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接还原碳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化钛,复合材料,碳热还原,真空
直接还原碳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柯汉,张国华,周国治[1](2019)在《真空碳热还原直接制备铁/碳化钛复合粉体和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生产碳化钛系钢结硬质合金的方法是将金属钢粉和TiC粉机械混合后压块烧结成型。该方法原料成本高,且TiC粉表面极易氧化,使得后续的粉末冶金过程中TiC表面与Fe的接触变差,不能紧密黏结在一起,严重影响最终产物的材料性能和纯度。实验采用TiO2粉、石墨粉和还原铁粉作为原料,通过真空碳热还原直接制备出Fe-TiC复合粉体,作为生产TiC系钢结硬质合金的原料。该方法成功避免了TiC粉表面氧化的问题,且原料成本低,产品纯度高,制得的陶瓷性能优良。研究发现,随着原料中碳配比的增加,最终得到的陶瓷产物硬度逐渐降低,而其弯曲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同时发现使用Ti粉作为烧结添加剂有助于增强产品的硬度及弯曲强度。最终产品的硬度为1 191.7 HV(11.7GPa),弯曲强度为1 776 MPa;其制备工艺为:原料配比TiO2∶C∶Fe=20∶8.6∶15,温度1 400℃,烧结时长6h,并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Ti粉作为添加剂。(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玉香,文小强,周健[2](2011)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碳化钨粉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氧化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碳化钨粉,研究了碳化温度,碳化时间及配碳量等工艺参数对合成产物的物相和颗粒形貌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下,采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碳化钨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碳化温度1200℃,碳化时间3h,配碳量0.21。(本文来源于《中国钨业》期刊2011年06期)
何利民,唐叁川[3](2011)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WC粉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接还原碳化法,以偏钨酸铵(AMT)和炭黑为原材料,在N2气氛中制备出超细WC粉末。对不同温度下反应产物进行XRD、SEM以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含钨相逐步由AMT向WO3,WO2.72,W,W2C转变并最终生成完全渗碳的WC粉末;1 150℃下反应2 h可得到化合碳含量为6.09%的超细WC粉末,粒度为0.3μm,比表面积为2.285 m2/g。对反应过程及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碳化温度应高于981 K,反应产生CO,降低CO分压有利于碳化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闫丽[4](2008)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碳化物—金属复合粉末及其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碳化物(NbC、Cr_3C_2、Mo_2C、VC和TiC)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切削工具、模具和催化剂等领域,也常被用作WC-Co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的晶粒生长抑制剂。由过渡金属碳化物与金属相(Co、Ni等)粘结而成的金属陶瓷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目前有一些学者研究了碳化物在NbC-Co、Cr3_C_2-Co、Mo_2C-Co和VC-Co金属陶瓷中的晶粒长大及其液相烧结机理,TiC-Ni金属陶瓷研究较多,但仅局限于以TiC和Ni混合粉末为原料的制备方法。总体上,对这类过渡金属碳化物-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很少。本实验以过渡金属氧化物(Nb_2O_5、Cr_2O_3、MoO_3、V_2O_5、TiO_2)、氧化钴(Co_3O_4)、氧化镍(NiO)和碳粉(C)为原料,用真空直接还原碳化技术分别制备了NbC-10wt.%Co、Cr_3C_2.10wt.%Co、Mo_2C-10wt.%Co、VC-10wt.%Co和TiC-40wt.%Ni复合粉末,然后经过模压和冷等静压成型后真空烧结制备出相应的金属陶瓷。用XRD分析了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下生成的复合粉末的相组成,用SEM观察了复合粉末的形貌。结果表明:直接还原碳化法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合成过渡金属碳化物-金属复合粉末,CO_3O_4和NiO的添加能够效降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碳化温度。并通过对比实验和热力学数据探讨了低温碳化的机理。测试了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材料断口SEM图像以及X射线衍射谱。结果表明:在1420℃保温2h真空烧结条件下可以制得抗弯强度为608.00MPa,致密度为99.42%的NbC-Co金属陶瓷,在1420℃保温2h真空烧结条件下可以制得抗弯强度为560.52 MPa,致密度为97.01%的Cr_3C_2-Co金属陶瓷,在1370℃保温2h的条件下获得抗弯强度为409.48 MPa,致密度为98.73%的Mo_2C-Co金属陶瓷,在1420℃保温2h真空烧结条件下可以制得抗弯强度为348.01 MPa,致密度为87.87%的VC-Co金属陶瓷,在1370℃保温2h真空烧结条件下可以制得抗弯强度为890.42 MPa,致密度为89.55%的TiC-Ni金属陶瓷。复合粉末坯体的烧结是典型的液相烧结,致密化主要是通过液相的粘性流动来完成,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烧结过程中游离碳的含量、碳化物颗粒之间的接触度和晶粒生长过程是其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真空直接还原碳化技术成本低廉、工艺易控、产业化前景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8-01-01)
