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也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目前,大量自然和农业土壤被城市的扩展而占用,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土壤质量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所带来的生态和环境效应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础。泉州市湖泊众多,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磷素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控制因子值得关注,而目前有关城市土壤磷素积累和流失潜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城市复合土地利用系统中土壤磷素的变化特征是城市土地和环境管理者关心的重要问题。该研究以泉州市城市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泉州城市土壤磷素分布特征和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流失风险,并获得了泉州市郊区土壤磷素流失临界值,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泉州市城市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富磷特征,空间分布差异性大,各形态磷含量特征为:铁铝结合态磷>闭蓄还原态磷>有机磷>钙结合磷>可交换态磷。商业区人类活动频繁,人口流动密度大,污染物来源众多,富磷特征尤为明显,总磷、各形态磷、易解吸磷含量都较高;泉州市不同功能区的平均有效磷活化系数都大于2.0%,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区活化系数已达到4.579%,表明在泉州市农业区,一定要注意磷肥的合理施用,避免土壤磷的淋失和防止磷肥面源污染的发生。2)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表层,且随着深度增加有效磷含量呈递减趋势,而水稻田土壤的有效磷含量随着深度增加出现增大趋势,这表明土壤有效磷在传统水肥条件下淋洗现象明显。旱地土壤和水稻田土壤的形态磷在剖面都呈现没有规律性分布,且旱地在同一剖面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剖面之间的形态磷的变异性比水稻田的大,这是由于旱地土壤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土壤剖面经常受到人为扰动造成的。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得出:无论旱地还是水稻田土壤Exch-P是有效磷最直接的来源。3)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下泉州市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式可以很好地表征土壤磷素的吸附特性;旱地和轮作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强,而草地和林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弱;磷的流失风险顺序:轮作地>草地>林地>旱地;指导施磷量与吸附常数、最大缓冲量的大小顺序一致:旱地>轮作地>林地>草地轮;轮作地和草地的解吸率高于旱地和林地,土壤的缓冲能力顺序为:旱地>林地>轮作地>草地;主成分分析表明,平均解吸率、易解吸磷、磷吸附指数和磷零吸持平衡浓度4个指标最能反映土壤磷素流失潜力,可作为评价流失潜力的主要指标。4)以泉州市郊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25个土壤样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总磷、磷吸持饱和指数与易解吸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用有效磷作为评价泉州郊区土壤磷素淋失风险的指标,同时得出土壤有效磷含量为40 mg/kg为泉州市郊区土壤磷素淋失的临界值,超过临界值的土样占总土样数的36%,土壤有效磷含量为60 mg/kg时,是土壤磷素淋失引起下游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临界值,并以此初步对泉州市郊区进行了土壤磷素淋失风险评估。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植物有效磷与水溶性磷对土壤磷素积累的响应研究[J]. 农学学报 2020(01)
- [2].高磷条件下腐殖酸和生物炭配施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8)
- [3].磷肥品种与土壤磷素活化系数对栗钙土磷素淋溶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07)
- [4].土壤磷素演变与高效利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21)
- [5].生物炭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6)
- [6].土壤磷素研究现状与趋向[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5)
- [7].模拟淋溶条件下沼液对菜田土壤磷素淋洗及其形态的影响[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4)
- [8].农田杂草还田对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20(09)
- [9].施用草炭及褐煤提高酸性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19(10)
- [10].海南省陵水县蔬菜种植区土壤磷素的积累、固定特性及流失风险评估[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11)
- [11].农田土壤磷素流失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1)
- [12].我国高寒草甸土壤磷素研究进展[J]. 草业与畜牧 2009(03)
- [13].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分级方法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7)
- [14].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化途径的研究进展[J]. 林业勘查设计 2009(03)
- [15].土壤磷素活化剂应用效果总结[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05)
- [16].施用粪肥对农田土壤磷素累积和饱和度增加速率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 [17].关中西部耕地土壤磷素历史演变状况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1(06)
- [18].沈阳地区土壤磷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3)
- [19].连续6年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5(08)
- [20].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土壤磷素对磷盈亏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 [21].稻田土壤磷素累积及其流失潜能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12(12)
- [22].长期定位施肥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03)
- [23].湖南植烟土壤磷素状况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24].定西土壤磷富集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11)
- [25].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磷积累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8(13)
- [26].减量施磷对温室菜地土壤磷素积累、迁移与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0)
- [27].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土壤磷素流失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11)
- [28].集约化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01)
- [29].生物炭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整合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4)
- [30].不同年限温室土壤磷素变化分析[J]. 土壤通报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