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络体系的经济学研究

城市网络体系的经济学研究

论文摘要

经济发展是一个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现阶段,我国各地区都把推进城市化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目标之一,虽然很多专家学者也都对我国乃至全球的城市规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偏重于单个城市的分析,并没有从整个城市体系的角度去分析,特别是没有从城市体系的网络和结点的结构去探讨,更没有深入探讨城市网络体系存在的原因和形成机理,因此,本文选择城市网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对推进新时期我国城市化建设有所贡献。本文首先讨论了城市及城市体系的概念,并对城市和城市体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指出了聚集经济理论在分析城市规模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现有城市体系理论中所存在的不足。认为若要较为全面地研究城市网络体系的发展和发育进程,应以聚集经济分析方法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在完成了它所要说明的问题之后,再引入新的能解释这种实际变动过程和结局的分析工具,即网络经济的分析方法,才能进一步研究生产要素如何通过城市网络进行转移、聚集,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由于过去关于网络经济的研究大都局限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范畴内,没有将网络经济从一般性和广泛性方面考虑,本文对网络经济的性质在更广范围内进行了讨论,对网络经济重新进行了定义,对网络经济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并对网络经济和网络不经济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对现代传输网络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指出物质网络和信息网络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演进,而城市正是这些网络的复合结点。在讨论了城市和网络的相关概念之后,本文转入了城市网络体系的研究内容。首先分析了城市体系的内部机制以及区域与城市网络体系的关系,对城市体系存在与演进的经济学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经济学角度对现有的两种城市体系分布状态,即放射状分布和网格状分布现象予以解释。之后,本文通过建立的模型对城市复合网络体系进行了均衡分析,论述了结构转换与城市网络体系的变动过程。对城市最优层次结构的模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最优城市的网络层次结构,对其变化的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城市网络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和政府调节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城市网络体系的投资模式,并提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和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探讨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集中与分散关系,特别是聚集经济、网络经济对城市体系发展的作用。本文认为,分散经济是一种传统的经济,表现为原始经济、游牧经济和传统农业经济,这种经济是不经济的,集中的聚集经济,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分工和协作成本,具有外部经济,为企业规模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聚集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阐述了聚集需要分散到集中的转移,这种转移带来转移经济,并且聚集经济在网络条件下,关不存在一个常数性的城市最优规模。本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常常发生的静止不经济和跨地逆转移不经济现象,重新阐述了不同区域的跨地转移经济理论。认为在二元经济的结构中,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边际生产力的差异导致劳动力从农业等传统经济部门转移至二、三产业部门,劳动力在部门间的流动,不仅会为现代经济部门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并促进其发展,还会提高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3)利用网络经济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城市规模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没有恒定的最优规模范围假说。过去经济学界关于聚集经济和聚集不经济的均衡分析,认为城市规模从140万到400万,有一个较为恒定的规模范围,大于和小于此规模范围都不经济。这种分析方法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到现代的交通、信息、物流等形成的网络经济,一旦引入交通、通讯,原来的分析就不成立了。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从封闭和乡村和城市结构向开放、互联的城市网络结构转型,这同刘易斯在分析的时候只存在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工业部门的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需要作出新的理论概括。(4)提出了城市体系的发展是从隔离状态向网络结构转变的过程。本文系统分析传统空间经济和社会状态向现代经济和社会状态转变的过程,总结了分散和隔离的断点经济形态向由电力、交通、信息等连接的互联经济结构转型的规律。指出了经济发展是从隔离状态向网络结构转变的过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二章 城市网络体系经济研究的理论评述
  • 第一节 城市和城市网络体系的基本概念
  • 一、城市
  • 二、城市网络体系
  • 第二节 聚集经济理论在分析城市规模方面的局限性
  • 一、城市的聚集经济分析方法
  • 二、聚集分析方法的困境
  • 第三节 城市体系分析理论述评
  • 一、目前的城市体系理论研究进展
  • 二、现有城市体系分析理论的不足
  • 第三章 网络经济内涵的扩展
  • 第一节 网络经济的性质
  • 一、狭义网络经济的局限性
  • 二、网络经济的一般性质
  • 三、网络经济的空间性
  • 四、网络经济的复合性
  • 第二节 网络经济的定义
  • 一、网络的三要素
  • 二、网络的含义
  • 三、网络经济的定义
  • 第三节 网络与经济学分析的深化
  • 一、网络与分工的深化
  • 二、网络与交易成本的节约
  • 三、网络与边际收益递增
  • 第四节 网络经济与网络不经济
  • 第四章 现代传输网络与城市结点
  • 第一节 现代传输网络的形式与内容
  • 一、物质(人员与非能源)传输网络
  • 二、信息传输网络
  • 三、能量传输网络
  • 第二节 城市:网络复合结点
  • 一、城市是各种网络的集中复合结点
  • 二、城市是一些网络传输要素的加工转换中心
  • 第五章 城市体系分布和演进分析
  • 第一节 城市体系内部机制分析—空间相互作用和相互扩散
  • 一、空间相互作用的分类
  • 二、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 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
