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综合布线6类、7类标准性能指标及应用前景分析

拟建综合布线6类、7类标准性能指标及应用前景分析

一、拟议中综合布线6类、7类标准的性能指标和应用前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苗雪,张杰,张婷,赵利娟[1](2015)在《新标准,新形势,新挑战——布线企业在行业新形势下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日前,综合布线行业权威专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宜在接受我刊采访时曾介绍到,国家布线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的新版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送审,不久后便将会发布。他指出,此次对于GB50311-2007的修改是按照国际标准体系进行的;而

黄杰[2](2015)在《基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文中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不断发展。经过2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观念模型和体系构架;其适用建筑类别不断增加、转化应用地区和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对绿色建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随着早期建立的主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例如:BREEAM、LEED、SBTool等)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推广应用,其地域适宜性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我国于2006年在借鉴既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经济、文化条件差异显着,在国家层面建立的一般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很难完全适用于国内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和需求。因此,与国际社会现有主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一样,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样面临着地域适宜性问题。迄今为止,虽然我国学术界已经针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地域适宜性问题开展了不同层面的分析和探讨,并且广东、江苏、青海、陕西、上海、北京等省市也相继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标准(包括地方标准的试行稿和讨论稿等);然而,从方法论的视角看,如何在既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地区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本论文提出,以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逻辑分析、问卷调研、座谈走访、实例考察、归纳总结等方法,针对如何基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问题开展研究。由于笔者参与了《青海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课题研究,并且论文研究前期,正值青海省住建厅计划对既有《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因此本论文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均以青海省为例展开;希望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在一般方法论层面对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具有一定价值,而且可以为既有《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提供具体的参考和借鉴。论文研究内容和路径主要如下:首先,梳理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提出研究问题。其次,回顾国(境)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其地域适宜性进行具体分析。第三,回顾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国情,分别从自然气候与资源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化特征等视角,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地域适宜性进行具体分析。第四,以青海省为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包括问卷调研、专家小组座谈、案例研究、实地考察)的方式,分析提取地域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地域适宜性的角度,对既有《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关评价指标提出修订和补充建议。第五,针对青海省某二星级绿色建筑,分别采用既有《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与地域相关的指标条文以及本文提出的地域适宜性指标条文进行对比评价分析,借此总结提出地域适宜性评价指标对绿色建筑案例的具体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现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相关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般性和地域特殊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最后,总结全文研究成果,提出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参考路径和方法。论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9个与“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密切相关的地域特征因子;2)提出6类、43条地域性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3)基于青海省特征,完成49条青海省的地域性评价指标修订,其中包括修改32条、增补10条、删减7条;4)提出11项与“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相关的问题及建议;5)提出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参考路径和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项目研究时间,以及本人专业背景及研究能力所限,本文研究内容集中在建筑学专业领域,很少涉及与绿色建筑评价同样密切相关的其它专业领域,也很少涉及不同的建筑类型。论文对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与多种因素之间复杂关系的综合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相关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的范围和深度也有待进一步扩展。本论文完成之时,新版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即将正式出台,我国各地必将在其基础上,相应研究、修订、建立新的地方标准。希望本文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不同地区(特别是青海省)修订/建立新的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同时希望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以在本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葛晓东[3](2013)在《万兆铜缆布线的前景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1前景2003年,TIA开始研究能够支持万兆速率传输的铜缆,并于2008年颁布了6A类布线产品的性能参数标准,同时也为6A、7类水平双绞线应用于万兆以太网奠定了基础。但自10G铜缆标准颁布以来,铜设备造价及高耗能导致10G铜网络推广缓慢,并一度因为"光进铜退"的口号几乎消亡。随着40nm10G以太网芯片的开发成

