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组建筑创作的非秩序性研究

蓝天组建筑创作的非秩序性研究

论文摘要

蓝天组是当代西方建筑领域极为活跃的先锋派建筑组合,他们的作品因表现出极强的先锋性与实验性而闻名于世。他们的建筑作品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建筑逻辑与审美元素,从而使得建筑展现出了极强的实验性特征,因而表达出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蓝天组所创造出的建筑有着其独特的建筑特征,他们的建筑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非建筑性与开放性,其中饱含着他们对于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理解。作为本论文课题的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其建筑思想、手法与特征三个方面对蓝天组建筑进行分析与解读,从而全面的展示出他们建筑非秩序性的形态语言。革命性与先锋性这些非秩序性概念是蓝天组建筑形态语言形成于发展的主要文化背景与思想来源。在1968年五月风暴的影响之下三名年轻人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并将其延续至今。他们试图构筑云彩般的建筑,将建筑的一切形态构成与功能置于动态的考量之中,而开放性则形成了他们建筑在非秩序性形态与易用性方面额良好平衡。蓝天组建筑的非建筑化则更加完美的诠释出他们与对传统的不信任与对创新的孜孜追求。蓝天组建筑手法多变但却饱含着一贯的连贯性,他们善于对建筑的表皮进行处理,在建筑所处位置为建筑找寻适合的建筑情愫,将这些富含文化的信息源植入的建筑表皮之中,表达出了建筑对多元文化复杂性表达。对于建筑形体的处理手法则是保持着他们一贯以来对于云态建筑的追求,将建筑本体分型为水晶体与云,使得场地之内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建筑统一体。同时引入的新兴建筑概念“第六立面”。蓝天组的革命性与先锋性注定了他们对于技术与科技的偏执,对于新兴科技的尝试总是在以急先锋的形式出现,引领者建筑技术革命的潮流。蓝天组不断的尝试新的建筑设计手法,已达成他们对于造云者得梦想,不断变换的手法演进出了众多的建筑特征。他们将建筑非建筑化,试图打破传统建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将建筑与场地融为一体,或者将建筑开放化,消除掉传统建筑界限的概念,使得建筑内外融为一体。同时蓝天组通过对信息语言、空间语言和形体语言多方面整合,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建筑形态语言。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结果,同时也是对于文化、社会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蓝天组建筑形态的混沌性究其原因是蓝天组通过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深入研究的结果,同时他们结合研究将自己的对于复杂世界的种种看法通过物质的形态表现出来。对表自己思想的表达,这也是国内建筑是所缺乏的重要方面,希望本文对广大国内建筑师的建筑创作提供新的视野与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与概念的研究
  •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2 相关概念阐释
  • 1.3 课题主要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非秩序性的混沌性思维
  • 2.1 动力化的非线性思维
  • 2.1.1 建筑形式语言动态秩序性
  • 2.1.2 动态性的表皮构建思维
  • 2.1.3 多层次空间的复杂性思维
  • 2.2 开放性建筑思维
  • 2.2.1 开放时间线上的文脉精神
  • 2.2.2 形态化的城市发动机
  • 2.2.3 包容性的文化精神
  • 2.3 形态的非建筑化思维
  • 2.3.1 建筑形态的非建筑性思想
  • 2.3.2 形态雕塑的建筑化
  • 2.3.3 建筑场地化思维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非秩序性形态的操作手法
  • 3.1 复杂壳体的非秩序性表达
  • 3.1.1 多层复合结构表皮
  • 3.1.2 生态技术复合性表皮
  • 3.1.3 参数化表皮
  • 3.2 非平衡建筑形态的多维向量延展
  • 3.2.1 宿主与寄生本体的置换
  • 3.2.2 水晶体
  • 3.2.3 第六立面的引入
  • 3.3 复杂技术的有机整合
  • 3.3.1 建筑创作中的复杂技术应用
  • 3.3.2 节能建筑技术的整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非秩序性形态的特征因子
  • 4.1 建筑形态的符号语言
  • 4.1.1 信息化的建筑形态
  • 4.1.2 概念化建筑主题
  • 4.2 建筑形态的肢体语言
  • 4.2.1 双螺旋锥体
  • 4.2.2 云顶
  • 4.2.3 初态建筑色彩
  • 4.3 敏感性的空间语言
  • 4.3.1 四维变形的场地凝固与消解
  • 4.3.2 连续空间的阻隔与延续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I 蓝天组作品年表
  • 附录II 蓝天组荣誉与奖项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惩戒教育的启示[J]. 新班主任 2017(06)
    • [2].智慧生活:个体自主性与公共秩序性的新平衡[J]. 探索与争鸣 2018(05)
    • [3].关于室内设计中的空间秩序性探究[J]. 大舞台 2013(07)
    • [4].视物[J]. 日语知识 2012(02)
    • [5].人的秩序性尊严之构成——论尊严形态在不平等社会关系中的现实性[J]. 文史哲 2008(03)
    • [6].居住空间设计中秩序性与行为心理特征关系研究[J]. 艺术教育 2019(09)
    • [7].论罗马法中人的尊严及其影响——以dignitas为考察对象[J]. 浙江社会科学 2015(05)
    • [8].西方游戏理论关照下的竞技运动秩序性呈现及其划分[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 [9].动态图形秩序性形态特征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07)
    • [10].“礼乐之制”——巍宝山青霞宫建筑空间布局的秩序性研究[J]. 城市建筑 2018(11)
    • [11].观点采撷[J]. 家教世界 2016(Z2)
    • [12].浅析中美师生关系特点之差异[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8(01)
    • [13].浅谈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秩序性元素[J]. 美与时代(上) 2018(09)
    • [14].均匀的形式 论设计符号中的秩序性[J]. 新美术 2017(12)
    • [15].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中的秩序性问题[J]. 国外理论动态 2016(10)
    • [16].聆听生命法则[J]. 检察风云 2008(04)
    • [17].粉丝即经纪:“饭圈”运营解析[J]. 成功营销 2017(Z5)
    • [18].论法律无效的类型[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4)
    • [19].历史观照下的大国成长逻辑:一种基于俄国崛起的解读[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03)
    • [20].论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J]. 改革与开放 2015(23)
    • [21].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的象征性与秩序性[J]. 艺术科技 2019(10)
    • [22].礼乐与世界——从文本《礼记》的观点看[J]. 人文杂志 2012(01)
    • [23].试论影视作品中的装饰性构图[J]. 艺术科技 2017(05)
    • [24].对生命本体和能量的思考[J]. 商务旅行 2011(07)
    • [25].公共性:文化的本质特征[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 [26].主题营城 城市主题空间与城市的主题化[J]. 广西城镇建设 2013(02)
    • [27].论大型零售商的社会性成长——一个跨学科的视角[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8].数字化背景下网络视觉平面设计构建[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19(11)
    • [29].学校管理的人性化[J]. 现代教育科学 2012(04)
    • [30].市场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8(07)

    标签:;  ;  ;  ;  ;  ;  

    蓝天组建筑创作的非秩序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