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组论文-贾莹媛,黄张裕,张蒙,彭磊

含水组论文-贾莹媛,黄张裕,张蒙,彭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含水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面沉降,含水组地下水位,多元回归分析,趋势预测

含水组论文文献综述

贾莹媛,黄张裕,张蒙,彭磊[1](2013)在《含水组地下水位变化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地面沉降是对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为了探究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的关系,本文对沧州市沧县各个地下含水组的地下水位变化、最大沉降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该地区基于含水组地下水位的多元回归模型。由模型计算结果可知,该模型适用于预测该城市区域的地面沉降趋势,并且分析各个地下含水组对地面沉降影响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第Ⅲ含水组地层是沧州市沧县形成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因素,为控制该区地面沉降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3年01期)

汪丽芳,高业新,张亚哲,张冰[2](2012)在《华北山前平原不同含水组垂向水循环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是华北山前平原的主要供水水源,其资源属性一直存在争议。以正定试验基地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化学、氘氧同位素、14 C测年等在垂向上的变化特点,对比不同含水组地下水与大气降水的氘氧同位素含量关系,研究华北山前平原典型研究区504m深度内不同含水组地下水在垂向上的循环规律,确定360m为该区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内部界限,其上构成浅层含水系统,其下构成深层含水系统。(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2年05期)

高业新[3](2008)在《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大规模开采条件下不同层位含水组地下水互动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华北平原东部为试验区,以国土资源部衡水地下水科学试验基地的五眼不同层位含水组的机井为研究对象,以抽水试验为主要工作手段,通过地层结构特征、不同含水组地下水位年动态、抽水试验期间的水位动态、抽水过程中的水化学—同位素—微量元素、地下水年龄以及抽水试验数值模拟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华北平原东部不同层位含水组地下水的互动关系,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以水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信息为线索,综合运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水文学以及相关的数学理论,地下水动力学理论,采用综合分析、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工作。首先,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试验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水文地质背景。详细分析了试验区不同含水组的空间物理结构特征,制定了详细的抽水试验方案,采用了先进的观测设备观测水位动态。同时,利用同位素和水化学信息的示踪功能和放射性测年技术,识别了不同层位含水组地下水的补、排特征,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查明了不同层位含水组地下水的互动关系。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在大规模开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系统与深层下水系统仍然具有各自的动态特征。浅层地下水系统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农灌回归水的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为蒸发和向深层地下水的越流;氢氧同位素含量比深层地下水高:同位素年龄表明,浅层地下水参与现代水文循环积极。深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与含水组的埋藏深度有关,第Ⅱ含水组主要来自于越流补给,其它含水组主要来自于侧向。2试验区深层不同层位地下水可划分为两个子系统。第Ⅱ、Ⅲ含水组为上部地下水子系统,第Ⅳ、Ⅴ含水组为下部地下水子系统。子系统内部具有相似的水文特征、水化学—同位素—微量元素信息,子系统之间区别明显。氚同位素表明,上部地下水子系统的地下水为现代水与古水的混合水,下部子系统的地下水为古水。3.浅层地下水通过越流的方式补给深层地下水。第Ⅱ含水组的开采量中有21.4%来自于浅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深层地下水开采时主要消耗的储存量,但不同层位含水组地下水资源组成不同。第Ⅱ含水组开采量主要由存储量和浅层地下水的越流量组成;第Ⅲ、Ⅳ、Ⅴ含水组开采量主要由储存量和侧向量组成,越流量只占了开采量很小的一部分。4.地下水系统具抽水效应。抽水效应是指在抽水初期,非抽水含水层水位随抽水含水层水位下降而下降的现象。这是由于地层压力变化引起,没有发生水量交换。大量试验数据表明,在大规模开采条件下,试验区5个含水组之间既有因水量交换而引起的水位变动(越流效应),也有因压力变化而引起的水位变动(抽水效应),且两个效应同时并存。5.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分析了地下水的更新性,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优先开采第Ⅲ含水组,适量开采第Ⅱ含水组、限制开采Ⅳ含水组。禁止开采第Ⅴ含水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08-05-11)

林英华,张丽[4](2004)在《巨厚层状含水组中生产管井滤管长度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建造成本控制及资源管理性控制等方面 ,提出了巨厚层状含水组中生产管井滤管长度的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04年10期)

