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心”的观念,是中国哲学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它在哲学认识论、伦理观及本体论三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认识论上它是指思维、使思维活动产生的器官和因此而产生的思想、认识。在伦理观上它是指人的道德意识和自由意志。在本体论上它有时指宇宙的本体,与物相对。先秦时思想空前活跃,“心”的观念也得到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本篇论文首先梳理了先秦“心”观念的主要内容。孔孟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笔者重点围绕孔子、孟子“心”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展开了论述,力求展现孔子、孟子“心”观念的基本内涵和哲学价值,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家,他首次将心赋予了道德意义。本文将他的心概括为“祈望之心”、“思虑之心”、“指代之心”。孟子继承孔子思想,第一次将心与性结合起来,他将人性概括为四端。孟子的性善论,被誉为是他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孔孟之“心”的理论在主体与本体、道德本体与情感、人格生命等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先秦时除了被儒家所阐扬,对同时代的道家、墨家思想也有影响。宋明哲学家张载、程颢、朱熹等都受之影响,尤其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孔孟“心”的哲学思想,恰似一无穷之源,让每一代学人都可以返回其中去汲取面临现实的思想和力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羊易牛[J].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6(20)
- [2].“征于色”之“征”[J]. 中学语文 2017(28)
- [3].《孟子译注》的训诂特色及探原——以《孟子正义》为参照[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10)
- [4].“大而化之”的三种误用[J]. 新闻与写作 2015(11)
- [5].词语考释两则[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6].“(走毕)”、“跸”、“辟”小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11)
- [7].攘鸡[J].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6(16)
- [8].中华书局新书推介[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09)
- [9].“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义——孟子民本之学的政治哲学阐释[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 [10].“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释义之辨误[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9)
- [11].“二三”是动词吗?[J]. 中学语文 2013(34)
- [12].杨伯峻《孟子译注》考证一则[J]. 济宁学院学报 2019(06)
- [13].“摩顶放踵”解[J]. 语言历史论丛 2009(00)
- [14].论孟子的天下观[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5].先秦词语辨释三则[J]. 中国训诂学报 2013(00)
- [16].孔孟“大人”观之比较[J]. 东岳论丛 2016(11)
- [17].《孟子》“无耻之耻,无耻矣”义辨[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