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调控因子的研究及其意义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作者: 杜芸
导师: 左连富
关键词: 食管癌,神经内分泌分化,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文献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食管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进展较快,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这与其高度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中侵袭和转移是癌细胞最具特征性的生物学恶性特点,与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侵袭和转移有关的一些调控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 1 增殖方面:肿瘤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不断增殖是肿瘤侵袭的前提,随着细胞增殖导致肿瘤组织内部压力增高,该扩张性压力有利于癌细胞向压力低的方向侵袭和转移。而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实现的,细胞周期的调控失衡是造成肿瘤细胞过度增殖的主要原因。将这一方面分为两部分进行探讨:⑴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周期素Cyclin D1、Cyclin E,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4 及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7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新增殖指标MCM2 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预后意义。2 信号转导方面: 跨膜信号转导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大量实验表明,肿瘤细胞转移的各个阶段,如肿瘤细胞的过度生长、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肿瘤细胞的运动、黏附侵袭及血管生成等都与肿瘤细胞跨膜信息传递机制异常密切相关。本课题主要对近年来引起关注和争论较多的两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进行研究:⑴c-Src 蛋白:c-Src 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 家族的成员之一,介导众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以c-Src 蛋白为中心,同时检测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MCM2、与脉管生成有关的NOS2 和VEGF、以及与肿瘤的侵袭迁移有关的E-Cadherin 在食管鳞癌上的表达,分析c-Src 与这些蛋白的相关性,探讨c-Src 的作用机理以及对食管癌的分化、分期及预后的影响。⑵一氧化氮(NO):NO 是体内兼具细胞间和细胞内信使以及神经递质作用的信息分子。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NO 可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产生影响。NOS2 为催化NO 的合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研究论文 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调控因子的研究及其意义
引言
第一部分
(一) 流式细胞术测定 Cyclin D1、Cyclin E、CDK4、P27 在食管癌的表达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二) MCM2 在食管癌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一) Src 蛋白及其相关因子在食管癌上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二) NOS2、COX2 基因蛋白在食管癌的表达 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流式细胞术测定 COX2、Bcl-2 基因蛋白在食管癌的表达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食管早期鳞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及其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综述二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6-21
参考文献
- [1].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研究[D]. 周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 [2].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D]. 潘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研究[D]. 周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 [2].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食管癌体内外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 封巍.河北医科大学2005
- [3].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表达及人参皂甙Rh2对Eca-109细胞作用的研究[D]. 李丽.河北医科大学2005
- [4].食管癌前病变逆转和阻断治疗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D]. 吴明利.河北医科大学2005
- [5].Clusterin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研究与应用[D]. 宋振梅.山东大学2005
- [6].食管癌外周血液、骨髓微转移的分子诊断研究[D]. 杜好信.第一军医大学2005
- [7].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研究[D]. 毛友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
- [8].食管癌癌前血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及应用[D]. 李江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9].食管癌相关基因2(ECRG2)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抑制作用[D]. 黄革.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10].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D]. 吕英义.山东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