董悦安,何明,蒋崧生,武绍勇,姜山[5](2002)在《应用~(36)Cl同位素对河北平原深层含水组渗透系数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的渗透系数 ,应用加速器质谱计对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样品的x(36 Cl) /x(Cl)值进行了测定 ,并结合Darcy定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河北平原第四系第叁含水组的雄县龙湾至沧县崔尔庄段地下水的平均渗透系数为 0 .4 4m·d- 1;安新县中青乡至沧县崔尔庄段地下水的平均渗透系数为 0 .5 2m·d- 1.第四含水组安新县中青乡至沧县景城段地下水的平均渗透系数为 0 .2 2m·d- 1.任丘市的第四系第四含水组与第叁系含水组之间黏性土隔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为 3.0 1× 10 - 6 m·d- 1.沧县景城和东光县大张华煜化工厂 2处第四系第四含水组与第叁含水组之间的黏性土隔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分别为 0 .4 0× 10 - 6 和 3.12× 10 - 6 m·d- 1.(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牛修俊[6](1987)在《天津市区承压含水组的越流补给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述越流是指一含水层组通过弱透水层向另一含水层组的渗流这一概念。文中概述了天津市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重点论述产生越流所必须具备的叁个条件及市区的越流补给问题,并进行了越流量的计算。(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1987年06期)

孙杉,刘为典[7](1987)在《天津市第Ⅱ承压含水组某些地下水环境因子背景值及其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对天津市20年的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特别是根据1984年监测取样的成果,确定对天津市第二承压含水组(主要供水含水层,以下简称Ⅱ组)中地下水的某些环境因子背景值进行计算。背景值是天津市Ⅱ组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资料和原始依据。论文对硬度、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背景值及其分布规律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区范围包括天津市区、四郊及武清、宝坻、宁河叁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为1700km~2。研究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津地质单元和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灌污水影响的复杂的水文地质系统。全文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述研究区的自然与社会背景,以深入论证背景值及其形成的宏观条件。第二部分,计算环境因子背景值,结合趋势面分析,全面展示了环境因子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异常。探讨了硬度升高机制和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钠离子、钙离子等的累积的影响。根据研究区的环境条件和污染特点,作者采用了两种方法计算背景值和验证。以变差曲线法为主,剖面法验证,求出背景值和背景上限值。对于环境因子在宏观上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异常的研究,采用了趋势面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工作的程序是首先划定研究范围及筛选样点,绘制原始数据图和节点网格;设计趋势面电算程序;上机调试及运算;计算机自动绘图;进行背景值计算和相关分析;建立相关方程和计算相关系数;对研究区内环境因子的分布规律及产生异常机制进行研究。从整体讲,本区高背景值分布区及异常地段大多集中在市区东南部的工业、人口密集地带。局部异常的展布则取决于各种控制因素。第叁部分中对Ⅱ组水环境质量预测问题提出了建议。论文最后指出,该项研究理论上合理,方法上可行。经过验证符合天津市实际情况,具有推广价值。这项研究具有开拓新途径和填补了学科的空白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学院学报》期刊1987年03期)

李德骝[8](1982)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上多层结构含水组表示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时,经常遇到多层结构含水组的表示方法问题,特别是第四系沉积比较厚、结构比较复杂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许多山前冲、洪积扇分布较广的地区,地下水含水组常呈多层结构。被第四系覆盖或埋藏于其他地层下的岩溶水发育的地区,也存在多层结构含水组,都需要正确地反映它们的分布特征、和赋存条件。研究多层结构含水组的表示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1982年03期)

含水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下水是华北山前平原的主要供水水源,其资源属性一直存在争议。以正定试验基地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化学、氘氧同位素、14 C测年等在垂向上的变化特点,对比不同含水组地下水与大气降水的氘氧同位素含量关系,研究华北山前平原典型研究区504m深度内不同含水组地下水在垂向上的循环规律,确定360m为该区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内部界限,其上构成浅层含水系统,其下构成深层含水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水组论文参考文献

[1].贾莹媛,黄张裕,张蒙,彭磊.含水组地下水位变化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与预测[J].工程勘察.2013

[2].汪丽芳,高业新,张亚哲,张冰.华北山前平原不同含水组垂向水循环规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

[3].高业新.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大规模开采条件下不同层位含水组地下水互动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

[4].林英华,张丽.巨厚层状含水组中生产管井滤管长度的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04

[5].董悦安,何明,蒋崧生,武绍勇,姜山.应用~(36)Cl同位素对河北平原深层含水组渗透系数的初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6].牛修俊.天津市区承压含水组的越流补给问题[J].勘察科学技术.1987

[7].孙杉,刘为典.天津市第Ⅱ承压含水组某些地下水环境因子背景值及其分布规律[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7

[8].李德骝.综合水文地质图上多层结构含水组表示方法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2

标签:;  ;  ;  ;  

含水组论文-贾莹媛,黄张裕,张蒙,彭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