  • 四、空间扩散
  • 第二节 区域与城市网络体系的关系
  • 一、城市与腹地的关系
  • 二、确定城市在区域和城市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
  • 第三节 城市体系存在与演化的经济原因
  • 第四节 城市体系放射状分布的经济原因
  • 一、不同性质商品的经济交易范围
  • 二、中央点与集中交易的经济性
  • 三、对等交易的经济性
  • 第五节 城市体系网格状分布的经济原因
  • 一、城市之间的横向或者跨层专业协作
  • 二、远离中心各点交易成本和时间的节约
  • 三、不同体系相邻末稍点之间的交易
  • 第六章 均衡与最优城市网络结构
  • 第一节 节点的地位和功能及其最优规模
  • 第二节 城市复合网络结构
  • 一、交通方式的进步与区域城市网络空间的发展
  • 二、信息网络对城市网络空间的影响
  • 第三节 结构转换与城市网络体系的变动
  • 一、结构转换分析
  • 二、城市网络体系的变动
  • 第四节 城市复合网络体的均衡分析
  • 一、城市规模经济效益和城市规模经济成本
  • 二、城市复合网络体系的理论模型
  • 第五节 最优城市网络层次结构
  • 一、最优城市层次结构的模型
  • 二、城市层次结构变化的方式
  • 第七章 结构转型中的市场调节和政府作用
  • 第一节 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市场调节
  • 一、划分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 二、促进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
  • 三、城市化形式在各个阶段迁移形式的比重
  • 第二节 结构转型过程中的政府调节
  • 一、规划调节
  • 二、结构调节
  • 三、城市化与城市网络体系发展相适应
  • 第三节 城市网络发展的调节机制
  • 一、城市网络发展的市场调节机制
  • 二、城市网络发展的政府调节机制
  • 三、城市网络发展的混合型调节机制
  • 第四节 要素流动和聚集的政府思路和政策措施
  • 一、对城市发展战略的反思
  • 二、城市复合网络发展战略
  • 三、健全配套的体制和政策
  • 第八章 城市网络体系的投资模式
  • 第一节 城市网络结构的公共与非公共性质
  • 一、城市网络具有社会基础性和生产性
  • 二、与公有品、公共品和公用品的联系与区别
  • 第二节 对城市网络项目的界定
  • 一、城市网络项目属性的分析
  • 二、城市网络项目划分的依据
  • 第三节 网络投资的优化原则
  • 一、弱化政府投资的主导地位
  • 二、转变政府投资方式
  • 三、重新定位政府投资
  • 四、引入竞争机制
  • 第四节 商业投资与政府投资
  • 一、建立合理的收费收益机制
  • 二、明确公共财政政策的方向
  • 三、建立财政“模拟收益机制”
  • 四、化解地方政府的“行为悖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杭州”(“新型智慧杭州”一期)发展规划的通知[J].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7)
    • [2].中国和印度城市的崛起[J]. 人类居住 2009(01)
    • [3].我国城市网络体系建设中投资体制改革策略[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01)
    • [4].气候治理中的跨国城市网络:特点、作用、实践[J]. 经济体制改革 2019(01)
    • [5].基于教育网络的上海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08)
    • [6].城市网络媒体交通报道的经验与启示——以成都市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5)
    • [7].北京和上海城市网络时空演化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9(05)
    • [8].中国城市网络研究评述与展望[J]. 地理科学 2019(07)
    • [9].评《世界城市网络:一个全球层面的城市分析》[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0(01)
    • [10].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与要素[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2(05)
    • [11].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构建[J]. 中州学刊 2012(06)
    • [12].对城市网络营销的思考[J]. 现代商业 2008(18)
    • [13].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精细化治理[J]. 城乡建设 2018(10)
    • [14].对城市网络营销的思考[J]. 内江科技 2012(03)
    • [15].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基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络的视角[J]. 人文地理 2019(05)
    • [16].金融危机后世界城市网络的变化与新趋势[J].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8)
    • [17].城市网络: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J]. 科学 2019(04)
    • [18].城市网络媒体公共议题互动中的问题与建议[J]. 新媒体研究 2017(18)
    • [19].流空间视角的浙江省城市网络研究[J]. 当代经济 2019(01)
    • [20].人口流视角下京津冀城市网络时空特征研究——基于雄安新区成立前后的对比[J]. 经济与管理 2019(02)
    • [21].跨国城市网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体系反思:“南北分割”视域下的网络等级性[J]. 太平洋学报 2015(07)
    • [22].本土电信企业网络下中国城市网络多尺度空间结构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01)
    • [23].中国城市网络关联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电子信息企业网络的视角[J]. 地理研究 2019(05)
    • [24].网络文学中的城市书写[J]. 网络文学评论 2019(02)
    • [25].基于信息流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空间特征及演化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1)
    • [26].基于全球航班流数据的世界城市网络连接性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 2015(11)
    • [27].金融服务流视域下城市网络关联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07)
    • [28].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化——基于企业组织关系视角[J]. 世界地理研究 2019(05)
    • [29].我国大城市网络约车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30].基于财富500强中国企业网络的城市网络空间联系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04)

    标签:;  ;  ;  

    城市网络体系的经济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