Kiran Lamsal(拉姆萨)[4](2011)在《酒店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弱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类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为广泛的应用,弱电系统与建筑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了实现不同功能的各种智能化的弱电系统工程,本文设计了一个酒店弱电系统工程,其中弱电系统按功能分为:1、综合布线系统: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或者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能够使各种网络有机结合,提高综合利用效率。2、通信系统:包含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其中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提供网络互联,数据共享等网络功能,而数字程控系统除了承担语音通讯的应用,还可为内部的数据、图象及其它传输需求提供通道。3、综合安防系统:通过使闭路监控、报警、门禁及巡更四个子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全方位的安防功能4、公共广播系统:通过对控制中心和音频终端的布线连接,实现在特定区域或公共区域内播放不同语音信息。5、客房控制系统:客房控制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客房的空调等设备,使入住的客人感觉更舒适、更方便,并能节约能耗从而收回客控系统的投入。6、楼宇自控系统:采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建筑中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该系统既能保证提供舒适、洁净的工作环境,又能监控和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7、机房工程系统:通过建立安全、稳定、标准的机房环境,实现对通信系统风险的有效防范。基于设计合理、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安全可靠、适时超前、经济适用的原则,本设计通过对上述六个弱电子系统与酒店建筑特点及实际功能需求进行有机融合,在有效简化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酒店的智能化。

严勇[5](2006)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己进入信息时代,现代化的建筑物不断涌现。作为现代化建筑物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之一的综合布线系统,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工程,它是智能化建筑物连接各自动化系统的各类信息必备的基础设施。多年来,发达国家中在建筑物中广泛采用综合布线,大大加快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也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综合布线作为一项基础设施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的今天,以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来指导综合布线工程的建设,显得非常迫切。本文正是针对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进行研究。(1)结合综合系统发展的历程及通过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经济性能分析,论证综合布线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布线系统。(2)主要研究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原理。依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原则给出了综合布线系统六个子系统即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管理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的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步骤。并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的电磁干扰问题进行讨论。(3)结合我国相关验收标准,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验收进行研究,主要阐述工程验收的一般要求和依据、验收的主要项目与内容以及验收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4)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根据工程项目的特征及要求,给出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案、系统图、系统主要材料清单等。然后对该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与验收进行了阐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解决布线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问题。虽然本文只是针对一个具体的办公楼的综合布线系统进行设计,但其中的设计思想同样适用于其他应用类型的建筑的布线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要依据相关标准,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

李虎[6](2006)在《对北京网通新建房产项目通信解决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试图运用所学的管理学知识,结合企业实际,运用市场调研工具,研究和探索北京网通在新建房产项目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通信解决方案,以便使北京网通能从激烈的市场搏斗中,取得竞争优势。 本文从市场调研入手,通过对新建房产项目的细分和筛选,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写字楼和商业中心三类业态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公司内部的各区县分公司业务拓展管理部、技术支持部以及计划财务部、市场经营部、奥运通信管理部、大客户服务支撑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公司外部由网通公司接入和被铁通公司及电信公司接入的上述三类业态楼宇的开发商、物业商以及最终用户进行充分调研之后,针对北京网通在实际业务拓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和整理,总结出一套面向房地产开发商的行业通信解决方案。 该方案突破了以往运营商所做解决方案的传统套路,弱化方案中的技术色彩,着重推出商务合作方案;抛弃以往本位主义的习惯,将房地产商对通信服务的需求放在首位并进行进行重点的解读和分析。该论文创造性的挖掘和利用北京网通公司沉淀的各种资源,设计了许多针对开发商的商务合作模式,为电信运营商改变价格取向,摆脱分成、返利等一系列不规范灰色业务拓展手段,转而迈向在市场活动中所应该采用的整合资源,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服务的理想竞争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如能因这篇论文起到开广言路、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就正是我的最终目的。