易忠来[5](2005)在《超细碳化钨基硬质合金粉末及材料的直接还原碳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WC硬质合金由于其特殊的耐磨蚀、高硬度、优良的断裂韧性和抗压强度使它们在切削工具、模具、矿山工具及耐磨零部件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随着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的发展,该合金又被广泛用于制造印刷电路板微型钻头、点阵打印机打印针头、难加工材料刀具及精密工模具等。WC硬质合金性能的提高主要在于晶粒粒度的减小,其关键技术在于原料粉末的制各及合金的烧成。 直接还原碳化技术是工业化生产超细硬质合金原料粉末的先进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性能优异的优点,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通过喷雾干燥制得氧化物前驱体粉末,氧化物前驱体粉末经灼烧得到氧化物复合粉末,氧化物复合粉末配碳球磨后直接还原碳化,制得超细WC-Co复合粉末:偏钨酸铵AMT((NH)_6(H_2W_(12)O_(40))·4H_2O)经灼烧制得WO_3粉末,WO_3与适量的碳黑混合球磨后直接还原碳化制得超细WC粉末;以制得的两种WC基硬质合金粉末为原料制得了硬质合金。 用XRD、SEM、TEM、BET、碳硫测定仪、硬质合金磁力及磁饱和测试仪、材料力学测试系统等对制得的WC基粉末及材料进行了表征及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得的钨钴氧化物复合粉末呈球形,Co源采用Co(NO_3)_2时得到的粉末由粒径在5~20μm的空心球体组成,当Co源采用CoCO_3时得到的粉末由粒径在10~50μm的实心球体组成;灼烧后到氧化物复合粉末由CoWO_4和WO_3组成;球磨后因钴源不同引起的差异可以完全消除。 在管式炉N_2气氛下、在900℃直接还原碳化2h可以得到无缺碳相的WC-Co复合粉末,但所得粉末游离碳较高,不能满足硬质合金生产的要求;这种工艺中所得产物对原料配碳量十分敏感。 在真空炉中经过900℃/2h+1000℃/2h二次还原碳化可制得总碳5.75%wt,游离碳0.05%wt,氧含量0.05%wt的WC-Co复合粉末,该粉末的BET平均粒径为0.37μm;该粉末能够满足硬质合金生产的要求;二次碳化能够降低完全碳化的温度,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使碳化更完全:直接还原碳化制备WC-Co复合粉末的反应机理为:CoWO_4+WO_3+C→W_2C+η+WC→η+WC→WC+Co;(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5-05-01)
易忠来,邵刚勤,段兴龙,王冲,史晓亮[6](2004)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纳米复合WC-Co粉末》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了纳米复合WC-Co粉末.根据X射线衍射图研究了直接还原碳化温度及时间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粉末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用直接还原碳化法在950℃碳化4h可以得到100-300 nm、无η相的WC-Co复合粉末,该法具有碳化温度低、碳含量容易控制、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优点.(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期刊2004-09-01)
潘叶金[7](2003)在《CaO存在时,MoS_2还原-碳化直接合成Mo_2C》一文中研究指出着重研究炉料中CaO的量 ,CO的流速、还原温度 ( 1 1 2 3~ 1 2 93K)及还原时间对MoS2 (S) +4CaO(S) 6CO(g)→Mo2 C(S) +4CaS(S) +5CO2 (g)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叁个固 -气反应途径生(本文来源于《中国钼业》期刊2003年03期)
晏洪波,张丽英,吴成义,吴庆华,崔萍[8](2001)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WC-Ni-Fe合金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喷雾热转换法制取的 (WO3-NiO -FeO)纳米级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 ,按WO3+C→WC +CO的基本反应进行直接碳化 ,制备超细WC -Ni-Fe纳米级合金粉。在碳化过程中 ,用DSC、XRD、SEM等分析手段 ,研究了氢气与氮气对直接还原碳化反应温度、反应历程以及粉体物相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氢气气氛下 ,直接还原碳化温度明显低于氮气气氛 (约低 170℃ ) ;无论在氮气或氢气气氛下 ,直接还原碳化过程均由前期的还原过程 (WO3→WO2 .72 →WO2 →W )和后期的碳化过程 (W +C→WC)组成 ;所制备的合金粉体粒度小于 2 0 0~ 30 0nm。(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01年03期)
倪红卫,苍大强[9](1997)在《碳化铁──新型的直接还原铁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短流程工艺的兴起,优质废钢短缺,人们对碳化铁的兴趣日益增加。本文介绍了碳化铁的特点及生产背景,并与海绵铁、热压块铁产品作了比较,最后分析了碳化铁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1997年09期)
吴恩熙,钱崇梁,张卫兵[10](1996)在《钨─钴混合氧化物直接气相还原/碳化相变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XRD和SEM对钨-钴混合氧化物(W20O58+Co3O4)的氢还原及在不同组成的H2/CH4混合气体中的碳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50℃以上氢还原产物是α-W+Co3W+Co7W6三相混合物.纯蓝钨(W20O58)或钨-钴混合氧化物都能在较低的温度下(900~1000℃)被甲烷气相碳化成WC,碳化速度和游离碳的析出均与碳化温度及H4/CH4混合气相的组成有关.作者给出了最佳的碳化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直接还原碳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叁氧化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碳化钨粉,研究了碳化温度,碳化时间及配碳量等工艺参数对合成产物的物相和颗粒形貌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下,采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碳化钨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碳化温度1200℃,碳化时间3h,配碳量0.2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接还原碳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吴柯汉,张国华,周国治.真空碳热还原直接制备铁/碳化钛复合粉体和陶瓷[J].重庆大学学报.2019
[2].王玉香,文小强,周健.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碳化钨粉的工艺研究[J].中国钨业.2011
[3].何利民,唐叁川.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WC粉体研究[J].矿冶工程.2011
[4].闫丽.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碳化物—金属复合粉末及其材料[D].武汉理工大学.2008
[5].易忠来.超细碳化钨基硬质合金粉末及材料的直接还原碳化技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5
[6].易忠来,邵刚勤,段兴龙,王冲,史晓亮.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纳米复合WC-Co粉末[C].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2004
[7].潘叶金.CaO存在时,MoS_2还原-碳化直接合成Mo_2C[J].中国钼业.2003
[8].晏洪波,张丽英,吴成义,吴庆华,崔萍.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WC-Ni-Fe合金粉的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01
[9].倪红卫,苍大强.碳化铁──新型的直接还原铁产品[J].钢铁.1997
[10].吴恩熙,钱崇梁,张卫兵.钨─钴混合氧化物直接气相还原/碳化相变过程[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