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JAK2V617F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目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MPD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MPD中除CML有特征性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改变外其余亚型MP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在约90%PV患者及约50%的ET、IMF患者中发现了获得性JAK2V617F点突变。JAK2是一种组成性酪氨酸激酶,能激活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JAK2V617F点突变导致酪氨酸激酶JAK2发生空间构象上的改变,使其在没有细胞因子刺激的条件下仍能被激活并促进造血细胞增殖。本研究检测MPD和其它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及正常人中JAK2V617F基因点突变的表达率,在BCR/ABL阴性的MPD中对突变阴性组和阳性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JAK2V617F点突变在BCR/ABL阴性的MPD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在监测病情、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或门诊诊疗的64例MPD患者(PV22例,ET12例,IMF14例,CML12例,CMML3例,MPD-u 1例)和15例非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5例、淋巴瘤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5例)及正常人5例进行JAK2V617F点突变检测。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MPD中JAK2V617F突变的频率分别为:PV86.36%(19/22),IMF57.14%(8/14),ET41.67%(5/12),CML、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骨髓增殖性疾病未分类型(MPD-u)及对照组均为0%。BCR/ABL阴性的MPD中JAK2V617F的突变率为61.54%,显著高于BCR/ABL阳性组和对照组。PV组、ET组和IMF组的JAK2V617F突变率不同,x2=2.142,P=0.032。进一步进行两两组间比较,PV组和ET组的JAK2V617F突变率有计学意义,x2=2.693,P=0.007。PV组和IMF组比较,突变率无显著差异,x2=1.946,P=0.052。ET组和IMF组间比较,突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440。②PV突变阳性组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均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与JAK2V617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阳性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较阴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86),但EPO水平与JAK2V617F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8,P=0.008)。IMF突变阳性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其血红蛋白水平与JAK2V617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③PV、ET、IMF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比较胸、髂骨红系比例、脾肿大程度及栓塞形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本组实验中PV,ET,IMF各1例,CMML中2例存在染色体异常,无特异性,与JAK2V617F的表达不相关。⑤IMF患者中突变阴性组较突变阳性组更需要输血支持治疗。(x2=-2.017,P=0.044)⑥对21例患者(PV11例、ET3例及IMF7例)进行随访,发现JAK2V617F突变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JAK2V617F点突变在经典的BCR/ABL阴性的MPD各亚型中高发,特别在PV患者中,在本实验研究的其他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中未出现JAK2V617F突变,说明JAK2V617F点突变参与了BCR/ABL阴性MPD的发生。JAK2V617F是BCR/ABL阴性的MPD的诊断和分类的重要分子标记,监测其发生有助于临床诊断、了解病情,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JAK2V617F与骨髓增殖性疾病致脑血管病的关系[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3)
- [2].JAK2V617F基因突变在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1(03)
- [3].伴JAK2V617F突变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03)
- [4].30例骨髓增生性疾病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分析[J]. 黑龙江医学 2013(06)
- [5].继发性癫痫JAK2V617F点突变研究(附一例报道)[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1(02)
- [6].青海140例典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蛋白激酶JAK2V617F点突变的检测分析[J].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11(02)
- [7].JAK2V617F突变分型和相对定量研究——附123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03)
- [8].JAK2V617F基因突变与骨髓增生性疾病[J]. 实用临床医学 2009(02)
- [9].骨髓纤维化JAK2V617F突变的临床意义[J]. 临床误诊误治 2012(11)
- [10].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点突变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3)
- [11].JAK2V617F基因检测在骨髓增生性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01)
- [12].埃罗替尼对JAK2V617F阳性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2(02)
- [13].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基因突变[J]. 中国热带医学 2011(04)
- [14].骨髓增殖性疾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1(04)
- [1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发生与JAK2V617F基因相关性的荟萃分析[J]. 癌症进展 2014(02)
- [16].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突变30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宁夏医学杂志 2013(08)
- [17].骨髓增殖性肿瘤中JAK2V617F突变与Ⅰ型细胞因子受体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09)
- [18].JAK2V617F点突变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12)
- [19].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例JAK2V617F突变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03)
- [20].干扰素-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03)
- [21].亚砷酸对JAK2V617F阳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12(08)
- [22].吉林地区深静脉血栓患者JAK2V617F突变[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22)
- [23].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
- [24].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定量测定及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16)
- [25].Ph(-)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的进展[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8(11)
- [2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JAK2V617F突变的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 2009(21)
- [27].骨髓增殖性疾病中JAK2V617F突变和PRV-1表达的研究[J]. 临床荟萃 2008(15)
- [28].JAK2V617F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 健康之路 2015(10)
- [29].JAK2V617F点突变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J]. 临床荟萃 2010(04)
- [30].Taqman-MGB探针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17F突变[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