胡彦洪[7](2005)在《宽带接入网用数字电缆回波损耗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改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来获取和交换信息,对通信的要求从单一的话音逐渐转向语音、图片及活动图像、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对信息的传输速率、传输信道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在1995 年发布了ANSI/EIA/TIA 568A《商务建筑电信线标准》。规定了三类、四类、五类数字电缆的标准。2002 年6 月7 日,颁布了六类布线标准TIA/EIA-568B.2-1。六类标准最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Gbit/s 的应用,布线系统可支持话音、数据、影像,实现多媒体通信。本文首先在概论里面简单介绍了国际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同时提出了宽带接入网用数字通信电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数字通信电缆的在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接着介绍了国内国际上综合布线的发展情况以及数字通信电缆的发展情况,随着宽带网络的建设,用户对宽带网络的使用开始向娱乐、影视欣赏等方向转移,对信息的需求也从简单的了解信息向视听欣赏上转变。因此加大了对网络带宽、速度的要求,迫切需要高速率的传输介质。而数字通信电缆正是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产生的。随后,本文简单讨论了数字电缆结构要素与部分传输参数的关系,旨在从理论上加以分析,从中得出电缆的一次参数R、L、C、G 都受到电缆的结构要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结构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电缆一次参数的改变。而一次参数决定着二次参数。因此随后本文详细论述特性阻抗以及回波损耗与一次参数的关系,从中分析回波损耗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方法,接着本文给出具体的回波损耗的测试方法。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本文详细论述了具体的数字电缆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制造流程,并给出了解决回波损耗问题的几个措施。最后提供了详细的产品测试结果,以证明这些措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回波损耗指标由原来的不合格达到了合格,解决了困扰国内生产厂家多年的一个技术难题。同时本文的设计采用的生产设备除成缆机外,全部采用的是国产设备,证明可以在国产生产设备上,生产出高质量的合格宽带接入网用六类数字电缆,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国内生产厂家的投资成本。

薛颂石[8](2004)在《关于综合布线热点问题的探讨》文中指出本文简要分析了过去一年中综合布线的应用情况,及广大读者、工程技术人员如何看待综合布线的热点问题,并探讨了综合布线产品的发展方向。

韩春梅[9](2004)在《综合布线的理论分析与软件实现》文中提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全球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共享的要求日益迫切,就需要在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办公场所进行高效率的办公,智能建筑因此应运而生。智能建筑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综合布线,它是建筑智能化必备的基础设施。多年来,发达国家中在建筑物中广泛采用综合布线,大大加快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也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为迎接信息时代对我们的挑战,进行综合布线的研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布线包括下面几个部分:建筑物成套建筑方案的分析、建筑物地上部分线缆及通信设备的布线方案设计、建筑物地下部分电缆布线管道及馈电线管道设计、布线方案的防火性及安全性验证、建筑施工蓝图的生成。本文主要对综合布线中的建筑物地上部分线缆及通信设备的布线方案设计进行了研究。由于目前市面缺乏专门的综合布线软件,仅有部分综合布线厂商所提供的针对自己产品的基于网络数据库访问方式的软件,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限制。作者在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计算机技术设计一个综合布线(地上部分线缆及通信设备)自动化软件分析系统。 该软件不但可以在友好的工作界面下,根据用户提供的原始数据分析得出精确的设计结果,而且这些过程都是在不依赖互联网的情况下进行的;作者在成功完成了软件系统测试之后,又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建筑物布线分析中去,为工程人员在设计时提供布线方面的具体参考。作者在完成了对综合布线软件系统的设计与验证之后,参与到某民办高校的校办公楼的方案设计论证中去,针对该办公楼的规模及信息化需求程度,用所设计的软件给出了具有实际价值的分析结果,将该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所需的线缆及通信设备的种类与相应数量分别以报表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得到了现场专业人士的认同。因此无论是在理论分析上还是在软件的实践运用中都是成功的。

