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晋州市教研室
【摘要】语文是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写作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往往花费老师很多精力,却常常收效甚微。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采取得当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学”和“习”、“读”和“写”、“虚”和“实”三种关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学生作文有效提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学生写作之前头痛,提笔之后犯傻,东拉西扯、东拼西凑、南辕北辙、张冠李戴,空话、大话、套话一大串,似乎真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往往一篇作文,空洞乏味,语无伦次,结构散乱,文题不一。教师详改细评,问题屡屡出现,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不能不令人瞠目,也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学”与“习”的关系
“学”与“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看来古人很早就明白了“学”与“习”的关系。我们许多人却把“学习”当做了一个偏义词,侧重于“学”而忽略了“习”。要掌握一种技巧,要形成一种能力,“学”和“习”是必经的两个阶段,而且“习”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靠“学”学不来的。必须在“学”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习”才能达到。实践表明:学生学到的只能是知识而不是能力,能力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之后出来的。作为教师必须明确这一点,也要使我们的学生明白这一点。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老师就不会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死板传授一些写作技巧了,更不会让学生背诵几篇范文在考试中“对号入座”了。学生也不会单纯的依赖老师,企图让老师能教会他们写作了。他们会自觉地观察生活,体验人生。试想那个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正确点拨,经过学生的刻苦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能不提高吗?
二、正确处理读和写的关系
阅读和写作不进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通过阅读可以收到两种效果。一是学生领略作品中深邃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情趣。二是使学生能够学到许多好的写作技巧。这两者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关系重大。因为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它反映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者的思想水平、技巧,同时思想水平高的文章会不是一篇好文章吗?为此,老师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仅阅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而且引导学生阅读社会、阅读人生、阅读生活。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感悟人生。同时,借鉴名篇积极向上的成就以及写作技巧。最后,通过模仿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读和写的关系处理上,要防止盲目阅读,教师要及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技巧,如粗读、研读、跳读等,让学生不仅会读,而且爱读。读多了,语感形成了,写作就进步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三、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
“虚”是指艺术表现这一载体,“实”则是生活真情的反映。作品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目光从课堂、从学校这个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虽然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但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不会缺乏写作的内容。五光十色的社会,柴米油盐的家庭都会激发学生思维情绪,引发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学生之所以没有什么可写,和我们教学上的引导不无关系。如果我们要求写先进人物,一写工作,二写家庭,三写他个人;写老师先写课堂、再写课外;写父母既写关爱,又写激愤。如此等等,学生作文就难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所以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社会,用心体验不同的情感。这样不仅会有素材的积累,而且会有情感的积累,这样才会激发出写作的欲望,写作的灵感,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来。“虚”和“实”的另一个内涵可以理解为:“虚”指对学生的作文老师所作的评价,“实”指学生实实在在的作文。对待学生的作文,老师要做及时的较为拔高的评价。心理学中的“阿伦森效应”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对待同一学生,如果老师经常性给他鼓励,就会激发他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如果老师较多的否定,会使他失去学习兴趣,成绩必然一落千丈。”根据这一启示,对待学生的作文,我们还是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尽可能地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以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尽管学生的作文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大量的探索和努力,下功夫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出版社
2、韦志成《作文教学论》文心出版社
3、林飞《中学作文教学漫谈》广西人民出版社
4、赵志伟《观察与作文》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