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的“南来作家”是指1949年前后南来香港的难民作家和左翼作家、60、70年代受文革影响自我放逐到香港的作家以及之后在改革开放潮流中出于各种原因移居到香港的一批又一批作家。他们在香港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或主动或被动的放逐经验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大陆和香港两地不同的生活体验、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浸染与冲突,使得这些作家产生身份追寻的困惑和焦虑,并影响他们的创作心态和身份建构。全书以刘以鬯、徐訏、曹聚仁、陶然、颜纯钩、王璞的小说为重点研究对象,对三批“南来作家”进行宏观观照和微观分析,探讨他们这一群体的同一性及其差异性,如“南来作家”的总体特征、创作心态、建构对象、叙述香港的方式,身份建构的参照环境、认同内涵、叙事母题等,以期引起同人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思考研究。“南来作家”是一群处于大陆和香港中心之外的双重边际人,生活在多元文化的对话场中,其身份是多重的。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拖带着的大陆世界、香港的商业化环境和后殖民文化语境多重影响的结果。不管是50年代前后的刘以鬯、徐訏、曹聚仁,70年代的陶然、颜纯钩,还是80、90年代的王璞,疏离是他们初到香港时的共同心态。移居异地带来的经验断裂和经验重组过程中存在价值解释的不确定及无法定位的身份焦虑,对于飘逝的往昔故地生活和文化传统的伤感或痛苦的回忆成为他们跨界书写的共同母题。怀乡是为了忘却,是对现实生存的协助。但他们总在回忆和遗忘之间焦虑。由于他们南来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其创作心态、身份建构有着不同的内涵。总体来看,“南来作家”的创作心态基本上从中原心态到香港意识再向总体意识发展演变,家园想象越来越弱,但每一阶段不是自然更替,而是交叉反复,呈螺旋上升的趋势。1949年前后那一批是因为政权更替而流离避难异域他乡,所以他们的“去国怀乡”感最强烈,“过客”意识最浓重,以徐訏为代表。60、70年代这批,受的是大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教育,经历过文革,对祖国大陆的感情是爱恨交织,国族意识不像上一批那样强烈,中原心态和香港意识纠结在一起,但比之第一批,有对香港较强的认同感,以陶然为例。到了80、90年代,正逢大陆改革开放,加上香港与内地沟通的便利,新一代的南来文化人家国观念已相对淡薄,体验更深的是个人的浮沉与漂泊感,更多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及人类整体对“家园”的精神追寻,以王璞为例。具体到作品中就是建构对象由难民而移民再到属民的变化,想象香港的方式由异质化到人间化而后总体化的转变。香港“南来文学”是世界移民文学特殊的一部分,而身份是移民文学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借助文化研究中的“身份”、哲学中的“存在”和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中有关“基本焦虑”等理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论刘以鬯的微型小说创作[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刘以鬯:世纪人生与文学”专辑(一)[J]. 名作欣赏 2018(34)
- [3].百岁作家刘以鬯的“上海情结”[J]. 档案春秋 2018(06)
- [4].刘以鬯:所有记忆都是潮湿的[J]. 作品 2018(11)
- [5].香港媒体人、著名作家刘以鬯逝世[J]. 新文学史料 2018(03)
- [6].刘以敏运用疏肝泻火方治疗性早熟经验[J]. 河南中医 2016(02)
- [7].浅析刘以鬯实验小说的反小说化特色[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0(04)
- [8].刘以鬯:一个人,一座城,一种文学精神[J]. 文化月刊 2018(08)
- [9].南来者的本土思考——刘以鬯的《过去的日子》《对倒》和《酒徒》[J]. 名作欣赏 2018(34)
- [10].论刘以鬯小说《寺内》的文体创新[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2)
- [11].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回忆书写——浅析刘以鬯《过去的日子》[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12].市政府大事记[J]. 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13].刘以鬯的南洋叙事[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0)
- [14].论刘以鬯小说中二元对应技巧的运用[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7)
- [15].浅析刘以鬯和新感觉派的联系[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6].隐蔽的身影——刘以鬯《吵架》的叙事学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
- [17].果园种植拓宽增收路[J]. 农家致富 2018(07)
- [18].“纸婚”夫妇对幸福的守望[J]. 新闻天地(上半月) 2012(02)
- [19].浅析刘以鬯实验小说的独特性——以《对倒》《链》《吵架》为例[J]. 大众文艺 2010(07)
- [20].跨越1949:刘以鬯与香港文学[J]. 理论学刊 2010(07)
- [21].“新”“异”叙事下的本土观照——论刘以鬯对法国“新小说派”的选择性吸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2].论刘以鬯小说象征技巧的运用[J]. 名作欣赏 2020(27)
- [23].刘以鬯与香港文学[J]. 传记文学 2018(09)
- [24].警花与疑犯[J]. 故事家 2008(06)
- [25].刘以敏主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学术经验总结[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2)
- [26].刘以敏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小儿杂病验案举隅[J]. 国医论坛 2012(06)
- [27].物的诉说——浅析《吵架》外聚焦下的叙事模式[J]. 名作欣赏 2015(11)
- [28].刘以敏辨治小儿顽固性遗尿验案解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12)
- [29].爱在灾难前重生[J].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2(05)
- [30].刘以鬯和他的“集邮”小说[J]. 上海集邮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