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破产重整(Reorganization),是指对已具有破产原因或有破产之虞而又有再生希望的债务人实施的旨在挽救其生存的积极程序,是一种以再生为目的的破产清偿程序。从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体例上看,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美国法模式,二是日本法模式,三是英国法模式,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关于破产重整的规定与美国法模式较为相近。关于重整对象,新《破产法》没有分别规定清算程序与重整程序的适用对象,只是统一规定破产程序的适用范围为企业法人,但是由于破产重整制度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公司作为重整对象进行破产重整的成功率更高。新《破产法》规定的破产重整的原因采用了大陆法系惯用的概括主义,规定较为笼统。此外,新《破产法》对于破产重整的管辖、申请、受理、终止及重整计划等进行了规范,这些规定汲取了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一些破产法发展历史较长的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的精华,但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实际操作,对上市公司作为重整对象在破产重整程序中所体现的壳资源的价值、导致破产重整程序启动的破产原因、破产重整程序的申请人资格及申请时间、破产重整程序的审查与受理、重整计划的批准和通过、破产重整程序的结束等方面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破产管理人制度看我国《破产法》的完善[J]. 河北企业 2017(01)
- [2].略议英国《破产法》中的“不当经营”条款[J]. 考试周刊 2009(39)
- [3].终止净额计算条款对《破产法》的适用[J]. 国际金融 2020(01)
- [4].我国《破产法》偏颇性清偿制度的疏漏与完善——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5].中日破产犯罪立法比较研究——以新、旧日本《破产法》为视角[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 [6].论《破产法》第132条的权利保护策略[J]. 民商法论丛 2018(01)
- [7].中国《破产法》实施三年的实证分析──立法预期与司法实践的差距及其解决路径[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1(02)
- [8].浅析《破产法》中的劳动债权[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2)
- [9].探解新《破产法》对农信社信贷资产的影响[J].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8(02)
- [10].新《破产法》的制度创新解读及其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影响[J]. 政法论丛 2008(01)
- [11].印度《破产法》与企业破产清算处置研究——兼论对中国破产法律体系改革的启示[J]. 金融监管研究 2020(04)
- [12].淘汰“僵尸企业”,须真正落实《破产法》[J]. 南风窗 2016(06)
- [13].反思《破产法》对合同的处理[J]. 现代法学 2016(03)
- [14].论新《破产法》对破产不当行为及负责人个人责任的规制[J]. 山东审判 2011(02)
- [15].新《破产法》对破产会计的影响及思考[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8(03)
- [16].谁将《破产法》束之高阁?[J]. 法人杂志 2009(05)
- [17].试论新《破产法》中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03)
- [18].新《破产法》对会计的影响[J]. 财会学习 2008(05)
- [19].破产重整程序社会价值刍议[J]. 法制博览 2017(03)
- [20].日本破产犯罪立法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1].《破产法》第四十三条之浅析[J]. 商业观察 2020(10)
- [22].新《破产法》视角下的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05)
- [23].浅析破产程序中待履行合同的选择权——基于《合同法》与《破产法》的双重视角[J]. 知识经济 2017(16)
- [24].破产税收债权的理解与适用——以《破产法》与《税收征管法》的冲突与协调为视角[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10(01)
- [25].从“三鹿破产案”谈我国新《破产法》的缺憾与完善[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 [26].浅析自然人的破产能力[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07)
- [27].从实务案例看企业重整制度的优越性[J]. 法制资讯 2009(02)
- [28].债务展期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基于《破产法》(2007)的若干条例[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2(09)
- [29].新《破产法》中破产申请的冲突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 2008(01)
- [30].对《破产法》第三十二条撤销权的思考[J]. 三明学院学报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