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厌氧耦合体系污泥减量化的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

好氧—厌氧耦合体系污泥减量化的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

论文摘要

污泥原位减量化技术是解决目前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剩余污泥问题的重要途径。前期的研究表明,好氧-厌氧耦合(rCAA)体系能够实现污泥原位减量。为解析该类反应器实现污泥原位减量的机理,本论文构建了好氧-厌氧耦合折流板反应器,对rCAA体系同步处理废水和污泥的过程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将该技术用于实际生物农药废水的处理。rCAA折流板反应器运行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700-800mg·L-1、停留时间为15 h时,COD去除率大于89%,污泥产率系数为0.09kg-SS·(kg-COD)-1,为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33.3%,验证了rCAA体系的污泥减量化效果。对rCAA折流板反应器内可溶性组分、污泥性质、微生物种群变化以及代谢活性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好氧区增殖的污泥进入下游的厌氧区后发生死亡溶解释放出胞内蛋白质等组分,进一步被降解成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流入下游好氧区被污泥再次利用,强化了污泥的隐性增殖;而微型动物的稳定存在强化了捕食效应。整个过程伴随着CO2、N2的释放,使得进水中有机物以气体形式脱离体系,实现了剩余污泥的原位减量。构建了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细菌快速示踪耦合反应器厌氧区域污泥溶解过程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厌氧区内的污泥上清液以及反应器后部的好氧区内的污泥上清液对大肠杆菌胞内GFP的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表明这些区域的污泥上清液具有显著的溶菌作用。构建了能够描述好氧-厌氧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在好氧区建立了以Monod方程为基础的微生物生长及基质去除模型,在厌氧区建立了以污泥溶解和转化过程为核心的有机物释放模型,并进行了参数测定和模型计算。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rCAA折流板反应器的反应过程。以好氧-厌氧耦合技术为核心的废水处理工艺成功用于阿维菌素发酵废水的处理。在小试及中试基础上对工厂原有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絮凝和rCAA联合工艺处理UASB的出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500 mg·L-1左右时,出水可降至300 mg·L-1以下,且脱色效果明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废水的排放及处理与剩余污泥的产生
  • 1.1.1 废水的排放及处理
  • 1.1.2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与剩余污泥的产生
  • 1.2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现状
  • 1.3 国内外污泥减量化的原理及工艺
  • 1.3.1 限制微生物的增殖
  • 1.3.2 强化捕食效应
  • 1.3.3 强化隐性增殖
  • 1.3.4 剩余污泥后处理及原位减量
  • 1.4 污泥减量化与温室效应
  • 1.5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和研究意义
  • 1.6 本论文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好氧-厌氧耦合折流板反应器构建及运行效果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反应器的构建及运行参数
  • 2.2.2 COD/T-N/T-P的测定方法
  • 2.2.3 污泥浓度(MLSS)的分析方法
  • 2.2.4 溶氧的测定
  • 2.3 反应器运行参数测定
  • 2.3.1 反应器内DO的变化
  • 2.3.2 反应器内pH的变化
  • 2.3.3 反应器内污泥浓度的变化
  • 2.4 有机物去除效果
  • 2.5 反应器脱氮特性研究
  • 2.6 反应器除磷特性研究
  • 2.7 反应器污泥产率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好氧-厌氧耦合体系污泥减量化的机理解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可溶性组分分析
  • 3.2.2 污泥参数的测定
  • 3.2.3 污泥的显微镜观察
  • 3.2.4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3.2.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 3.3 沿反应器水流方向的可溶性组分变化
  • 4-N变化'>3.3.1 COD/T-P/T-N/NH4-N变化
  • 3.3.2 可溶性组分分子量变化
  • 3.3.3 胞外蛋白质浓度的变化
  • 3.3.4 有机酸的生成
  • -及SO42-浓度的变化'>3.3.5 Cl-及SO42-浓度的变化
  • 3.4 污泥参数的变化
  • 3.4.1 MLVSS/MLSS的变化
  • 3.4.2 污泥元素组成变化
  • 3.4.3 污泥ATP含量的变化
  • 3.5 水解酶活性变化
  • 3.6 微生物群落解析
  • 3.6.1 显微镜观察
  • 3.6.2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3.6.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GFP(绿色荧光蛋白)细菌表征好氧-厌氧耦合反应器溶菌特性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GFP荧光菌的培养及收集
  • 4.2.2 GFP荧光的测定
  • 4.2.3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
  • 4.2.4 GFP在污泥上清液及PBS缓冲液中的稳定性
  • 4.2.5 溶菌实验步骤
  • 4.3 GFP在污泥上清液及PBS缓冲液中的稳定性
  • 4.4 灭活污泥上清液对胞内GFP 释放的作用
  • 4.5 反应器不同区域上清液对胞内GFP 释放的作用
