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南水镇>卫生院外科广东珠海51905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患者在术后24h疼痛指数要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肛门控便能力、肛门坠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直肠耐受量变化以及直肠感觉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对照组有3例患者发生血栓外痔。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加外痔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混合痔的方法,对于外痔严重的混合痔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外痔切除术混合痔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043-02
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分为内痔、外痔以及混合痔三种,其中最常见的即是混合痔,约占65.9%。当混合痔发展到一定程度,非手术治疗无效之后,则应采取手术治疗。目前临床手术方式主要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以及外剥内扎术,目前PPH对于治疗外痔及混合痔还存在一定的难题,本研究就对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进行探讨。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到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6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6.8±10.3岁,病程5~32年,平均病程21.4±6.5年;对照组62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45.7±9.8岁,病程4~34年,平均病程22.3±10.2年。
1.2手术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在扩肛之后,将肛管扩张器置入并固定。在齿状线上2~4cm处使用肛镜缝扎器于3点处沿粘膜下层顺时针方向进行荷包缝合,在9点处缝一针作为牵拉线,伸入吻合器头端,随后将荷包线收紧,打结,用持线器将3、9点的缝线从侧孔拉出,牵拉缝线,将吻合器旋紧并击发,仔细检查吻合口,使用3.0肠线缝扎出血处,使用凡士林纱布塞肛后包扎。
1.2.2观察组同对照组进行手术(如果患者混合痔非常大,则先进行外剥内扎术,再进行PPH)。随后,沿着肛缘将上提不明显的外痔切除,外痔较大的患者,可以适当的留皮桥,患者合并肛乳头瘤一并切除。使用凡士林纱布塞肛后引流,塔形敷料外敷,“丁”字带进行加压包扎。
1.3术后处理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使用1~2d止血药、3d抗生素,并发症及时对症治疗,排便后温水坐浴直到完全愈合。
1.4疗效评估
1.4.1疼痛观察患者在术后24h疼痛程度以及排便疼痛的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0-10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最痛。
1.4.2排尿患者在术后出现小便困难,如果需要进行导尿的患者则视为尿潴留。
1.4.3出血症状记分法评估出血情况,患者无出血或者草纸带血<1ml,0分;患者便后滴血或者解出淤血且量<10ml,1分;出血量>20mi,2分。
1.4.4肛门控便能力患者稀水便控制不良,患者出现粪便污裤、有便意则需解不能控制甚至患者出现失禁判断为肛门控便能力不良。
1.4.5肛门动力学变化患者在术前1d和术后2月使用肛压测量仪进行肛门动力学检测,主要指标为: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进行差值计算,得出变化情况[1]。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十分成功,术中未出现麻醉意外以及大出血的情况。两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X±s)
3.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在手术中采用特殊的吻合器以及手术器械,在环形将齿状线上方约2cm处的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之后,再吻合肠粘膜,将脱垂的肛垫悬吊回原位,恢复其肛管括约肌和肛管粘膜的正常局部解剖关系,起到悬吊的作用,消除痔核脱垂。同时将直肠下动脉终末支切断,减少供血,让痔核慢慢萎缩,避免痔核出血,起到断流的作用,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3.2混合痔中关于外痔部分,在手术中处理十分的棘手。如果不将其切除,则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切除,则会导致肛缘存在创面,就不能保持PPH恢复快、疼痛轻的优势。痔血管主要是来自直肠下动脉,极少部分来自肛门动脉,痔血供一般没有直肠上动脉的参与,在手术中不切断直肠下动脉终末端则会导致外痔无明显萎缩,有些外痔是长期增生的结缔组织,更加不会萎缩。因此,从理论上讲有必要切除外痔。
3.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疼痛指数要高于对照组,但是观察组在术后排便恢复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术后24h后,疼痛就会明显的减轻,但是在排便后又会变得剧烈,由此可知,术后排便疼痛是评价恢复情况的重要方面。两组患者在尿潴留、伤口水肿、出血、肛门坠胀、住院时间、费用等车衣均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两中手术治疗方案的疗效相当。两组患者在随访中均为发现有复发的病例,但是对照组有3例血栓外痔,观察组未出现,由此可以说明外痔残留是隐性的病灶,容易患者出现易感、发炎、水肿甚至形成血栓外痔。因此,笔者认为,PPH加切除术不会影响PPH的优势,是治疗混合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廖秀军,孟强,杨关根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8,11(6):525-528.
[2]王忱,侯学忠,赵东旭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老年环形混合痔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923-924.
[3]阮红平,郑四喜,钟勇剑等.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痔31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3):20.
[4]杨向东,龚文敬.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Ⅲ~Ⅳ度痔临床研究[C].//全国第十三次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9:24-32.
[5]覃小雄.PPH术治疗重度痔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4):251-253.
[6]李生民.痔疮手术切除的常规方法与创新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