刘庆喜[10](2003)在《浅议超五类布线系统的性能和应用》文中认为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其传输数据的速度也越来越高 ,这样对传输介质即布线系统的性能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现有的布线系统还能否满足要求 ?虽然目前已经有厂商推出超 5类、6类、甚至 7类产品 ,但是对于这些却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从实际出发 ,对拟议中的超 5类布线系统的性能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二、拟议中综合布线6类、7类标准的性能指标和应用前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拟议中综合布线6类、7类标准的性能指标和应用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标准,新形势,新挑战——布线企业在行业新形势下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A新标准出台顺应产业发展
    曾松鸣:产品、技术与国家政策相辅相成。
        1产品升级和专业化
        2相关标准更新
        3智能建筑网络化
        4布线工作组、技术白皮书
        5面向安装、面向运维
    涂虹:技术进步、行业发展推动新标面世
    兴嘎:形势所趋, 促进标准改革
        1我国布线技术的发展可从不同行业领域去分析
        2国际上布线行业的发展形式可从以下3点分析
B顶层设计把握行业方向
    曾松鸣:“顶层设计”有助于产品的应用与推广
    涂虹:顺应市场动向, 产品、技术创新
    兴嘎:积极响应国家策略, 取长补短
C国家战略推广是机遇也是挑战
    曾松鸣:战略融合, 开创商机
    涂虹:“宽带中国”的最大受益者是用户
    兴嘎:“宽带中国”、“互联网+”、“工业4.0”多战略合作
D新形势开拓行业新动向
    曾松鸣:智慧城市发展是传统布线市场的延伸
    涂虹:传统综合布线系统无法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E8类线话题热议不断
    兴嘎:智慧城市为综合布线行业提供机遇
    曾松鸣:对于最后一百米传输, 铜质双绞线更适合。
    涂虹:“各行其道”, 不同等级的线缆为不同级别带宽服务。
    兴嘎:“因地制宜”, 8类线也有自己的市场。
F市场竞争是行业发展的添加剂
    曾松鸣:只有激烈竞争, 才能体现出产品的优质、技术的精湛。
    涂虹:务实、精益求精是把握市场的关键。
    兴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方为固己之道。
链接

(2)基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绿色建筑迅速发展
        1.1.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断扩展
        1.1.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地域适宜性仍有待深入探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境)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发展历程及地域适宜性分析
    2.1 国(境)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2.1.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介绍与修订
        2.1.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地域性特征研究
    2.2 国(境)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历程
        2.2.1 英国BREEAM评价体系
        2.2.2 美国LEED评价体系
        2.2.3 日本CASBEE评价体系
        2.2.4 德国DGNB评价体系
        2.2.5 多国SBTool评价体系
        2.2.6 台湾EEWH评价体系
        2.2.7 香港HK-BEAM评价体系
    2.3 国(境)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地域适宜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发展历程及地域适宜性分析
    3.1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3.1.1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介绍与对比
        3.1.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3.1.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类别的扩展与完善
        3.1.4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的优化分析
        3.1.5 地域性绿色建筑及评价研究
    3.2 国内绿色建筑及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3.3 基于自然气候与资源特征的地域适宜性分析
        3.3.1 基于气候特征的地域适宜性分析
        3.3.2 基于水资源特征的地域适宜性分析
        3.3.3 基于可再生资源特征的地域适宜性分析
        3.3.4 基于土地资源特征的地域适宜性分析
    3.4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适宜性分析
        3.4.1 选材与节材
        3.4.2 设计策略与技术选择
        3.4.3 土地利用指标
    3.5 基于社会文化特征的地域适宜性分析
        3.5.1 传统建筑文化
        3.5.2.地域建筑文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以青海省为例
    4.1 文献研究
        4.1.1 青海省地域自然环境及特征
        4.1.2 青海省地域经济环境及特征
        4.1.3 青海省地域文化环境及特征
        4.1.4 青海省地域环境特征综合分区
        4.1.5 青海省相关地方标准分析
    4.2 实地调研
        4.2.1 调研背景简介
        4.2.2 调研对象及目的
        4.2.3 调研方法及过程
        4.2.4 调研结果及分析
    4.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地域性评价指标的修订建议
        4.3.1 地域性评价指标的修改建议
        4.3.2 地域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增补建议
        4.3.3 地域不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删减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案例分析——以青海省为例
    5.1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概况
    5.2 青海省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5.2.1 项目概况
        5.2.2 地域性指标修订前后对比评价
        5.2.3 地域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5.3 问题汇总及建议
        5.3.1 一般性问题及建议
        5.3.2 地域特殊性问题及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研究成果
        6.1.2 研究成果的潜在应用价值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表格目录
图片目录
发表论文、科研项目、学科竞赛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附录2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地域性条文对比
附录3 《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比增加的指标条文
附录4 缩略词
附录5 概念界定