  • 4.6 不同GFP 荧光菌浓度及污泥上清液浓度对胞内GFP 释放的作用
  • 4.7 胞内GFP释放过程中胞外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
  • 4.8 GFP荧光菌的溶菌程度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好氧-厌氧耦合体系的模型建立及过程模拟
  • 5.1 引言
  • 5.2 好氧-厌氧耦合体系的模型建立
  • 5.2.1 好氧过程模型建立
  • 5.2.2 厌氧过程模型建立
  • 5.3 模型参数测定
  • OA的测定'>5.3.1 YOA的测定
  • d 的测定'>5.3.2 kd的测定
  • A及ZAna 的测定'>5.3.3 ZA及ZAna的测定
  • 5.4 模型求解
  • 5.5 模型计算与实际结果的比较
  • 5.6 模型预测
  • 5.6.1 停留时间对耦合体系的影响
  • 5.6.2 好氧区与厌氧区停留时间比对耦合体系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好氧-厌氧耦合反应器在阿维菌素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6.2.1 絮凝实验
  • 6.2.2 水质分析方法
  • 6.2.3 污泥OUR测定
  • 6.2.4 Biolog分析
  • 6.3 好氧-厌氧耦合反应器用于阿维菌素废水处理的小试研究
  • 6.3.1 废水的物化预处理
  • 6.3.2 废水的生化处理
  • 6.3.3 废水对污泥代谢活性的影响
  • 6.4 絮凝及好氧-厌氧耦合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的工程放大
  • 6.4.1 现场中试试验
  • 6.4.2 工厂废水处理工艺的改造及运行
  • 6.4.3 阿维菌素工厂生产废水处理费用核算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水质分析方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厌氧温度对白茶加工中GABA富集的影响[J]. 福建茶叶 2016(11)
    • [2].厌氧罐区的电气设计[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11)
    • [3].燃料乙醇厌氧出水和好氧出水回用酒精发酵[J]. 当代化工 2020(10)
    • [4].硫酸盐还原菌在废水厌氧治理中的运用[J]. 技术与市场 2014(06)
    • [5].厌氧除磷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功能菌的筛选[J]. 能源与节能 2013(04)
    • [6].甲烷厌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沼气 2010(02)
    • [7].厌氧胶在检修中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17)
    • [8].水分驱动半干旱区河流沉积物/土壤厌氧绳菌群落的空间异质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9)
    • [9].厌氧胶贮存稳定性快速测试和评估方法的研究[J]. 粘接 2016(10)
    • [10].猪场厌氧废水用于空心菜水培试验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03)
    • [11].厌氧系统的快速启动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11)
    • [12].一种专用厌氧胶的研制[J]. 化学与黏合 2011(05)
    • [13].植物厌氧多肽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01)
    • [14].耐热树脂对厌氧胶耐热性能影响的研究[J]. 化学与粘合 2009(06)
    • [15].一株新的厌氧除磷功能菌株的鉴定与活性[J]. 化工学报 2008(06)
    • [16].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磷废水的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9(23)
    • [17].厌氧保存悬浮少白红细胞的初步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17(12)
    • [18].丙烯酸对厌氧胶固化促进作用的研究[J]. 粘接 2014(12)
    • [19].实用新型厌氧运送盒的研究与设计[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
    • [20].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厌氧胶中痕量锡[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2(04)
    • [21].海洋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 2011(05)
    • [22].五年填埋龄准好氧和厌氧填埋体及陈垃圾的理化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3)
    • [23].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厌氧系统的快速调试[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03)
    • [24].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 2015(07)
    • [25].大力发展餐厨垃圾厌氧无害化处理的建议[J]. 民营科技 2014(05)
    • [26].适用于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的厌氧器研究[J]. 广东化工 2013(05)
    • [27].一种耐高温厌氧胶的储存稳定性分析[J]. 中国胶粘剂 2013(09)
    • [28].厌氧血培养对疑似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诊断治疗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24)
    • [29].耐高温厌氧胶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学 2011(03)
    • [30].外电场促进生物厌氧与铁床耦合降解活性艳蓝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0(12)

    标签:;  ;  ;  ;  ;  

    好氧—厌氧耦合体系污泥减量化的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