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塘厦水霖学校梁凤清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又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情景是为学生营造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氛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通过本学期的听课学习,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四点体会: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内容时,教师演示了电解水的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到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钢铁的腐蚀”内容时,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会生锈,可是铁制品涂了油漆就不会生锈了,干燥的铁也不会生锈等。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几种假设:①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②铁生锈是因为与水接触,铁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③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然后根据不同猜测设计实验证明,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铁的生锈是铁和水、空气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兴趣小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内容时,将学生带到情景中:客家人喜欢吃咸菜酸豆角一类菜肴,常有农民大规模腌制,并且腌制的酸豆角常存放在深挖的窑洞中,一妇女到窑洞取菜时,中毒晕倒甚至死亡,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加深认识,同时又增添了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又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内容时,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竞答等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用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史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好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以调查活动与实践设置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内容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以及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例如,在温度一定时,饱和食盐水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向饱和食盐水溶液中加高锰酸钾粉末的实验,进行观察和验证,这比单纯用溶解理论来解释要直观得多。又如,在学习“CO2能否供给呼吸”内容时,引导学生做一个“把蝗虫放到充满CO2瓶子里”的实验,实验结果既方便理解,又过目难忘。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