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的基本构造与运行机制研究

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的基本构造与运行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产品复杂性的增强,模块化作为产业结构的新本质及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模块化是与分工经济相联系的经济现象,是分工进一步延伸和深化的结果。随着产业链的分解化、模块化和网络化,不同企业的价值模块或价值链按照一定的界面标准相互交叉、融合,形成产业价值网络,成为一种新的产业链组成方式,我们称之为“网络状产业链”。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的网络状产业链已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链,其本质是什么,基本构造如何,其遵循怎样的运行机制以产生和分配整个网络的递增报酬,这些既是前沿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现实问题,急待认真研究,并以此指导中国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实践。本论文以模块化理论、产业链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三类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基础观为重要出发点,旨在通过研究模块化分工条件下关联企业之间形成的网络状产业链的实质和基本构造,进而深入探讨网络状产业链包括价值生成机制、信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在内的一系列运行机制,并用对特定产业链的实证研究加以验证。研究的成果不仅对丰富与深化产业链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可以为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产业的发展演化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论文共分为十章:第一章介绍选题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论文预期的主要创新。第二章将产业链理论作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新视角,讨论产业链的概念、产业链的生成与演进、产业链的整合以及产业链的运行机制,为本研究的推进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将模块化看作新的分工方式,讨论模块化与模块化理论的发展、模块化理论中的相关概念、模块化分工以及模块化组织,为本研究的推进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讨论网络状产业链的形成、影响和实质。网络状产业链在产业链分解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由于网络状产业链的形成,使得产业链的价值创新方式得以改进,价值和利润在产业链上向效率高端转移,产业链内非均衡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的网络状产业链具有企业与市场的双重性质,网络内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知识的关联。第五章以知识基础观为研究出发点,从行为主体、资源、活动三个方面探讨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的基本构造,并给出其概念模型。第六章建立经济学模型,从提升系统价值、节约总量成本、促进价值创新和提高创新动力四个方面来探讨网络状产业链运行的动力——价值生成机制。第七章讨论了信任的内涵和网络状产业链信任机制的内涵,并用网络成员合作的声誉模型来讨论声誉对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激励效应,证明网络状产业链的信任机制最终来源于成员间长期多次合作中形成的遵守共同设计规则的声誉。第八章根据委托—代理的理论建立了网络状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模型,利用相关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产业链主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博弈行为,并提出用Shapley值法对网络状产业链的利益进行分配,使利益分配方法更具合理性,更利于调动产业链中各成员的积极性。第九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我国3G时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基本构造和运行机制,以验证前文研究所提出的观点,并据此给出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今后发展的启示。第十章总结归纳前文的结论,分别给出对企业和政府的启示和建议,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在于:第一,指出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的网络状产业链的实质,一是具有企业与市场的双重性质,二是网络内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知识的关联。在对网络状产业链基本构造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中,注重对其实质的把握。第二,借鉴Hakansson提出的网络的基本形态,以知识基础观为研究出发点,从行为主体、资源、活动三个方面探讨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的基本构造,并给出其概念模型。第三,指出基于知识的关联方式使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的网络状产业链从提升系统价值、节约总量成本、促进价值创新和提高创新动力四个方面产生了独特的价值生成机制,成为其运行的动力;而建立来源于成员声誉的信任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一个网络状产业链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和保障。三大机制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第四,借鉴相关领域中的模型和方法,建立了揭示网络状产业链一系列运行机制的经济学模型,并提出用Shapley值法对网络状产业链的利益进行分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模块化理论
