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韩日士宦食事交流研究

唐代中韩日士宦食事交流研究

论文摘要

东亚饮食文化圈视野下的区域性食生产、食生活和食行为传播伴随着人员、物品和信息的移动而发生“吃的转移”。带有自然环境原壤特性和民族文化创造特色的东亚食文化区具有悠久性、运动性和开放性三大特征。唐时期(7-10世纪)的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形成东亚三大饮食文化区。唐时期的三大文化区间食物原料与食品品种互通有无,饮食文化交往频率和程度具有阶段性时代特征。东亚饮食文化区今天的形态,是在漫长历史上多民族(或部族、氏族)间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相互补益、交融和认同的结果。士宦群体是东方民族食生活历史水准的范式,是东方食礼的创造主体和历史载体。唐时期的士宦群体具有一定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和文化优势,主要是由遣唐使、留学生、求法和弘法僧以及商人等构成。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文化记录与创造能力,也有条件进行高层次的食事文化学习和创造。他们凭借各自优势,往往可以在国内起着“开风导俗”的文化效应。从食文化交流动态运动路线看,经由朝鲜半岛的来往于唐朝和日本人员对“北食”的肉酪食风以及北方草原饮食文化有广泛接触和体验,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地区食文化与回纥、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草原食文化关系密切,交互影响。而经由海航自南线往来于唐日的日本遣唐使对“南食”的稻米鱼羹以及下江饮食文化有深刻体验。渤海饮食文化区起着沟通东亚三大主要饮食文化区食事交流的特殊作用,其畜牧和狩猎文化深刻影响着今日中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地区人们的生活。唐时期渤海使的海陆沟通作用使中韩日民族食事交流中的“大陆-海洋”食文化特征明显。7-10世纪,东亚民族饮食文化经过长时间、多民族、大区域范围内的交流,主要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东亚更大区域间进行着交流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唐代东亚饮食之路”。“唐代东亚饮食之路”是考察东亚区域内国家与民族间食事交流的独特模式,主要内容包括食物原料传播、食俗历史沿袭、饮食思想以及饮食典籍等传统食文化和民族食事事象。农耕文明主导下“饮食之路”的运行事实和经验,警示中韩日政府管理者认识到粮食安全和生存权是基本人权底线的问题。文章最后指出,东亚区域间应该把“开放、合作与发展”作为提升东方优秀传统饮食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整理、解析和复原中国曲阜、台北孔庙祭祀仪、韩国成均馆、日本汤岛圣堂祀孔典中神馔制作与陈列序列是三国联合向联合国申请孔庙释奠礼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东亚饮食文化区域性特征与演进规律(7-10世纪)
  • 第一节 东亚饮食文化区域认识根据及其特征
  • 第二节 东亚饮食文化区域的动态存在及其规律
  • 第二章 唐时期饮食文化区域交流的士宦地位与作用
  • 第一节 士宦群体主要构成
  • 一、新罗留学生、遣唐使与入唐求法僧主要构成
  • 二、日本遣隋(唐)使人员构成与后期遣唐使对长江下游饮食的体验
  • 第二节 东北地区民族饮食与渤海国饮食文化比较
  • 一、东北饮食文化区的民族饮食历史与上层社会食事事象
  • 二、渤海饮食文化区沟通东亚食事交流的特殊作用
  • 第三章 东亚"饮食之路"的历史存在
  •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
  • 第二节 7-10世纪的中日"饮食之路"交流轨迹
  • 第三节 7-10世纪的中韩"饮食之路"交流轨迹
  • 第四节 7-10世纪的韩日"饮食之路"交流轨迹
  • 第四章 士宦食事活动的历史特征与意义
  • 第一节 中韩日孔庙释奠礼文化比较
  • 一、东亚区域内"文庙释奠礼"历史沿袭与异同比较
  • 二、唐代释奠礼神馔、祭器与韩日祭祀文化中的祭物比较
  • 三、国际孔庙释奠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策略
  • 第二节 灾害时期的中上层社会食事政策及其影响
  • 一、民食政策
  • 二、救助措施
  • 第五章 总结
  • 一、东方民族食生活历史水准的范式
  • 二、东方食礼的创造主体与历史载体
  • 三、东亚饮食文化交流的前景与期待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媒体下广西壮族传统节日糯食文化影像传播机制研究[J]. 新闻传播 2019(22)
    • [2].中国传统食文化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3].“和食文化”源考及近代发展经验[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4].《琼菜飘香——林俊春海南食文化纪事》[J]. 餐饮世界 2019(12)
    • [5].弘扬荆楚食文化 创新发展向未来 湖北省食文化研究会创新发展专家论坛在汉举行[J]. 湖北画报(上旬) 2018(11)
    • [6].从日本的特色饮食看日本的食文化[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09)
    • [7].幼儿园耕食文化建设[J].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02)
    • [8].健康中国,从我做起——《健康中国系列丛书》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J]. 中国食品 2016(24)
    • [9].东北地区特色食文化与其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J]. 明日风尚 2017(10)
    • [10].一碗一筷诠中华[J].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2017(08)
    • [11].和食与筷子——谈日本食文化的一个侧面[J].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6(00)
    • [12].一碗一筷诠中华[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 2017(10)
    • [13].首届中华好食品高峰论坛暨中国食文化研究会20周年庆活动成功举办[J]. 中国食品 2015(01)
    • [14].小而精的日本食文化[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4(02)
    • [15].中国食文化丛书高级编委名单[J]. 中国食品 2009(17)
    • [16].痛说中国的食文化[J]. 烹调知识 2009(05)
    • [17].速食文化下的教学反思[J]. 新课程(教研) 2011(11)
    • [18].耳食之言[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20(Z2)
    • [19].脍食文化论考[J]. 语文学刊 2011(21)
    • [20].中国食文化讲座 中国古代宫廷宴简述[J]. 食品与健康 2010(01)
    • [21].赛珍珠《闺阁》食事之中国食文化解读[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04)
    • [22].原平面食文化初探[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
    • [23].参与式品食文化及其哲学应用[J]. 北极光 2019(09)
    • [24].苏式年糕历史及其食文化研究[J]. 农业考古 2016(01)
    • [25].蒸、炒——我国烹食文化的奇葩[J].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5(02)
    • [26].世界盛会与时尚美食[J]. 食品与生活 2010(08)
    • [27].霓虹国的精致早餐[J]. 看世界 2020(01)
    • [28].完善法律规制,培育环境友好型食文化[J]. 绿叶 2015(03)
    • [29].浅析耕食文化及产业发展前景[J]. 中国乡镇企业 2014(04)
    • [30].中华食文化的“四重奏”[J]. 书屋 2019(03)

    标签:;  ;  ;  ;  ;  ;  ;  

    唐代中韩日士宦食事交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