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基金显性激励机制的研究

我国投资基金显性激励机制的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一种集合投资、专业理财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本质上体现的是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投资者)与代理人(基金管理人)追求的目标并不一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委托人处于相对弱势。为了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基金管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就自然成为了投资基金制度安排的重要方面。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基金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基金管理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我国基金业还远未建立起完善的、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建立能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金管理人显性激励机制在我国基金业发展的初期更显重要。本文通过回顾中美基金管理人激励制度的发展,对比分析两国在激励制度上的差异;掌握中国基金管理人激励状况,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特征,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解决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显性激励机制的对策,以及建立声誉机制的隐性激励机制,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显性激励机制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首先,充分了解中美投资基金发展历程并对其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的基础之上,从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从不同角度:监管政策、报酬计提方式及管理费用结构等三方面分析、比较他们各自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效果,深入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显性激励机制,从而为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激励机制提供前车之鉴。其次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找出我国投资基金管理人激励机制存的问题。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特征,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解决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显性激励机制的对策,以及建立声誉机制的隐性激励机制,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显性激励机制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通过借鉴美国共同基金管理人显性激励的经验,并吸取其激励机制施行中的失败教训,最后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国情,提出改进基金管理人激励效用的政策建议。并对本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
  • 1.2.3 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本文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2.1.2 企业契约理论
  •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4 人力资本理论
  • 2.1.5 基金代理问题
  • 2.2 国内外对于基金管理人显性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3章 国内外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及管理人显性激励机制的比较
  • 3.1 美国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 3.2 我国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 3.3 中美两国显性激励机制比较
  • 3.3.1 政策监管模式
  • 3.3.2 报酬计提方式
  • 3.3.3 管理费用结构
  • 3.3.3.1 美国基金管理费用
  • 3.3.3.2 我国基金管理费用
  • 第4章 目前我国投资基金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4.1 基金业绩与报酬不成正比
  • 4.2 不对称信息造成的利益冲突
  • 4.3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
  • 4.4 缺乏风险分担机制
  • 第5章 解决的对策
  • 5.1 改善我国目前的管理费计提标准的设计
  • 5.1.1 引入超额累退制费率
  • 5.1.2 采用业绩报酬提成方式
  • 5.2 适当提高基金发起人和管理公司持有基金份额的比率
  • 5.3 完善政策法规
  • 5.4 健立.健全投资基金管理人声誉机制
  • 5.5 加强基金托管人制度建设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私募股权基金中基金托管人的主要职责[J]. 中国城市金融 2017(07)
    • [2].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角色再定位研究[J]. 求索 2016(05)
    • [3].李家庆:经济不确定性大 重视多领域布局[J]. 卓越理财 2017(01)
    • [4].中国私募基金大时代来了吗[J]. 卓越理财 2017(05)
    • [5].基金管理人持基对窗饰行为的影响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8(04)
    • [6].持有人行为对基金管理人的隐性激励——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证券市场导报 2016(01)
    • [7].证监会与基金管理人监管的博弈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0)
    • [8].有限理性基金管理人行为研究[J]. 中国市场 2010(15)
    • [9].震荡市场新基民如何应对风险[J]. 财务与会计 2008(18)
    • [10].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理论分析[J]. 上海金融 2010(10)
    • [1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行为监管的博弈分析[J]. 中国证券期货 2009(09)
    • [12].基金管理人的身上应当流淌着道德的血液[J]. 股市动态分析 2012(13)
    • [13].由“主动”到“被动”的转变[J]. 股市动态分析 2010(47)
    • [14].刍议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注意义务标准[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8(02)
    • [15].风险内生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4(09)
    • [16].投“基”赚钱的五条门道[J]. 金融博览 2008(06)
    • [17].你为愚蠢投了多少资[J]. 晚报文萃 2008(07)
    • [18].试论我国基金托管人监管机制的完善[J]. 中国经贸导刊 2011(13)
    • [19].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超额收益权研究——兼论超额收益权在国有私募股权基金的适用[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0(09)
    • [20].论欧盟《另类投资基金管理人指令》的私募基金规制制度[J]. 金融服务法评论 2013(02)
    • [21].金鹰基金获得中国基金最佳风格基金管理人奖[J]. 卓越理财 2011(07)
    • [22].从基金暂停申购看投资者权益保护[J]. 证券市场导报 2012(01)
    • [23].复制基金[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2(07)
    • [24].私募基金管理人与普通合伙人主体相分离的原因解析[J]. 企业研究 2017(10)
    • [25].固定管理费率制度下的基金激励契约设计[J]. 管理评论 2015(01)
    • [26].私募基金管理人之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规制[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0(03)
    • [27].三大指标优选基金管理人[J]. 理财 2013(06)
    • [28].我国基金托管人制度的法律问题与完善建议[J]. 证券市场导报 2011(07)
    • [29].关于开放式基金管理人能力评价方法的探讨[J]. 经济问题 2008(10)
    • [30].浅析基金管理公司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2)

    标签:;  ;  

    我国投资基金显性激励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