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罗斯特论文-李堇玄,王斌

罗伯特弗罗斯特论文-李堇玄,王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罗伯特弗罗斯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喻,认知,弗罗斯特,诗歌翻译

罗伯特弗罗斯特论文文献综述

李堇玄,王斌[1](2019)在《认知隐喻理论视角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不断传播与发展,将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的研究相结合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本文从认知隐喻理论出发,以弗罗斯特诗集的两个中文译本为语料对其诗歌中隐喻的翻译进行分析,并将隐喻分为篇章隐喻、句子隐喻和词汇隐喻来进行深入探究,同时借助对构成隐喻的关键词句的翻译对比分析,来检验隐喻的对等翻译效果,从而探寻弗罗斯特诗歌中隐喻的实质与其最佳翻译方法。(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12期)

魏梦婷[2](2019)在《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隐喻分析与意象图式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诗人用诗歌抒情言志,而隐喻作为诗歌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其解读和意义的构建受到了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重视。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CMT)和概念整合理论(MIT)为基础,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叁首诗A Girl’s Garden、Leaves Compared wit h Flowers和Desert Place中选取了在其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析了诗歌中的隐喻,探讨了隐喻含义的构建过程,继而建立了"植物——人"和"动物——人"这两个意象图式框架。(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11期)

汪虹[3](2019)在《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不确定性”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表面通俗易懂,实则内涵丰富。精妙难断的隐喻意象、似是而非的文本悖论、悬而未决的多元结局,使诗歌极具不确定性。在诗人不确定的创作方式下,读者有了更为广阔的解读空间,他们积极地投入诗歌解读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探寻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8期)

邓雅方[4](2019)在《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隐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诗歌富含哲学意味,其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于物我统一观,在诗歌创作层面即为隐喻诗学。他并不仅仅将隐喻视为其重要的修辞手段,而是认为隐喻是人以相对联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也因此选择诗歌隐喻作为其自身与世界互动的根本方式。本文借用认知隐喻理论,阐释弗罗斯特的独特隐喻理论。弗罗斯特认为隐喻是具有普遍性认知方式;隐喻在构建物我统一的同时也面临断裂的风险;诗歌在自由运用隐喻的同时必须尊重诗歌的形式传统。(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7期)

王雪贝[5](2019)在《罗伯特·弗罗斯特《修墙》一诗中的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诗《修墙》通过苏格兰的邻里间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修墙传递出丰富的人生哲理。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墙这一意象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但运用象征主义对其他意象进行研究发现本诗中的其他意象同样寓意深刻,与"墙"这一意象相互呼应,充分展现了世界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1期)

汪虹[6](2019)在《双域型概念整合下的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弗罗斯特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作品读来清新流畅,常有通俗易懂之感。而事实上,弗罗斯特诗歌并非表面那般简单、质朴,意蕴深邃、张力无限才是弗罗斯特诗歌的真正特质。运用双域型概念整合对弗罗斯特诗作进行解读,能更好地诠释诗人诗歌的深邃思想主题。(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6期)

陈颖[7](2019)在《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田园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备受青睐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中有着浓厚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理念的色彩。文章通过对他的一些诗歌进行分析,归纳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田园诗歌中人与自然的对比和苦乐参半情感体现的特色。(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0期)

王琪莹[8](2019)在《中西现代派自然诗歌比较——以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和阎安《南方 北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派自然诗歌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激烈批判19世纪后浪漫主义诗歌,力图从古希腊抒情诗和法国象征派中吸取灵感,在创作中追求朦胧美。他们以特有的创作方式表示着对社会的抗争,流露出对人生的惆怅。罗伯特·弗罗斯特和阎安是中西现代派诗人的代表,其二人的诗对于现代派诗歌研究有关键的参考和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9期)

王兴伟[9](2019)在《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好时光》中的含混》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着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常常存在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这种多义性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朦胧、含混的特点。通过分析弗罗斯特诗歌《好时光》的修辞、隐喻和叙事方面的含混性,我们可以发现弗罗斯特的诗歌不论在艺术手法还是主题上都表现了非凡的现代性。(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6期)

梅林,张琳[10](2018)在《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悲剧色彩的隐秘性——以《雪夜林畔小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弗罗斯特的诗歌似乎总是描绘新英格兰地区的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加之其诗歌悦耳的音乐性,他的诗歌读起来总是让读者感到轻松愉悦。因此,大多数读者将弗罗斯特视为一个纯粹乐观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但实际上,他的诗歌蕴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悲剧色彩有助于理解其诗风的多元化特点,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3期)

罗伯特弗罗斯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人用诗歌抒情言志,而隐喻作为诗歌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其解读和意义的构建受到了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重视。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CMT)和概念整合理论(MIT)为基础,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叁首诗A Girl’s Garden、Leaves Compared wit h Flowers和Desert Place中选取了在其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析了诗歌中的隐喻,探讨了隐喻含义的构建过程,继而建立了"植物——人"和"动物——人"这两个意象图式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罗伯特弗罗斯特论文参考文献

[1].李堇玄,王斌.认知隐喻理论视角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翻译研究[J].英语广场.2019

[2].魏梦婷.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隐喻分析与意象图式的构建[J].文学教育(上).2019

[3].汪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不确定性”解读[J].文学教育(上).2019

[4].邓雅方.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隐喻观[J].北方文学.2019

[5].王雪贝.罗伯特·弗罗斯特《修墙》一诗中的意象研究[J].作家天地.2019

[6].汪虹.双域型概念整合下的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

[7].陈颖.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田园诗歌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

[8].王琪莹.中西现代派自然诗歌比较——以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和阎安《南方北方》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9].王兴伟.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好时光》中的含混[J].名作欣赏.2019

[10].梅林,张琳.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悲剧色彩的隐秘性——以《雪夜林畔小驻》为例[J].北方文学.2018

标签:;  ;  ;  ;  

罗伯特弗罗斯特论文-李堇玄,王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