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体会

4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体会

莫贤伦周连(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530020)

【摘要】对45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培养患者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心理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300-02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该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由其引发的截肢占非创伤性截肢总数的50%[1]。根据2009年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0%,由此推测中国糖尿病人数已达9240万,[2]在糖尿病诸多的并发症中,最可怕的就是糖尿病足,它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合并了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由于糖尿病足治疗极其困难,从而大大影响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和寿命,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而也易引起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现代医学证明焦虑、易怒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之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全身微血管小动脉收缩,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故健康、良好的心理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康复起重要作用。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45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

本组45例患者,均入住我院内分泌科,符合WHO诊断标准DF的患者,糖尿病病程6~28年,糖尿病足病史1周至4年。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55.2±6.1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1.2心理特征

1.2.1焦虑恐惧抑郁心理由于长期内分泌紊乱而易烦恼,且认为糖尿病足是不治之症,思想包袱重,经常不思饮食、失眠而导致头昏、眼花、血压、血糖升高等。占本组病人95%。

1.2.2内疚回避心理以中年患者居多,因疾病不能照顾家庭,加上长期治疗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故常不能正确对待疾病问题而采取回避治疗的态度。占本组病人60%。

1.2.3厌世抗拒心理由于患者患病时间长,家人因工作忙碌对患者关心不够,且患者治疗效果差,认为此病无药可医、迟早要死、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占本组病人41%。

1.2.4悲观失望心理对于个别患者正处于壮年时期,是创业的大好时机,可是患者不但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需要截肢,导致患者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每天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完全自我放纵,依从性差,对医务人员不理不睬,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及对疾病治疗措施采取消极的态度。占本组病人24%。

1.2.5盲目乐观心理怀疑诊断的正确性,满不在乎忽视其严重后果,用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致血糖控制欠佳,并发症加重,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机。占本组病人16%。

2.心理护理措施

2.1主动关注从患者入院开始医务人员就应该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及心理素质,要有一颗善良的心,热情对待患者,平时语言温和,可进行非医疗活动和接触。做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熟练,尽快为患者缓解患肢疼痛,介绍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个案,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可防可治,让患者有安全感。同时精神上的安慰,主动与患者谈心,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顾虑。

2.2真诚交流对内疚心理较重的患者让其了解糖尿病足是可以治愈的,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护士主动与家属及其单位领导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让他们多关心患者,可能的情况下让单位或社会帮助患者解决经济上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尽量转移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以根据其爱好和兴趣,鼓励阅读书籍或参与其他情趣活动,增添生活乐趣,打破自我封闭,教会患者学会自我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2.3鼓励倾述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患者,使患者消除厌世的心理。多安慰,多鼓励,适时疏导,使患者心态稳定,配合治疗。通过具体分析、解释、消除顾虑和悲观失望的心态,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尽量让患者发泄心中的郁闷,用善良的语言给予关心和支持。取得家属配合,多关心照顾患者,给患者以爱与归属的满足感。2011年3月收治的一个女性患者,因外院延误诊治造成左下肢严重化脓感染,对治疗及预后感到渺茫,经常是痛不欲生的样子,害怕截肢,我们了解情况后经常跟她谈心,与家属一起关心鼓励她,同时换药时使用新式清创敷料减轻清创的疼痛及促进伤口愈合。经多方面努力,患者情绪有了很大改变,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2.4树立信心个别患者悲观失望,破罐子破摔,我们认真找到患者的心理软肋,利用理性情绪疗法原理,针对性给予有效的疏导,帮助患者转移悲观失望的情绪,增加其自我效能感,改善不良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及其他患者沟通,如实表达内心需求,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培养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每日换药时与患者交流伤口的进展情况,让其对治疗充满信心。

2.5教育干预盲目乐观,自我感觉良好会让患者忽视疾病的严重性,对于此类患者我们就经常用恰当的语言深入浅出的给病人介绍疾病知识,讲一些不良事例,让其认识到疾病不防不治的严重性,改变他的不良行为,必要时给予一些行为干预,指导其科学用药,合理控制饮食,戒烟酒,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本组病例中的一位男性患者,开始糖尿病足只是一个小伤口,但是因为固执及嗜烟酒如命的个性,使其伤口久久不得愈合,经过我们反复耐心的教育及干预,他逐渐适应健康的生活方式,依从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3.结果

经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干预,本组45例病人所存在的不健康心理状态得到很大的改善。使病人在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控制感染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截肢率明显下降,伤口愈合加速,住院时间缩短,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4.讨论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依从性有一定的督促和帮助作用,促使患者自愿地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加强了保健意识,重视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秋菡.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探讨[J].现代护理,2005,2(14):89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年版:4

标签:;  ;  ;  

4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