”、“观”、“群”、“怨”
  • 4.2.5 “赋”、“比”、“兴”
  • 4.3 诸子的“言”、“辞”之论
  • 4.3.1 “言辞”备受重视引发的思考
  • 4.3.2 “言”、“意”之辨
  • 5 极富创意和影响深远的《庄》学范畴
  • 5.1 “游”
  • 5.2 “忘”
  • 5.3 “体”
  • 5.4 “天”与“真”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先秦文论范畴生成土壤和来源的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