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文献综述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文献综述

四川省社会科学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建立长期照护保险体系是应对老龄化危机的重要途径。我国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峻,半失能、失能老人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社会形势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变得迫在眉睫。梳理近几年的文献发现,当前学术界对于长期照护保险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发达国家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研究;国内长期照护的需求研究;国内部分地区长期照护的现状、问题、意见建议方面的研究;长期照护保险模式选择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关注的是城市长期照护服务,对于农村地区的研究不多。

关键词:长期照护保险社会福利公共服务

一、前言

当前全球社会都在经历老龄化的危机。在老龄化社会中,如何让老人获得一个安详舒适的晚年生活,成为困扰国家、社会、家庭以及老人自身的一个难题。2016年3月,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同年6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利用1-2年的时间,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框架。

二、长期照护保险

长期照护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得到广泛的认同。长期照护主要是针对丧失活动能力者而言,但是大多数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医疗和非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生活服务、居家服务、社会服务和其他支持性服务,以照护对象生理、生活及心理上的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和生存质量。根据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将长期照护保险定义为通过专业的照护人员为老年人、失能者提供的生理、心理、医疗等方面的长期照护保险[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长期照护保险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发达国家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研究;国内长期照护的需求研究;国内部分地区长期照护的现状、问题、意见建议方面的研究;长期照护保险模式选择研究。

(一)发达国家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研究

伍江从长期照护社会保险的背景出发,介绍了荷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服务内容、服务体系、受益资格、资金和费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2]。杨团认为我国当前的长期照护服务于养老服务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主张将医疗救助与照护救助进行区分,逐步建立体系完整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3]。也有学者认为日本在文化上和中国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日本在长期照护方面的经验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这些学者在介绍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政策的时候,仅仅是停留在介绍的阶段,虽然也结合国内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他们并没有对国内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建议过于宏观,可行性与操作性并不强。

(二)长期照护保险的需求研究

关于长期照护保险的需求研究国内学者普遍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到老年人的需求。长期照护是一项主要面向老人的公共服务,因此一定要从大多数失能老人或者半失能老人的需求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但是这类研究只是在城市开展的比较多,对于农村失能老人的需求并没有了解到。例如李维洁在南京市的需求调查,王玉环、黄方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新疆石河子市640名失能老人的调查。虽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但是目前农村老年人的比例也然是大于城市老人。因此,如何了解到农村失能老人的需求依然是一个大问题。

(三)国内部分地区长期照护保险实施现状、问题、意见建议等研究

国内关于这类的研究比较多,主要的脉络就是先描述当前我国长期照护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发展建议。这类文章的模式都是大同小异,就研究的视角和建议的可行性而言笔者认为戴卫东、杨团、杨菊花的观点比较合理。戴卫东就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养老保险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长期照护成为社会重大风险之一,试点先行与立法保障刻不容缓[4]。杨团综合了民政系统和实务界的观点,认为我国长期照护服务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简单来说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即“缺服务、缺钱、缺人力、缺制度”。杨菊华对目前13个试点城市出台的长期照护保险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认为长期照护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始逐渐成型,但是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独立性依然无法保证,这是当前的一个挑战[4]。

(四)国内关于长期照护保险模式研究

关于中国长期照护保险模式的选择,国内学者的观点迥异,也是长期照护险制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荆涛通过建立分类回归模型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的模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他认为建立强制性的社会长期照护保险是必然结果,纯商业的保险模式在当前社会也是具有实行的可能性,但是在现在这个过渡时期发展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具有必要性[5]。”张俊良对国际上长期照护保险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的财务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比较了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累积制、部分基金累积制三种财务运作模式的运作过程与优劣,提出了长期照护保险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要与其他保障制度加强统筹衔接以及保险费率的动态调整等方面建议[6]。综合国内学者关于中国长期照护保险模式选择的观点,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种观点是社会性长期照护保险模式为主,商业性长期照护保险模式为辅,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分析了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长期照护模式;二是商业性长期照护为主,社会性长期照护为辅,支持者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受到美国长期照护保险模式的影响。笔者认为,长期照护服务是一项公共服务,旨在满足大多数老人的需求,因此其模式的选择必须要从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需求出发。2016年开展长期照护试点的都是城市,大多数照护服务都是针对城市老年人,而农村老人占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因此他们更需要社会性的长期照护保险作为老年生活的保障。

三、结论

我国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事关上亿老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此次“十三五”规划将拉开长期照护保险服务体系的建设序幕,从宏观来看,国家和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鼓励市场、社会、家庭积极参与;从中观层面看,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与中央政府积极沟通,接受上级政府的统筹规划,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市场的合作增加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弹性;从微观层面看,老人或者家属要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享受高质量的、有尊严的晚年时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R].2008.3.

[2]伍江,荷兰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简介[J].社会保障研究,2012(05).

[3]杨团,中国长期照护的政策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

[4]戴卫东,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08).

[5]杨菊华,中国长照护保险制度的地区比较与思考[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01).

[6]荆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J].保险研究,2010(04).

[7]张俊良,长期照护保险财务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借鉴,社会保障研究[J],2017(04).

作者简介:

富珲文(1992-),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四川省社科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社会学研究

标签:;  ;  ;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