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 ——以《中国丛报》为中心

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 ——以《中国丛报》为中心

论文摘要

本文以《中国丛报》刊登的论述新教传教士在华从事的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的文章为主,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就早期新教传教士在对华文化传播活动的整体情形和演变趋势,进行探讨与论述,并阐明其在传教过程中探索出的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等方法对消除中国人对西方社会的偏见与对基督教的冷漠以促进在华的传教事业的作用,及其因此而在“西学东渐”历史潮流中所起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深挖史料,在前人立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阐述。第一章就早期新教传教士来华前的历史背景及传教士来华后在传教事业遭遇到的困难加以探讨,尤其对传教士遭遇到的传教困难及其原因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第二章就新教传教士在中国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与教育主张的演变,在充分利用西文史料和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论述,其中有关传教士对中国教育观的演进,超过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对英华书院与马礼逊教育会以及马礼逊学校教育活动的论述中,用了大量前人所未曾涉及的史实。第三章对基督教文明的传播活动与传播目标的演进过程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其中对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宗旨的演进及该会有关西方史地书籍撰写与出版过程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有所超越。第四章对医务传道会宗旨与医务活动过程的阐述,用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其中对伯驾医术的评述与传教医生对中医的评价及医务活动过程中的传教活动,是前人所殊少论及的。在结论部分,就新教传教士在华从事的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进行了综述。

