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研究

民事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研究

论文摘要

缺席审判,是相对于对席审判的一种案件审理方式,传统学术观点认为缺席审判系指当事人经合法传唤,于辩论期日不到庭或到庭后不行使任何抗辩权,但法院又不得拒绝审判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审理方式。我国学界对缺席审判的探讨仍然停留在外国立法的比较考察,对构建我国缺席审判语焉不详。加之我国证明标准问题研究起步较晚,证明标准依然在探索中,缺席审判证明标准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缺席审判起源于古罗马时代,在近现代形成了两大模式——缺席判决主义模式与一方辩论主义模式。在国外,该项制度发展较为充分,制度模式也更成熟。而相比之下,我国缺席审判立法简陋,程序不明,给司法实务带来诸多困扰,这其中最为凸出的是:当事人之间实质上的对抗已经不存在,那么在仅有一方当事人举证的条件下,如何形成事实认定,当事人举证到何种程度方能为司法裁决?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诉讼当事人与法官。本文首先界定了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的概念,笔者认为,“缺席”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当事人不到庭参与诉讼的行为,实质意义上讲,当事人出庭的目的就是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而不到庭或到庭后一言不发都是从行为上表明对这种抗辩权利的放弃,所以缺席还应包括当事人怠于行使诉讼权利、不抗辩的行为。其次,缺席审判证明标准是一般证明标准的子概念,是适用于较为特殊的审理形式的证明标准,其理论来源、立法立场与一般证明标准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本文从分析证明标准的基本理论出发,考察不同法系的证明标准立法,试图找寻较为合理的、成熟的证明标准立法与理论依据供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借鉴。证明标准与案件审理方式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就决定了缺席审判制度下的证明标准立法应有别于对席审判中的证明标准,缺席审判证明标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各国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立法例中也体现了这种特殊性。这对我国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立法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经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选择不同立法模式的国家,其缺席审判证明标准因不同立法模式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虽各有优劣,但都无法单独解决司法现实中的困境。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现实国情与既有立法框架,提出在理顺我国缺席审判程序立法思路的前提下构建我国缺席审判证明标准,并认为,这种证明标准还应配合一定的保障手段才能发挥最佳效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子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
  • 第2章 概述
  • 2.1 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的概念
  • 2.1.1 缺席审判的概念
  • 2.1.2 证明标准的概念
  • 2.1.3 缺席审判证明标准概念的界定
  • 2.2 缺席审判对证明标准的特殊要求
  • 2.3 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的适用
  • 2.3.1 适用情形特殊
  • 2.3.2 适用标准难度更大
  • 2.3.3 证明要求较低
  • 2.4 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确定的价值要求
  • 2.4.1 公正
  • 2.4.2 效率
  • 2.5 小结
  • 第3章 缺席审判证明标准一般理论述评
  • 3.1 确信说
  • 3.1.1 绝对主观确信说
  • 3.1.2 相对主观确信说
  • 3.2 大陆法系中的盖然性说
  • 3.2.1 客观盖然性说
  • 3.2.2 逻辑盖然性说
  • 3.2.3 主观盖然性说
  • 3.3 英美法的盖然性占优说
  • 3.4 不同证明标准的比较
  • 3.5 缺席审判证明标准与一般证明标准的关系
  • 3.6 小结
  • 第4章 各国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立法考察
  • 4.1 缺席审判立法模式选择
  • 4.1.1 缺席判决模式
  • 4.1.2 一方辩论主义模式
  • 4.1.3 两种模式的比较
  • 4.2 缺席审判不同立法模式下证明标准的司法控制
  • 4.2.1 缺席判决模式下证明标准的司法控制——违法性排除规则
  • 4.2.2 一方辩论主义模式下证明标准的司法控制——盖然性占优
  • 4.2.3 两种模式下证明标准司法控制的比较
  • 4.3 小结
  • 第5章 我国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 5.1 我国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立法评析
  • 5.1.1 我国缺席审判立法现状
  • 5.1.2 我国证明标准立法现状
  • 5.1.3 我国现行立法中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的缺失
  • 5.2 缺席审判证明标准司法现状
  • 5.2.1 形式审查
  • 5.2.2 严格实质审查
  • 5.2.3 法官角色失位
  • 5.3 小结
  • 第6章 我国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的立法思考
  • 6.1 立法思路
  • 6.1.1 选择缺席审判立法模式
  • 6.1.2 确定法律真实为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的证明要求
  • 6.1.3 重塑缺席审判证明标准司法理念
  • 6.2 法定标准——盖然性占优
  • 6.3 司法保障——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6.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异议权的适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缺席审判程序的理解与适用[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1)
    • [3].多元视角下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与特别没收程序的关系论纲[J]. 唐山学院学报 2020(02)
    • [4].论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构造[J]. 研究生法学 2020(03)
    • [5].刑事缺席审判的法理分析[J]. 新西部 2019(03)
    • [6].我国刑事缺席审判规范理解与适用要点[J].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9(01)
    • [7].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案件范围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8].中国法语境下“刑事缺席审判”概念之界定[J]. 兰州学刊 2019(05)
    • [9].缺席审判程序的进步与局限——以境外追逃追赃为视角[J]. 法学杂志 2019(06)
    • [10].刑事缺席审判与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适用关系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1].外逃人员缺席审判适用条件的法教义学分析[J]. 法学杂志 2019(08)
    • [12].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对侦查的冲击与影响研究[J]. 法学杂志 2019(08)
    • [13].权利与义务视阈下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理论展开[J]. 法学杂志 2019(08)
    • [14].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面临的问题探讨——以潜逃境外案件为背景[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9(03)
    • [15].缺席审判与引渡追逃的紧张关系及突破[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6].全球视阈中的缺席审判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缺席审判被当事人不当利用的法律规制[J]. 法制与社会 2018(06)
    • [18].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视角下刑事缺席审判探析[J]. 人民法治 2018(05)
    • [19].缺席审判程序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竞合[J]. 法治论坛 2019(01)
    • [20].最恨的人[J]. 法治与社会 2017(06)
    • [21].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与刑事缺席审判比较研究[J]. 学术探索 2013(11)
    • [22].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辨析[J]. 人民司法 2019(28)
    • [23].美国启动刑事缺席审判的规范限定与司法裁量[J]. 环球法律评论 2020(03)
    • [24].完善财产型职务犯罪缺席审判程序设置之探讨[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12)
    • [25].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立法进程[J]. 法律适用 2018(23)
    • [26].论刑事缺席审判中当事人到案后的重新审理程序[J]. 法律适用 2018(23)
    • [27].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前言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8(36)
    • [28].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制度解构与适用探讨[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 [29].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之中法比较[J]. 中国检察官 2018(23)
    • [30].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价值定位与实践取向[J]. 人民法治 2019(02)

    标签:;  ;  ;  ;  

    民事缺席审判证明标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