(3)万兆铜缆布线的前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景
2 应用
3 案例分析

(4)酒店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弱电工程在智能化建筑中的现状
    1.3 弱电工程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发展前景
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
    2.1 系统概述
    2.2 产品选型
    2.3 方案设计
        2.3.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说明
        2.3.2 水平子系统设计说明
        2.3.3 垂直干线子系统
        2.3.4 管理子系统
        2.3.5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说明
    2.4 主要设备性能介绍
        2.4.1 六类信息模块
        2.4.2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2.4.3 室内六芯多模光纤
        2.4.4 24口RJ-45配线架
        2.4.5 光纤配线架
        2.4.6 语音主干配线架
    2.5 主要设备清单
第3章 通信系统
    3.1 计算机网络系统
    3.2 总体组网方案概述
    3.3 核心层
    3.4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
第4章 综合安防系统
    4.1 系统概述
    4.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4.2.1 系统组成及设计说明
        4.2.2 系统监控点位
    4.3 防盗报警系统
    4.4 巡更子系统
    4.5 门禁系统
    4.6 门禁管理系统设计
        4.6.1 系统结构设计
        4.6.2 控制器设计
        4.6.3 报警输入输出模块设计
        4.6.4 管理计算机和软件设计
第5章 公共广播系统
    5.1 系统概述
    5.2 设计方案
    5.3 Praesideo系统连接参考图
第6章 客房控制系统
    6.1 系统概述
    6.2 系统组成
    6.3 方案设计
    6.4 采用以太网结构
    6.5 采用网络型温度控制器
    6.6 采用网络型智能节电器
    6.7 实时主动上传客房内的服务请求
第7章 楼宇自控系统
    7.1 工程概述
    7.2 系统功能和控制对象
    7.3 方案设计
第8章 机房建设系统
    8.1 系统概述
    8.2 方案设计
    8.3 机房装修工程
        8.3.1 机房装修主要材料的选择
        8.3.2 机房照明系统方案
        8.3.3 电源回路设计方案
        8.3.4 空调系统设计
        8.3.5 主要设备清单
第9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工作与发表论文
致谢

(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选题背景
    1.2 综合布线的经济性能分析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2.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等级与标准
    2.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原则
    2.3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选型
    2.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流程
    2.5 综合布线子系统工程设计
    2.6 综合布线中电磁干扰问题
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
    3.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的原则
    3.2 工程验收的项目和内容
    3.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示例
    4.1 工程概况
    4.2 设计基本思想及要求
    4.3 综合布线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4 各子系统的设计
    4.5 系统设备清单
    4.6 系统集成设计
    4.7 布线系统的施工
    4.8 对电磁干扰问题的考虑
    4.9 布线系统的验收
总结与展望
    1.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2.本文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布置图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所承担的工程项目
致谢

