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经、饲三元作物,其需求量日趋剧增,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玉米新型品种仍是当前和未来玉米改良工作的重点,更是解决我国粮经饲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必需的最大矿质营养元素,氮素的吸收与同化是植物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因此,结合传统育种策略与转基因分子育种技术,提高无机氮同化有机氮如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等效率,增强植物吸收和利用氮营养能力,是培育作物氮高效吸收利用高产型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谷氨酰胺合成酶是植物氮素同化利用的主要的限速酶。大量研究揭示,谷氨酰胺合成酶能有效促进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光合效率,进而增加产量,其中玉米Gln1-3能促进植株中的氮素转移到玉米籽粒中并进行再同化,从而增加籽粒数。因此,在玉米植株中过量表达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1-3可能具有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的潜能。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开展玉米高产基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玉米自交系18-599(红)中分离获得玉米谷氨酰胺合成酶Gln1-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分别构建了由组成型启动子CaMV 35S启动子和Ubiquitin启动子调控的两个Gln1-3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Ubiquitin1301—Gln1-3和pcambia1301—Gln1-3。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以上2个载体转化到玉米自交系18—599(红)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抗性筛选和再生分化获得了抗性植株。经PCR鉴定、半定量RT-PCR、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测定,表明目的基因Gln1-3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进行了有效表达。对T1代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表明转基因玉米植株具有增产的趋势。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在玉米自交系18-599(红)中克隆获得目的基因Gln1-3的开放阅读框,全长大小1051bp,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同源性比对后发现该基因与玉米gs1-3 (X65928.1) mR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有2个碱基发生突变,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源序列之间没有发现氨基酸差异,酶的活性中心无影响。2.构建植物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Gln1-3及pcambia1301—Gln1-3,分别含有单子叶植物中强表达的Ubiquitin启动子和在双子叶植物中强表达的CAMV 35S启动子,酶切分析和测序结果表明,表达载体中目的片段插入方向正确且无任何突变。3.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18-599(红)胚性愈伤组织约2万个,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6株抗性植株,6株均为转Ubiquitin1301—Glnl-3阳性植株。4.对T0代转基因幼苗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以上6株抗性植株均为阳性转基因植株,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玉米基因组中。对抽丝期T0代植株叶片进行谷氨酰胺合成酶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酶活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经自交授粉后,由于天气原因仅4个Ubiquitin1301—Glnl-3的转化体成功收获了种子。5.对4个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其中来源于2个株系的4个T1代转基因植株被检测为阳性。对这4个植株RT-PCR表达检测结果揭示,转基因植株中的Glnl-3的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非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检测结果与半定量RT-PCR结果基本一致。6.对授粉后T1代转基因植株功能叶中氮含量和光合效率检测结果发现,而授粉后转基因植株功能叶氮含量和光合效率明显高于对照,说明Glnl-3基因的过表达确实提高了氮从叶片转运到籽粒中的效率,同时反馈提高了生殖生长后期的光合作用。7. T1代转基因植株产量相关性状检测结果表明,4个转基因植株中有2株与对照相比穗粗、百粒重有明显提高,证明目的基因Glnl-3有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的趋势。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中的应用1.1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2 转基因的受体1.2.1 外植体1.2.2 悬浮细胞1.2.3 原生质体1.2.4 愈伤组织1.3 常用的转基因转化方法1.3.1 基因枪法1.3.2 PEG法1.3.3 显微注射法1.3.4 电击法1.3.5 花粉管通道法1.3.6 农杆菌法1.4 转基因的检测方法1.4.1 PCR1.4.2 Southern blotting1.4.3 其它检测方法1.4.4 Northern blotting1.4.5 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1.4.6 Western blotting1.4.7 ELISA检测1.4.8 酶活检测2.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2.1 抗虫转基因玉米2.2 抗病转基因玉米2.3 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2.4 耐盐、耐旱转基因玉米2.5 高品质转基因玉米2.5.1 高淀粉转基因玉米2.5.2 高蛋白、高赖氨酸转基因玉米2.5.3 高植酸酶转基因玉米3. 氮素对玉米的影响4. 谷氨酰胺合成酶(GS)4.1 GS同工酶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定位4.2 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4.2.1 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基因及其编码的几种多肽4.2.2 谷氨酰胺合成酶(GS)基因的结构4.3 谷氨酰胺合成酶(GS)对植物的作用4.4 谷氨酰胺合成酶(GS)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1 玉米材料1.2 细菌、质粒和引物1.3 培养基1.3.1 幼胚培养基1.3.2 愈伤组织培养基1.3.3 细菌培养基1.3.4 抗生素和激素2 实验方法2.1 谷氨酰胺合成酶Gln1-3基因的获得2.1.1 同源克隆玉米Gln1-3基因2.1.2 酶切片段的回收2.1.3 目的基因克隆测序2.2 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Gln1-3的构建2.2.1 质粒Ubiquitin1301的转化2.2.2 质粒DNA的提取2.2.3 目的表达载体的获得2.2.4 酶切片段的回收2.2.5 目的基因Gln1-3连入pMD19-T载体2.2.6 E.coli的热激转化(无菌操作)2.2.7 提取质粒DNA2.2.8 酶切获得目的基因2.2.9 酶切片段的回收2.2.10 将目的基因基因谷氨酰胺合成酶Gln1-3连入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2.2.11 E.coli的热激转化(无菌操作)2.2.12 提取质粒DNA2.3 表达载体pcambia 1301—Gln1-3的构建2.3.1 35S启动子的获得2.3.2 对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Gln1-3的酶切2.3.3 将35S启动子连入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Gln1-32.3.4 E.coli的热激转化(无菌操作)2.3.5 阳性单克隆检测2.3.6 提取质粒DNA2.4 植物表达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2.4.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2.4.2 表达质粒热激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2.5 遗传转化2.5.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2.6 再生植株的分子检测2.6.1 PCR检测2.6.2 RT-PCR2.6.3 按照调适各样品cDNA浓度进行目的基因PCR扩增电泳检测2.6.4 谷氨酰胺合成酶(GS)酶活测定2.6.5 光合作用、叶氮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2.6.6 T1代转基因种子产量性状鉴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1 目的基因Gln1-3的获得2 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Gln1-3的构建3 表达载体pcambia1301—Gln1-3的构建4 T0代再生植株的分子检测5 T0代转基因性植株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检测6 T1代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7 T1代转基因植株的半定量RT-PCR检测8 T1代转基因植株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检测9 T1代转基因植株授粉后功能叶含氮量检测10 T1代转基因植株授粉后功能叶光合效率检测11 T1代转基因植株产量性状第四章 讨论1 目的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启动子对表达水平的影响2 谷氨酰胺合成酶与氮转运效率、光合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关系3 关于谷氨酰胺合成酶酶活力测定4 培育高产转基因玉米品种的方法探讨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玉米论文; 高产论文; 转基因论文; 谷氨酰胺合成酶论文; 过量表达论文;
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1-3在玉米自交系18-599(红)中的过量表达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