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建筑初探

白马寺建筑初探

(黑龙江大学)

摘要:寺庙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既相排斥又相兼容的过程。寺庙文化历经各个时代的不断传承,发展,演变。其魅力日益凸显,几乎囊括了各种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更加异彩纷呈,包罗万象。

关键词:白马寺;文化交流;建筑

白马寺,刹那芳华,染指即是两千年。走进白马寺,你会洞悉人世间沧桑的岁月,随着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步入香火鼎盛的寺庙圣地。在重重院落中,惊叹巧夺天工,荟萃古今建筑。在曲曲折折的回廊里,凝眸那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的壁画。在寂静肃穆时,聆听清音梵唱,感悟深邃的奥妙禅机。

白马寺·源起

白马寺位于今天洛阳市东,12公里,北依邙山,南至漯河,庄严肃穆。是中外僧侣,各界名士瞻仰旅游的圣地。关于它的来源说法不一,永平求法,是流传最广的说法之一了。很多高僧传记和其他一些佛教的史经里面,都记载过永平求法。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有载:

“初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白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的明帝时期,明帝永平三年也就是公元六零年,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夜宿南宫的东汉明帝刘庄,在睡梦中梦见了一个金人,身高一丈六尺,相貌端庄美好,头上有光环,辉耀在皇宫的庭院中,盘旋飞翔,全身光芒四射,第二天,一上朝,汉明帝就召集大臣讲了自己梦中所见,并问群臣,自己听梦所见,那人到底是什么姿态?复议回答说,臣听说西方有位神,这位神的名字叫做佛,他的形象同陛下所梦见的一样,汉明帝听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是与佛有缘,决定派遣使者到西方寻求佛法,经过四年的筹备,永平七年,汉明帝派遣阆中弟子,秦景等人出使西域,外求佛法。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到了大陆之国,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看到佛教在西域广为流传,在此期间他们遇到了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随即诚邀二位高僧来汉讲经传法。终于在永平十年,求法使团,用白马驮着佛经,满载而归,这就是历史上的永平求法。

除此之外,还有口授浮屠的说法,西汉末年根据鱼豢的《魏略》记载,当时有一个大月氏国的使者,叫依存。他口授浮屠经,后来很多史书引用了这个故事。

白马寺·祖庭

山门,唐代的白马寺规模异常宏大,山门几乎直抵洛河北岸。寺庙的宏伟,有跑马观山门之说,意思是说,如果到了晚上,僧人必须骑马去,才能及时关闭山门。

钟鼓楼。分别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和西侧。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重檐歇山式,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钟鼓楼的建成恢复了寺院晨钟暮鼓的礼佛仪式,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大景之一"马寺钟声"。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

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

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内供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

大雄殿为悬山式,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

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

毗卢阁为重檐歇山式,位于清凉台之上,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进入清凉台毗卢阁内,有一口千年历史的许愿古井。相传这口千年许愿古井能为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和健康平安,于是前来旅游赏景的不少游客争相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做法由来以久,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慕名前来寺庙旅游和烧香拜佛的中外游客,更是特意赶到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平和"。

法宝阁与藏经阁。分别位于清凉台的东、西两侧,二阁形制相同,重檐歇山式,坐北朝南,朱漆圆柱,额枋彩绘,上覆灰色筒瓦。其中,藏经阁内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收藏有龙藏经、中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西藏大藏经、敦煌大藏经等10余种藏经;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佛像,并收藏有数十种"法宝"。

弹指一挥间近两千年过去了,然而白马寺依旧巍峨。今天的白马寺,虽然饱经沧桑荣辱,但无论是其建筑布局,还是佛是活动,都给世人一个明白无误的提示。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其实就是佛教本土化,中国化的历程,它已成为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白马寺自建寺以来,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饱经风雨沧桑,而现在面貌又焕然一新。白马寺的寺院建筑是属于明朝的古建和现在各种树木交融在一起,鸟语花香。重现了中国第一古刹的气象。白马寺僧人千百年来,每天的晨钟暮鼓,他们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他们甘心这样?作为个体的人,他们是谁?从何而来,又将到哪里去?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参考文献

[1]《洛阳伽蓝记校笺》杨勇中华书局2006年二月第一版

[2]《建筑沧桑,现存古建筑风采》于海广齐鲁书社2003年八月第一版

[3]《寺庙文化》释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4]《文化河南•名寺名观》卷一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九月第一版

[5]《洛阳伽蓝记译注》周振甫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一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茹涛(2000.03-),男,河南三门峡人,本科学历,黑龙江大学学生,攻读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标签:;  ;  ;  

白马寺建筑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