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背景下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关系研究

战争背景下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日伪统治时期东北沦陷区文学情况考察,把东北沦陷区文学引进外来文学的传播机制和借鉴的文学实践作为主要研究依据,并在东北沦陷区作家言论和文坛相关评价的积累基础上,对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关系进行梳理和阐述。本文通过平行比较的方法探寻东北沦陷区文学借镜外来文学的态势,以东北沦陷区文学为立足点,从文本的叙述方式、表达动机、接受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证,实现对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之间关系的评价。战争背景在这种关联构建中的动态影响不容忽视,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部因素关联发生都在战争的调控掌握中,战争的阻力和引力迫使东北文坛做出外倾性的不同选择。通过本文研究与分析,把战争背景下东北文学与日本文学、俄苏文学、欧美文学生发的关联呈现出来,从而实现对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影响相处基本格局的总结和描述。

论文目录

  • 提要
  • 绪论
  • 第一章 战争背景下东北文学的生成状态
  • 第一节 战争改变了文学环境
  • 一、战争的“他者”意识阻隔了文学联系
  • 二、文学转向:流俗的“大众化”
  • 第二节 战争的“显像”:文化的强化管制
  • 一、文化政策与监管策略
  • 二、“圣战”的号召力
  • 第三节 战争的“隐像”:软化手段的使用
  • 一、文坛繁荣的假象:征文和奖赏的泛滥
  • 二、殖民意识的变形:蓄意歪曲与篡改
  • 第四节 文学“返祖”:威压下的选择
  • 一、反观“传统”:民族精神的寄托
  • 二、“技术”回归:题材借鉴和形式整合
  • 第五节 体悟战争的文学书写
  • 一、“乡土”文学的民族释义
  • 二、回避现实的文学路径
  • 三、作家视野中的战争印迹
  • 第六节 战争带来的伪“世界性”文学空间
  • 一、伪“世界性”的文学空间
  • 二、战争铁幕下的文学借镜
  • 第二章 日本文学的输入与拒斥
  • 第一节 日本文学走进东北
  • 一、日本文学在东北:在文学精神与政治意识之间
  • 二、杂志聚焦:日本文学流传“满洲”的透视
  • 三、同在“满洲”:“日系”文人的文学
  • 第二节 辨析中的文学借鉴
  • 一、“日满”关涉:“左翼”文学类似命运
  • 二、艺术共识:借鉴日本文学的初衷
  • 三、审视中的截取:武者小路实笃印象
  • 第三节 接近的融合:古丁与日本文学
  • 一、古丁的矛盾:“大作家”幻梦的破灭
  • 二、在传统与现代中构筑文坛观念
  • 三、与夏目漱石、石川啄木对话
  • 第四节 阴影中的亮色:从有岛武郎到梁山丁
  • 一、人性关怀的理解:心灵表达的赞许
  • 二、浸润乡土情怀的人道意识
  • 三、对尊严与自由意志的认可
  • 第三章 “穿越”战争的文学诉求:俄苏文学在东北
  • 第一节 俄苏文学的“魅惑”
  • 一、俄苏文学传播中心:“北满”
  • 二、苦难命运的希求:现实主义
  • 第二节 俄苏文学艺术的诠释
  • 一、典型塑造:下层小人物
  • 二、批判现实的力量坚守
  • 三、“流浪汉”艺术气质熏陶
  • 第三节 俄苏文学的嗜读者:梁山丁与王秋萤
  • 一、“乡土人生”的共感:山丁与俄苏文学
  • 二、“悲苦命运”的相系:秋萤与俄苏文学
  • 第四节 “艺文志”派中的异响:疑迟
  • 一、结缘俄苏文学:“北满”经验
  • 二、仇恨的化解:托尔斯泰的“道德”点染
  • 三、环境的张力:从《猎人笔记》到《雪岭之祭》
  • 第四章 飘洒东北的“欧风美雨”
  • 第一节 西方视野:东北文学生存的趋向
  • 一、战争激起的“盲目”拿来主义
  • 二、动荡环境中的精神崇尚
  • 第二节 现代意识的诠释:爵青的“极致”表达
  • 一、爵青嗜恋的现代主义
  • 二、对爱伦·坡艺术的偏执
  • 三、对“纪德主义”的追随
  • 第三节 浪漫的歌吟者:小松
  • 一、与欧美文学接触的基础
  • 二、“以诗入文”的艺术追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隔而不断的“五四”文学关联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追怀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拓荒者张毓茂先生——从吉林大学的东亚殖民研讨会谈起[J]. 现代中文学刊 2020(02)
    • [2].东亚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区域/国别/全球史方法——从《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引发的争论说起[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02)
    • [3].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新突破——评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J]. 创作评谭 2018(03)
    • [4].伪蒙疆沦陷区文学中的“故国”之思[J]. 文学评论 2017(03)
    • [5].弘扬民族文化 强化民族意识——评《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J]. 中国文化论衡 2019(01)
    • [6].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7(01)
    • [7].上海沦陷区《大众》期刊的概述[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6)
    • [8].鲁迅与沦陷区文学[J]. 山花 2011(04)
    • [9].沦陷区文学生态多样性个案:“满洲国”文坛上的“日系”[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0].同质与异类——工农兵文学与同时期国统区、沦陷区文学的对比考察[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1].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如何填补空白——沦陷区文学纳入文学史的演化形态及存在的问题[J]. 文艺争鸣 2009(11)
    • [12].严谨的考证 科学的梳理——评《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资料总汇》[J]. 文艺评论 2008(01)
    • [13].评彭放主编《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资料总汇》[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06)
    • [14].“新时代”如何深化东亚殖民场中的沦陷区文学研究?——以一直滞留“满洲国”的古丁为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5].对海外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再反思——以海外汉学家耿德华《被冷落的缪斯》为考察中心[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8(02)
    • [16].试论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文学[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06)
    • [17].抗战时期中国文学的区域分化与主导特征[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9(03)
    • [18].梁山丁《绿色的谷》版本比较研究[J]. 外国问题研究 2013(01)
    • [19].东北流亡文学与沦陷区文学比较研究(1931—1945年)[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0].苏青世俗化写作在沦陷区的价值[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12)
    • [21].略论沦陷区文学中民族意识的时空流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2].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颓废叙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5)
    • [23].师承古今的复仇——论东北沦陷区复仇主题文学对中国复仇思想的继承[J]. 价值工程 2010(36)
    • [24].梦的世界与醒的世界——吴兴华1940年代前期战时书写的心理症候探微[J]. 现代中文学刊 2020(02)
    • [25].殖民语境下的生存与思索——爵青长篇小说《黄金的窄门》解读[J]. 南方文坛 2019(02)
    • [26].抗战时期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文学语言的比较[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4)
    • [27].论殖民统治下的伪满洲国文学[J]. “九一八”研究 2014(00)
    • [28].主持人的话[J]. 文艺争鸣 2009(11)
    • [29].沦陷背景下的女性言说——以张爱玲为中心[J]. 江汉论坛 2014(11)
    • [30].寻找失落的拼图——《异态时空中的精神世界》的文学史意义[J]. 中国出版 2010(11)

    标签:;  ;  ;  ;  

    战争背景下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