(6)对北京网通新建房产项目通信解决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产生的背景
    1.2 论文的目的
    1.3 调查对象
        1.3.1 调查对象的界定
        1.3.2 调查对象的分布
    1.4 研究路径
    1.5 调研方法
        1.5.1 调查研究方法
        (一) 直接调查
        (二) 间接调查
        (三) 分层抽样
        1.5.2 数据分析方法
        (一) 因素重要性推导分析方法
        (二) SPSS分析综合
第二章 北京楼宇通信服务市场总体情况及预测
    2.1 北京商业中心通信服务市场总体情况
        2.1.1 北京市商业中心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 市场总量
        (二) 区域分布
        (三) 业态分类
        (四) 价格变化
        2.1.2 北京商业中心通信服务市场总量
    2.2 北京住宅楼通信服务市场总体情况
        2.2.1 北京住宅楼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 区域分布
        (二) 业态分类
    2.3 北京楼宇通信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
        2.3.1 总体竞争格局
        2.3.2 电信运营商
        (一) 总体竞争格局
        (二) 主导电信运营商
        2.3.3 二级运营商
        (一) 总体竞争格局
        (二) 主力二级运营商
    2.4 北京市楼宇通信业务的发展趋势及预测
        2.4.1 北京楼宇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 北京市楼宇市场发展趋势
        (二) 楼宇通信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2.4.2 北京楼宇通信市场的发展预测
        (一) 北京市商业中心通信服务市场发展预测
第三章 北京楼宇通信服务细分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3.1 北京商业中心通信服务细分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3.1.1 语音业务
        3.1.2 数据业务
    3.2 北京住宅楼通信服务细分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3.2.1 语音业务
        (一) 总体情况
        (二) 普通市话与小灵通业务
        (三) IP电话与固定长话业务
        3.2.2 数据业务
        (一) 总体情况
        (二) ADSL业务
        (三) LAN网
        (四) Cable Modem
        (五) 其它网络接入业务
    3.3 北京房地产业态综合布线现状与趋势
        3.3.1 综合布线服务包括的内容和成本情况
        (一) 综合布线服务包括的内容
        (二) 综合布线服务的成本情况
        3.3.2 综合布线服务的过程及费用来源
        (一) 综合布线服务的过程
        (二) 综合布线服务的费用来源
        3.3.3 综合布线服务的发展趋势及现有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 综合布线服务的发展趋势
        (二) 综合布线现有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楼宇通信服务需求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
    4.1 三种业态楼宇通信服务采购决策流程
        4.1.1 楼宇通信业务的相关主体关系
        (一) 开发商
        (二) 物业商
        (三) 集成商
        4.1.2 一期楼宇通信市场的决策模式
        (一) 开发商决策模式
        (二) 最终用户决策模式
        (三) 泰龙模式
        4.1.3 二期楼宇通信市场的决策模式
        (一) 物业商决策模式
        (二) 弱电竖井所有者决策模式
        (三) 电力公司决策模式
第五章 北京网通的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
    5.2 劣势分析
    5.3 机会分析
    5.4 威胁分析
第六章 新建房产项目部分业态通信解决方案框架
    6.1 总体思路和框架结构
        6.1.1 总体思路和原则
        6.1.2 框架结构
    6.2 商务合作方案
        6.2.1 协助开发商进行线路拆迁移改
        6.2.2 销售渠道合作
        6.2.3 优惠条款
        6.2.4 金色俱乐部会员服务
    6.3 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6.3.1 产品介绍
        6.3.2 技术解决方案
        (一) 方案概述
        (二) 综合布线系统
        (三) 接入方式
    6.4 北京网通的优势
        6.4.1 网络资源优势
        6.4.2 网络性能优势
        6.4.3 售后服务优势
        6.4.4 应急通信措施优势
        6.4.5 其他优势
        (一) 项目进度优势
        (二) 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
        (三) 丰富的组网经验
        (四) 丰富的附加服务
        (五) 奥运优势
    6.5 北京网通简介
        6.5.1 企业基本情况
        6.5.2 企业发展历程
附录
    (一) 主要开发商名录
    (二) 主要物业商名录
    (三) 主要通信设计商名录
    (四) 访谈问卷样例
参考文献
致谢

(7)宽带接入网用数字电缆回波损耗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概述
第2章 综合布线和数字电缆的发展情况
    2.1 综合布线
    2.2 数字电缆
第3章 对称数字电缆结构要素与部分传输参数的关系
    3.1 电缆的结构元件
    3.2 电缆的结构要素
    3.3 对称电缆结构要素与其一次传输参数的关系
第4章 特性阻抗与回波损耗及其测试方法
    4.1 特性阻抗的定义
    4.2 特性阻抗与一次参数的关系
    4.3 周期性结构不均匀性与结构回损(SRL)的关系
    4.4 特性阻抗的测试方法
    4.5 回波损耗的测试方法
第5章 数字缆产品设计方案和预期结果
    5.1 制造工艺
    5.2 生产工序控制要点
    5.3 电缆结构偏差对特性阻抗、回波损耗的影响
    5.4 数字电缆回波损耗及结构回波损耗的指标要求
    5.5 提高回波损耗指标的措施
    5.6 特性阻抗和回波损耗的实测结果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的成果简介

