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权的私人收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创意企业,控制权私人收益,可持续发展
控制权的私人收益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梁[1](2018)在《我国文化创意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文化创意企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乃至解决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能够在为我国各层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实现“文化走出去”的宏伟目标。然而,目前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很少是针对具体行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企业的,且既有研究很少考虑到由于股权集中所产生的中小股东代理问题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控制权私人收益视角研究了我国文化创意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本文收集了 1999年至2015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49家文化创意上市企业的67个样本,实证分析了控制权私人收益视角下,我国文化创意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控制权私人收益、资产负债率对我国文化创意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显着负向影响;第二,无形资产比率、股权制衡对我国文化创意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第叁,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期获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对文化创意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强度将逐渐减弱。对此,本文建议:严格控制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注重文化创意企业无形资产建设;合理调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构建合理的股权制衡机制,完善股权结构。(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马方,王曦[2](2016)在《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控制权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益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在成长、成熟和衰退这叁类企业中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情况。文章认为,在成熟型和衰退型企业中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在衰退型企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减少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现象。(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6年26期)
王书林,薄澜,叶乔伊[3](2016)在《不同控制权性质下的大股东私人收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98—2014年间在沪深两市发生控制权转移的215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具体根据控制权买家的主体性质将其分为民营化及国有企业重组两个分样本。通过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股权溢价水平对不同控制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私人收益水平进行间接估算与比较,并且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检验。结果发现,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民营控股企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更高,且民营控股与国有控股在其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强度上也存在差异。国有控股私人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及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企业规模负相关,行业竞争度高的国有企业私人收益水平较低;而民营控股企业的私人收益则与净资产收益率和上市公司规模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许坤,郭爽[4](2015)在《金融创新的经济增长风险模型——基于软预算约束、控制权私人收益与道德风险条件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证研究表明,当金融创新活动存在软预算约束和控制权私人收益时,道德风险所引发的金融创新往往会造成创新过度,使大量本应用于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被"挪用"到金融创新中,从而对经济产生破坏作用。此时的金融创新会导致消费和投资的双重下降,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经济产出下滑。因此,应重视软预算约束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对于金融创新活动的影响,要降低经济体在经济环境中所面临的软预算约束,加大其硬预算约束,加大市场信息透明度建设,力求实现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市场环境,要重视控制权私人收益在金融创新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金融教学与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沈吕琼,王绍凤[5](2015)在《控制权私人收益、家族控制与现金股利政策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控股股东角度研究股利政策的外因,研究发现:在控股股东兼任公司高管的企业中分派较少的现金股利,且控股股东兼任总经理或董事长的公司派现低于控股股东兼任其他高管的公司;在家族控制企业中,家族成员在董事会中占比与现金股利的负相关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5年21期)
鲁苒怡[6](2015)在《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企业的运营状况、客观限制条件强弱及其道德素养有关。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企业的运营状况及其掏空的难易程度显着相关,但是大股东掏空行为与其情感因素关系并不显着,这表明我国家族企业的监管仍然要注重制度的建设,而不是单纯的口号式教育。(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5年13期)
张建明[7](2014)在《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证券市场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股权的高度集中使控制权问题更加明显。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在全流通情况下,一些新的公司治理问题将逐步显现。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2011年间发生的80起涉及控制权转移的协议转让交易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转让比例、变更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公司规模、代理问题以及财务杠杆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权私人收益与股权转让比例正相关,与变更股权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控制权私人收益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股权制衡度负相关。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两职合一正相关,与独立董事比例负相关。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代理成本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4年11期)
程月晴[8](2014)在《控制权私人收益及其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传统的学者通过建立一套经理人激励机制,使其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促进公司的发展。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外部融资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监督公司治理行为的欲望更加强烈,然而控股股东为了获得更多的其他股东不能分享的私人收益,不惜以牺牲他们的利益为代价,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控股股东的私人收益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寻求控股股东获取私人收益的依据,研究的内容总体可以归纳为叁点,即控股股东(本文来源于《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期刊2014年31期)
杨志强,王方方[9](2014)在《高管公平性偏好、私人控制权收益与企业效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7-2011年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委托代理了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探讨高管私人控制权收益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以及高管公平性偏好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分散持股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中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更高;但额外控制权收益的分布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说明高管控制权收益具有"隐性"特征。其次,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较高的企业,其公司价值绝对额和变化量就越低,支持了"代理观"下的预期;但额外控制权收益的激励方向却与之相反。相对于分散持股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集中股权公司高管人员正向额外控制权收益与企业效率显着正相关,负向额外控制权收益与企业效率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总体上支持"效率观"下的预期,提升了公司价值。解释了为什么过度摄取控制权收益减损公司价值,但高管私人控制权收益在过去几年间却不断攀升的内核因素。(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刘晓梦[10](2014)在《信息透明度与控制权私人收益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己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当前的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这也就导致了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现象的产生,控制权私人收益是公司治理以及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股股东侵占私人收益,也被称为“隧道行为”,具有“隐蔽”的特征。研究信息透明度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相关性,从信息透明度角度寻找抑制控制权私人收益攫取的途径,对于遏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本文所确定的研究主题。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相关性,寻找从信息透明度角度抑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途径。本文认为信息透明度受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特质信息及媒体信息披露叁个因素的影响,叁个因素又可以分解为六个指标,即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公司规模、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媒体披露。本文将分为四个层次进行论述:第一层次为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明确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理论分析是本文的第二层次,引入委托代理理论及剩余控制权理论,作为本文的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假设。与此同时构建信息透明度的分析框架;第叁层次是研究假设实证检验,对所选取的7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用SPSS16进行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根据上述研究的分析,具体考察信息透明度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相关性;第四层次是实证检验研究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抑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信息透明度各个方面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变量赋予权重构建出信息透明度的综合指标,从整体上研究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综合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敦促上市公司及时公开披露对投资者来说重大的信息,才能更好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股权集中度,积极引入外部大股东,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增强股权制衡效应,优化股权结构;扩大公司规模,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健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惩罚力度;加强中小股东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期刊2014-05-01)
控制权的私人收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控制权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益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在成长、成熟和衰退这叁类企业中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情况。文章认为,在成熟型和衰退型企业中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在衰退型企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减少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权的私人收益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梁.我国文化创意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8
[2].马方,王曦.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分析[J].管理观察.2016
[3].王书林,薄澜,叶乔伊.不同控制权性质下的大股东私人收益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许坤,郭爽.金融创新的经济增长风险模型——基于软预算约束、控制权私人收益与道德风险条件下的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
[5].沈吕琼,王绍凤.控制权私人收益、家族控制与现金股利政策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5
[6].鲁苒怡.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5
[7].张建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研究[J].上海金融.2014
[8].程月晴.控制权私人收益及其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述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9].杨志强,王方方.高管公平性偏好、私人控制权收益与企业效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10].刘晓梦.信息透明度与控制权私人收益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