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采自甘肃河西和宁夏中宁的白刺属植物泡泡刺(N.spaerocarpa Maxim.)、唐古特白刺(N.tangutorum Bobr.)、西伯利亚白刺(N.sibirica Pall.)、齿叶白刺(N.roborowskii Kom.)、毛瓣白刺(N.praevisa Bobr.)5个种的17个居群为材料,对白刺属植物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10个ISSR引物对170个样品进行扩增。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泡泡刺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平均为55.4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1727,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2641;而ZHNP居群的PPB=29.20%,h=0.1042,I=0.1552,与其它居群的PPB、h、I值都差异极为显著。唐古特白刺的PPB平均为44.08%;h值平均为0.1325;I值平均为0.2029;其中ZHNT居群的PPB=34.58%,h=0.1053,I=0.1608;与平均值及其它居群差异较明显。西伯利亚白刺两个居群的PPB平均为68.89%;h值平均为0.2242。I值平均为0.3381:齿叶白刺两个居群的PPB平均为51.71%,h值平均为0.1452;I值平均为0.2265;毛瓣白刺的PPB为59.76%。h为0.1844。I值为0.2817。因此,我们认为白刺属5个种的遗传多样性适中;而泡泡刺ZHNP居群、唐古特白刺ZHNT居群由于分布上的地理限制,居群的生境比较孤立,其遗传多样性较低。种内遗传分化分析显示,泡泡刺的Nei’s总基因多样性指数Hs=0.1729±(0.0170),平均基因分化指数Gst=0.2447;唐古特白刺的Hs=0.1325±(0.0184),平均Gst=0.2767;西伯利亚白刺居群Hs=0.2241±(0.0239),平均Gst=0.1114;齿叶白刺居群的Hs=0.1452±(0.0225),平均Gst=0.1073;由此可见,白刺属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种间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西们利亚白刺的PPB、h、I值均最高(PPB=68.89%,h=0.2242,I=0.3381),遗传多样性较其它种丰富,这可能与其分布广泛、生境复杂相关。应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泡泡刺与西伯利亚白刺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齿叶白刺和毛瓣白刺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又与唐古特白刺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因此,白刺属5个种可分为两组:即泡泡刺与西伯利亚白刺为一组;唐古特白刺、齿叶白刺和毛瓣白刺为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