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638000)

摘要: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知识点抽象,学习难度大,再加之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无法切实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点。为此必须优化与完善高中物理教学系统,将问题情境教学应用其中,就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学习;物理情景;原则;方法

引言

当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形势的基本要求。新课标中提倡通过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以问题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灵活掌握有效问题发问的时机,创设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期逐步改善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和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加强对于问题情境创设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当务之急就是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努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以期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益[1]。笔者针对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达到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1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景

任何一个新知识均可寻求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来创设情景,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如在“电磁振荡”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①电容器具有什么本领?②当电容器的带电量增加时,其两端的电压、电场强度以及它所储存的电场能如何变化?③当电流通过自感线圈时,将产生何现象?④如电流增加时,它内部的磁场能如何变化?⑤自感电动势的作用如何?⑥如果把一储存电荷的电容器与自感线圈组成一个回路,电路中的电流将是怎样一种情况?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学生不但把原有知识回忆起来了,而且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让学生猜想情况,提出各种假说,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调动。

2联系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在自然界中,物理元素存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地方,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将物理问题情境与社会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化元素的渗透,能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触动学生的求知欲与情感,也可为物理知识点的应用提供前提,这是实现物理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机械波”时,应借助视频载体进行课程引导,在视频中,几名学生踢球时,不小心将球踢到水中,此时,学生可将石头投掷到水中,想借助水波来将球冲击到岸边。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球能被冲向岸边吗?”该知识点的设计,更为贴近生活,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容易引发学生的讨论,最终将新知识点导入。

3构设层次化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认知角度和认知规律分析,学生知识的构建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构设层次化问题情境,逐渐深入地引导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例如,在教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过程中,教师将电压为1.5V的两节电池串联,并给额定电压为2.5V的三个呈并联状态的小灯泡供电,三个支路中都设置有开关。首先实施第一步——只关闭开关S1时,小灯泡会产生更亮的光,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并引导学生得出“电源电压远远大于一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的结论;接下来,闭合开关S2,让学生观察小灯泡L1的亮度变化,引导学生得出“电源电压不会变化,L1和L2是并联的,故L1不会发生亮度变化”的结论;最后,再将开关S3闭合后,观察L1和L2的亮度变化,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电源两端电压能发生变化,原因在于电源的本身。这种层次化问题情境的构设,促进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增强,有效提升了学生物理学习水平。

4利用材料对比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考察角度、思维方式、理解程度、表达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悉心捕捉这些差异并加以整理,往往可以成为生动的对比材料。当这些对比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即使教师引而不发,也可以创设出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5利用发散性问题引发的讨论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发散性问题,就是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发散性思维,是以某一思考对象为出发点,通过想象、联想、猜想以及逻辑推理的手段,产生出各种新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在物理教学的一定阶段,提出一个发散性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各种思想,这些思想或简单、或复杂、或周密、或偏颇。如果深入探讨,可以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方案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

6利用习题的变式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变式是指在对问题进行直接观察时,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非本质的属性,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的过程。变式不充分或不正确,往往会产生概念的错误。在应用物理知识解答习题过程中,由于学生久已形成的习惯思维定式,造成学生分析问题时方法单一,从而步入解题误区。应用“变式”教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7实施科学合理的有效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增强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实际作用,以全面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的评价反馈,通过倾听学生的答案或意见,如实掌握学生对于寻求正确答案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教师要充分表达对于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其次,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反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或意见,不管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应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充分肯定,多使用一些积极、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全面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8总结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实验及物理学史等知识让物理这门在很多学生看来比较抽象深奥的学科变得直观形象,易于接受。同时更能便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着有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恩红.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品牌,2015.

[2]左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

[3]董兆树.高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与方法[J].新教育,2010,(8):30.

[4]虎桂花.浅谈基于高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4):197-198.

标签:;  ;  ;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