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闷的象征》与鲁迅的文艺观

《苦闷的象征》与鲁迅的文艺观

论文摘要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不仅在艺术实践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美学思想上,也具有深刻而系统的文艺观。鲁迅对美学理论建设的追求是积极主动地。他站在“立国”、“立人”的高度,将西方优秀的美学理论纳入自己的文学世界。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他采取的是“拿来”的态度,不排斥亦不盲从,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艺观。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是鲁迅“拿来”的一本十分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对鲁迅的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苦闷的象征》集中阐述了厨川白村关于文艺创作的本质、文艺鉴赏、文艺的批评标准及文艺的起源等理论。思想上的共鸣以及美学理论建设的需要,使得鲁迅对其相当重视。可以说,鲁迅美学思想的诸多观点的形成与发展是和《苦闷的象征》分不开的。通过对《苦闷的象征》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鲁迅的文艺观。本文以《苦闷的象征》为入手点,通过考察鲁迅对它的借鉴,从而挖掘其中透露出的鲁迅的文艺观。本文认为,鲁迅对《苦闷的象征》的借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方面呈现出的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观点;二是通过广义的象征实现灵与肉的一致;三是直面现实的审美功利主义。鲁迅对这三方面的借鉴,既是他前期创作实践的思考和总结,又为他中后期的文艺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表现自我:生命的体现
  • 一、掊物质而张灵明
  • 二、表现自我
  • 三、社会的自我表现
  • 四、表现自我在文艺鉴赏上的体现
  • 第二章 广义的象征:曲折行路
  • 一、广义的象征
  • 二、以现实为基础的主客观统一
  • 三、艺术手段的创新
  • 第三章 审美的功利主义:真善美的追求
  • 一、"文之为用":文艺并非"消闲",而是战斗的武器
  • 二、积极入世:为预言的诗人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象征[J]. 宝藏 2014(05)
    • [2].象征[J]. 中国西部 2009(Z2)
    • [3].学单词 知象征[J]. 小学教学设计 2010(06)
    • [4].文化符号的象征特性与运用[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5].天安门为什么能成为国家的象征?[J]. 中华活页文选(七年级) 2014(08)
    • [6].浅谈红色在中西方跨文化领域中的多种象征[J]. 时代文学 2010(03)
    • [7].政治象征[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3)
    • [8].艺术是人诗意存在的象征新解[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9].福克纳象征创作的隐匿性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10].浅析单色色彩的象征内涵[J]. 现代装饰(理论) 2017(02)
    • [11].论艺术的象征本质——兼论中世纪的艺术和美学[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5)
    • [12].由平凡而深刻的催化剂——象征[J].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年级) 2011(04)
    • [13].由平凡而深刻的催化剂——象征[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 2011(05)
    • [14].试论文学象征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J]. 作家 2011(22)
    • [15].艺术设计创意中的象征思维浅析[J]. 美术大观 2014(02)
    • [16].象征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9)
    • [17].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J]. 文学教育(下) 2011(09)
    • [18].试论原始宗教意识与象征思维[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9].《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四个象征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5)
    • [20].象征:文学创作的思维艺术[J]. 考试(高考语文版) 2010(Z6)
    • [21].仪式、象征、身体——探讨饮食礼仪的教化意涵[J]. 思想与文化 2011(00)
    • [22].鲁迅翻译《苦闷的象征》之心理背景研究[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23].论象征的构建及相关问题[J]. 当代修辞学 2012(05)
    • [24].走进象征的森林——试论象征的本质内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
    • [25].关于象征[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2)
    • [26].双重语境中的象征:论旅英作家刘宏的小说[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08(02)
    • [27].文学象征论[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 [28].论象征的生成机制:从分类到类比[J]. 江海学刊 2016(06)
    • [29].周恩来外交修辞中的象征[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1)
    • [30].竹的图像与象征[J]. 美苑 2015(03)

    标签:;  ;  ;  

    《苦闷的象征》与鲁迅的文艺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