  • 1.2.2 产业链理论
  • 1.2.3 网络组织理论
  • 1.2.4 对课题的启发
  •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框架
  • 1.3.1 研究命题的界定
  • 1.3.2 选题研究内容
  • 1.3.3 选题研究目标
  • 1.3.4 选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
  • 1.4.1 研究特色
  • 1.4.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产业链理论—产业组织研究的新视角
  • 2.1 产业链的概念
  • 2.1.1 产业链的定义
  • 2.1.2 相关概念辨析
  • 2.1.3 产业链的类型
  • 2.2 产业链的生成与演进
  • 2.2.1 分工与产业链的生成
  • 2.2.2 知识经济与产业链的演进
  • 2.2.3 顾客价值的影响
  • 2.3 产业链的整合
  • 2.3.1 产业链整合的理论回顾
  • 2.3.2 产业链整合的内涵
  • 2.4 产业链的运行机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模块化—新的分工方式
  • 3.1 模块化与模块化理论的发展
  • 3.1.1 模块化的发展
  • 3.1.2 模块化理论的发展
  • 3.2 模块化理论中的相关概念
  • 3.2.1 模块的概念
  • 3.2.2 模块化的概念
  • 3.3 模块化分工
  • 3.3.1 模块化分工的内涵
  • 3.3.2 模块化分工的经济行为主体
  • 3.3.3 模块化分工的实质—知识分工
  • 3.4 模块化组织
  • 3.4.1 模块化组织的定义和特征
  • 3.4.2 模块化组织的类型
  • 3.4.3 模块化组织的竞争优势
  • 3.4.4 模块化组织的局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的演进和实质
  • 4.1 网络状产业链的形成
  • 4.1.1 产业链的分解化
  • 4.1.2 产业链的模块化
  • 4.1.3 产业链的网络化
  • 4.2 网络状产业链的影响
  • 4.2.1 产业链的价值创新方式得以改进
  • 4.2.2 价值和利润在产业链上向效率高端转移
  • 4.2.3 产业链内非均衡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
  • 4.3 网络状产业链的实质
  • 4.3.1 企业与市场的双重性质
  • 4.3.2 基于知识的关联方式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的基本构造
  • 5.1 行为主体
  • 5.1.1 行为主体的分类
  • 5.1.2 行为主体的实质
  • 5.1.3 行为主体的特征
  • 5.2 资源
  • 5.3 活动
  • 5.3.1 知识活动模型
  • 5.3.2 活动的分类
  • 5.3.3 同类行为主体之间的知识学习
  • 5.3.4 不同类行为主体之间的知识学习
  • 5.3.5 基于知识溢出的考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网络状产业链运行的动力—价值生成机制
  • 6.1 提升系统价值
  • 6.1.1 模型的建立
  • 6.1.2 模型的讨论
  • 6.2 节约总量成本
  • 6.2.1 基本模型
  • 6.2.2 模型的扩展
  • 6.3 促进价值创新
  • 6.3.1 价值创新的内涵
  • 6.3.2 模型的建立
  • 6.3.3 模型的推导和分析
  • 6.3.4 模型的结论
  • 6.4 提高创新动力
  • 6.4.1 模型的建立
  • 6.4.2 模型的推导和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网络状产业链运行的基础—信任机制
  • 7.1 信任的内涵
  • 7.1.1 信任的定义
  • 7.1.2 信任的特征
  • 7.1.3 信任的来源
  • 7.1.4 信任的类型
  • 7.2 网络状产业链信任机制的内涵
  • 7.2.1 信任机制的实质
  • 7.2.2 信任机制的作用
  • 7.2.3 信任机制的建立
  • 7.2.4 信任机制的体现
  • 7.3 声誉模型
  • 7.3.1 模型的假说
  • 7.3.2 模型的建立和讨论
  • 7.3.3 模型的结论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网络状产业链运行的保障—利益分配机制
  • 8.1 网络状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的内涵
  • 8.1.1 利益分配机制的意义
  • 8.1.2 利益分配机制的体现
  • 8.1.3 利益分配机制的原则
  • 8.1.4 利益分配机制的特征
  • 8.2 网络状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模型
  • 8.2.1 利益分配的描述与模型
  • 8.2.2 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 8.2.3 实例分析
  • 8.2.4 模型的结论
  • 8.3 网络状产业链的Shapley值利益分配方法
  • 8.3.1 Shapley值法
  • 8.3.2 实例分析
  • 8.3.3 方法的结论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实证研究:我国3G时代的移动通信产业链分析
  • 9.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演进
  • 9.1.1 演进的背景
  • 9.1.2 演进的过程
  • 9.1.3 演进的特点
  • 9.2 我国3G时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基本构造
  • 9.2.1 产业链的主体
  • 9.2.2 产业链的资源
  • 9.2.3 产业链的活动
  • 9.3 我国3G时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的运行机制
  • 9.3.1 价值生成机制
  • 9.3.2 信任机制
  • 9.3.3 利益分配机制
  • 9.4 对产业链今后发展的启示
  • 9.4.1 产业链发展趋势
  • 9.4.2 对移动运营商的启示
  • 9.5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启示
  • 10.1 结论: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的基本构造与运行机制
  • 10.2 对企业的启示和建议
  • 10.3 对政府的启示和建议
  • 10.4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勤为善小事,常怀感恩心(代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的基本构造与运行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