论文目录

  • 提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中外学术界对早期在华新教传教士传教活动研究成果概述
  • 一、中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 二、西方学术界和宗教界的研究状况
  • (二)国内外史界研究早期新教传教士文化传播活动存在的困难
  • (三)《中国丛报》的史学价值与本文的研究重点
  • 一、《中国丛报》的史学价值与史学界的研究情况
  • 二、本文的研究重点
  • 第一章 新教入华前的中国历史背景与早期传教士遭遇的传教困难
  • 第一节 新教传教士来华前的中国历史背景
  • 一、中国的宗教背景
  • 二、中国人的世界观
  • 第二节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遭遇的传教困难及原因分析
  • 一、新教传教士早期在华传教活动概述
  • 二、新教传教士在传教中所遭遇的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 第二章 对华教育活动的演进:从英华书院到马礼逊学校
  • 第一节 早期新教传教士的对华教育活动
  • 一、英华书院及南洋汉语学校
  • 二、马礼逊学校及港澳地区其他学校
  • 第二节 教育主张的演变
  • 一、马礼逊与米怜论英华书院的教育观:中英文学交互拓展与传播基督教
  • 二、理雅各等对马礼逊与米怜的英华书院办学模式的批判及其办学新思路的形成
  • 三、从《中国丛报》考察传教士的中国教育观:以西方教育否定中国传统教育
  • 四、马礼逊教育会的教育主张:引进西式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方法
  • 第三节 教学重心的转移
  • 一、语言教学重心的转移:从英华书院中英双语教学互重到马礼逊学校侧重英语教学
  • 二、教学内容倾斜:从英华书院重视中英文化教育至马礼逊学校侧重人文科技教学
  • 第四节 教育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 一、英华书院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 二、马礼逊学校西式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 三、从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的办学经历看国人对西式教育的逐渐接受与认同
  • 第三章 文字传道:以西方文明影响乃至改造中国
  • 第一节 传教士论文字传道的作用与中国人已具备的基本条件
  • 一、马礼逊、米怜和裨治文论文字传道的作用
  • 二、传教士论中国人接受文字传道已具备的基本条件
  • 第二节 早期新教传教士的中文著述
  • 一、早期新教传教士的宗教著述
  • 二、西方史地科技等知识引荐的目标演进与传播过程
  • 第三节 西方史地科技知识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一、西方史地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形成
  • 二、西方科技知识的输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 第四章 医务活动:从消除中国人的漠视到促传教促西方文明引进
  • 第一节 马礼逊、郭雷枢、伯驾在实践中认知医务活动的作用
  • 一、马礼逊、郭雷枢和伯驾的医务实践
  • 二、中国民众对传教士及西人医务活动表现的积极主动态度
  • 第二节 郭雷枢、伯驾和裨治文等医务传道方法述论
  • 一、对以医务促传教活动的因由、目标及预期效果的探索与阐述
  • 二、对医务传道活动工作思路的探索与阐述
  • 三、对传教医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论述
  • 四、郭雷枢、伯驾和裨治文等与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成立及其宗旨的确定
  • 第三节 伯驾美英游说之旅与当地社会的积极回应
  • 一、美国基督教社团与医学界的积极回应
  • 二、英国基督教社团与医学界的热情响应
  • 第四节 从《中国丛报》等史料考察中国医务传道会的医务活动
  • 一、伯驾与广州眼科医院
  • 二、合信与澳门医院、香港医院及广州金利埠医院
  • 三、其他医院的医务活动
  • 第五节 医务传道活动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 一、伯驾医术述评
  • 二、传教医生对中医的评述及其对西医人才的培养与西方医学的引进
  • 三、医务过程中的传教活动:从伺机劝导到主动宣教
  • 四、医务活动对中国民众的影响与作用
  • 结论
  • 附录
  • 附录1:马礼逊教育会章程
  • 附录2:中国医务传道会章程
  • 附录3:1842年马礼逊学校学生的2封信
  • 附录4:1845年马礼逊学校学生的6篇作文
  • 附录5:1807年至1870年新教传教大事记
  • 附录6:《中国丛报》所载1807-1851年传教士名录
  • 附录7:1807—1865年来华新教主要差会名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教传教士《圣经》汉译讨论的处境化启示[J].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16(02)
    • [2].新教传教士儒经英译活动考察[J]. 东方翻译 2011(04)
    • [3].美国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J].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4(01)
    • [4].晚清新教传教士科学译介的宗教动因[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01)
    • [5].同为异国传教人: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对天主教的态度转变解析——以The Chinese Recorder(1867—1941)为依据[J]. 东岳论丛 2011(02)
    • [6].马礼逊的《英华字典》编纂与19世纪初在华新教传教士的文化活动[J]. 外国问题研究 2015(04)
    • [7].1917年前俄国在华东正教传教士与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J]. 世界历史 2010(05)
    • [8].发现与规训:新教传教士与中国语文改革——以《教务杂志》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 2016(12)
    • [9].西方新教传教士与晚清山东赈灾述论[J]. 古今农业 2009(04)
    • [10].论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的教育兴国思想[J]. 历史教学问题 2008(01)
    • [11].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与中国西式教育模式发轫[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2].晚清新教传教士对道教文化的诠释[J].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14(01)
    • [13].融冰之旅——新教传教士与“丁戊奇荒”[J]. 前沿 2011(18)
    • [14].晚清来华美国新教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评说[J]. 江苏社会科学 2008(04)
    • [15].传教士在中国发现宗教——一个思想史的考察[J]. 宗教研究 2010(00)
    • [16].19世纪初期的“方言热”:来华新教士的语言工程[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7].译名中的话语运作与文化互渗——新教传教士对《论语》书名及“孔子”称谓的翻译与解释[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8].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早期近代化[J]. 东岳论丛 2013(08)
    • [19].从柯大卫英译《四书》“点评”看新教传教士之“译儒攻儒”[J]. 外语学刊 2014(02)
    • [20].晚清来华传教士中文报刊之外在发展与内在演变[J]. 编辑之友 2015(07)
    • [21].晚清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的历史轨迹及其影响——探讨中国教会大学兴起的新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12)
    • [22].教会防范教案:甲午战后新教传教士集体上疏清廷考[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23].传教士与晚清国人世界观嬗变[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4)
    • [24].新教传教士与宁波方言文字事工考[J]. 宗教学研究 2014(01)
    • [25].晚清新教传教士视野下的中国穆斯林[J]. 青海民族研究 2017(01)
    • [26].郭实腊与中西文化交流[J]. 文教资料 2008(08)
    • [27].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19世纪新教传教士英译儒经行为研究——以柯大卫的《四书译注》为例[J]. 中国翻译 2019(01)
    • [28].晚清西洋汉学家与宁波方言(上)[J]. 宁波通讯 2015(05)
    • [29].美国新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出版活动[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晚清新教传教士的《论语》英译[J]. 中国文化研究 2013(01)

    标签:;  ;  ;  ;  ;  ;  

    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 ——以《中国丛报》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