(8)关于综合布线热点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综合布线非屏蔽双绞线UTP是超5类线主导还是6类线主导问题
2 关于屏蔽双绞线及非屏蔽双绞线的采用
3 关于光缆布线
4 关于IEEE 10Gbit/s标准
5 以LC为例的光缆接头在SFF领域技术优势大, 主导市场明显
6 CMP阻燃型线缆逐步被高端市场接受
7 关于中国综合布线市场
8 关于网络布线的施工将由集成公司走向安装公司问题

(9)综合布线的理论分析与软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布线理论分析
    1.1 综合布线简述
    1.2 综合布线的特点
        1.2.1 兼容性
        1.2.2 开放性
        1.2.3 灵活性
        1.2.4 可靠性
        1.2.5 先进性
        1.2.6 经济性
    1.3 综合布线的适用范围
    1.4 综合布线的标准
    1.5 综合布线产品的选型原则
    1.6 综合布线的经济分析
        1.6.1 综合布线的初期投资特性
        1.6.2 综合布线性能价格比
    1.7 布线设计流程
第二章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原理
    2.1 工作区子系统
    2.2 水平干线子系统
    2.3 干线子系统
        2.3.1 干线子系统的基本构成
        2.3.2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距离
    2.4 设备间子系统
    2.5 管理子系统
    2.6 建筑群子系统
    2.7 网络设计
第三章 综合布线传输介质分析
    3.1 电缆及其传输特性
        3.1.1 电缆概述
        3.1.2 同轴电缆
        3.1.3 双绞电缆
    3.2 光纤及其传输特性
第四章 智能大厦综合布线自动化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定义
        4.1.1 问题定义
        4.1.2 可行性研究
    4.2 需求分析
    4.3 详细设计
    4.4 系统各个功能区组成
    4.5 系统实现
        4.5.1 实现工具
        4.5.2 粗略分析功能介绍
        4.5.3 精确分析功能介绍
    4.6 错误陷阱设置
    4.7 程序设计总结
第五章 应用实例
    5.1 应用背景
    5.2 需求分析
    5.3 方案设计
    5.4 软件分析结果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硕士学习期间完成的工作

(10)浅议超五类布线系统的性能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3类、5类布线系统还能否适应将来需求
2 超5类系统的性能指标
    2.1 近端串扰损耗NEXT
    2.2 串扰衰减比 (ACR)
    2.3 远端串扰 (FEXT)
    2.4 等效远端串扰 (ELFEXT)
    2.5 传输延时
    2.6 线对间传播时差
    2.7 回波损耗 (RL)
3 超5类布线系统的测量
4 超5类布线系统的安装工艺要求
5 超5类布线系统必须尽量与现有的5类及以下布线系统兼容
6 超五类布线系统的发展前景

四、拟议中综合布线6类、7类标准的性能指标和应用前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标准,新形势,新挑战——布线企业在行业新形势下的探索与实践[J]. 本刊编辑部,苗雪,张杰,张婷,赵利娟.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5(10)
  • [2]基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构建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D]. 黄杰. 西北工业大学, 2015(03)
  • [3]万兆铜缆布线的前景与应用[J]. 葛晓东.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3(03)
  • [4]酒店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D]. Kiran Lamsal(拉姆萨). 东华大学, 2011(05)
  • [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研究[D]. 严勇. 湖南大学, 2006(06)
  • [6]对北京网通新建房产项目通信解决方案的研究[D]. 李虎.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2)
  • [7]宽带接入网用数字电缆回波损耗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改进研究[D]. 胡彦洪.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 [8]关于综合布线热点问题的探讨[J]. 薛颂石.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4(05)
  • [9]综合布线的理论分析与软件实现[D]. 韩春梅. 东南大学, 2004(02)
  • [10]浅议超五类布线系统的性能和应用[J]. 刘庆喜. 山东电子, 2003(03)

标签:;  ;  ;  ;  ;  

拟建综合布线6类、7类标准性能指标及应用前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