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作者: 苗纪江
导师: 张维然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融资
文献来源: 同济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资产证券化作为以资产预期收益为导向的融资方式,是当今最先进的融资技术的创新,这一融资工具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各个应用国家的丰富和发展,优化了金融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是市场机制在金融市场上深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更富有效率的融资方式。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短缺,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瓶颈”;与此同时,投资者手中的巨额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了巨额的呆、坏帐,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生存能力,流动性危机使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基础遭到破坏。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原始权益人(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在资本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如何将资产证券化这样一种有效的融资工具,介绍并应用到我国因资金短缺而制约其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是亟需研究和实施的重要课题。为使这项金融创新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早日实践作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模式。 论文以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为研究主体,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层面对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作了研究。理论框架主要分为四个核心部分:一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与原理;二是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经济学分析与效用分析;三是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四是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问题分析。 在此理论框架下,论文用案例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分为:对中国实施城市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对深圳珠海大道、香港“五隧一桥”的资产证券化的经典案例研究;对中国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四种突破模式研究;对上海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利用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探讨,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上先进的融资工具,运用了资产证券化融资中独特的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等手段,与国内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优质资产相结合,发行以基础设施的稳定、持续收费为基础的证券,是当前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有发展前途的融资方式,在资本市场会受到投资者的广泛欢迎。 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探讨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本研究体系。对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重点研究适合于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设施资产的类型,对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理论假说与效用作模型分析,并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相关问题以及融资的风险进行研究; 2、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在我国开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突破模式; 3、对开展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4、探讨适合资产证券化的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对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和从事基础设施投资的企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和分析。 论文研究目的和应用价值是: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理论的研究,为在中国国内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提供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实践模式,为国内证券化本土的实践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 论文的创新之处: 1.首次将资产证券化(ABS)这种融资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应用到基础设施领域,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作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体系,比以往的研究成果更深化,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界定了适合于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设施资产的类型,其次建立和明确了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核心原理和三个基本原理,再次对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理论假说与效用作了模型分析,并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相关问题以及融资的风险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国内实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突破模式与配套措施的建议,首次全面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2.首次提出在在中国基础设施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四个突破模式,并提出制订特别法《资产证券化法》的建议。 突破模式Ⅰ:信托模式。信托投资公司作为SPV,即SPT 突破模式Ⅱ:中外合作经营模式。组建中外合作经营公司,由外方组建SPV 突破模式Ⅲ:海外SPV模式。“基础设施收费模式”+“海外SPV” 突破模式Ⅳ:国有独资SPV模式。成立以国有独资形式的SPV 这四种突破模式,解决了在目前我国的法律环境和金融制度下,如何使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所要求的财产隔离机制完全符合其运行的本质要求,使其成为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现实和理性选择。 建议:制订特别法《资产证券化法》 突破了制约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这种设想如能得到实施,将减轻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的压力和提高我国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 3.首次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具体案例进行了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总结出了经验、教训、启示,使论文研究具有坚实基础,提高了论文成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为国内实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 4.首次提出上海适合证券化的基础设施存量与增量资产范围,并对从事基础设施投资的企业运用资产证券化融资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上海尽快利用这一金融创新提出配套建议与设想。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选题意图
1.1.2 研究方法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价
1.2.1 国外研究和实践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的评价
1.3. 本文研究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论文的创新点
1.4.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框架结构
第二章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研究
2.1 城市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1.1 国外学者对基础设施涵义的分析
2.1.2 国内学者对基础设施涵义的分析
2.1.3 基础设施的层次划分
2.1.4 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
2.1.5 基础设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2.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存在问题与投资的现状
2.2.1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现状与存在问题
2.2.2 “八五”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状况分析
2.3 中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2.3.1 从证券化资产基本要求与条件角度看其必要性
2.3.2 从资产来源和资金短缺角度看其必要性
2.3.3 从金融效用与安全角度看其必要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3.1 资产证券化产生背景
3.1.1 资产证券化概念
3.1.2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背景
3.1.3 资产证券化的阶段特征
3.2 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3.3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以及运作步骤
3.3.1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
3.3.2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步骤
3.4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基本原理
3.5 资产证券化的类型
3.6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理论的创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经济学与效用分析
4.1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理论探讨
4.1.1 现代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
4.1.2 项目区分理论
4.1.3 基础设施可销售性评估理论
4.2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理论假说
4.2.1 资产流动说
4.2.2 市场主体多元化说
4.2.3 信用重建说
4.2.4 持续期缺口理论
4.3 从金融经济角度对资产证券化的分析
4.4 ABS与BOT项目融资、股票融资、市政债券方式的差异比较
4.4.1 ABS与BOT项目融资方式的差异比较
4.4.2 ABS和股票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4.4.3 ABS证券与市政债券比较分析
4.5 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的效用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5.1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5.1.1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类型
5.1.2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5.2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
5.2.1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5.2.2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评价
5.2.3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问题分析
6.1 资产证券化的评级程序
6.1.1 评级的作用
6.1.2 信用增级的方法与作用
6.2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
6.2.1 SPV的组建与运作
6.3 资产证券化与机构投资者
6.4 资产证券化与中介机构
6.4.1 担保机构
6.4.2 信用评级机构
6.4.3 投资银行
6.4.4 律师事务所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突破模式创新研究
7.1 实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
7.2 珠海大道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7.2.1 珠海大道项目发行背景及交易要点
7.2.2 珠海大道项目组织结构与运作基本流程
7.2.3 珠海大道项目评述与启示
7.3 香港“五隧一桥”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7.3.1 香港“五隧一桥”证券化风险与交易结构
7.3.2 香港“五隧一桥”证券化项目评价
7.4 中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四种突破模式
7.4.1 突破模式Ⅰ: 信托模式
7.4.2 突破模式Ⅱ: 中外合作经营模式
7.4.3 突破模式Ⅲ: 设立海外SPV模式
7.4.4 突破模式Ⅳ: 国有独资SPV模式
7.4.5 建议: 制订特别法《资产证券化法》
7.5 发展中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其他配套条件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前景分析
8.1 上海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回顾
8.2 上海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创新
8.3 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前景分析
8.4 上海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潜在影响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当前在国内的进展
9.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论文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13
参考文献
- [1].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 刘剑锋.清华大学2007
- [2].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管理体系的研究[D]. 李惠先.吉林大学2011
- [3].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D]. 郜建人.重庆大学2004
- [4].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私合作管理模式研究[D]. 孙洁.同济大学2005
-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投融资研究[D]. 孙晓光.天津大学2004
- [6].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 毛腾飞.中南大学2006
- [7].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的经济学分析[D]. 王兰芬.山东大学2006
- [8].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及成本效率研究[D]. 孙大海.同济大学2007
- [9].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张玲.东北财经大学2006
- [10].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D]. 潘胜强.湖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