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从魏晋南北朝三百八十余年间,整个这一时段的文学,儒家诗教自始至终未居正统地位,但却是这一时段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这两个与它时段文学截然不同、不容置疑的基本事实出发,提出其总体特征是“非正统的主流文学”。此总体特征的形成,首先,其时文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必然偏于老、庄、佛的思想取向和主流的社会地位;以及其疏离政治、关注自我,偏重老庄、关注自然,谈玄尚娱、注重形式的创作心态;构成了与历朝文人明显不同的“非正统的主流文人”的特征。第二,由于其时儒学渐隐,老、庄日盛,非功利的文学观的兴起;老、庄思想具体进入文学理论,注重形式的文学观抬头;多元思想并存,文学观念出现多元倾向,因而文学理论上也呈现“非正统的主流”的特征。第三,其时文学远离了政教中心,即使是当权者也不把它作为政教的工具,文人尚雅创作心态形成,由是形成了建安风骨、田园诗、山水诗为代表的主情唯美的文学形态,形成了形式上求华美的倾向,以及以“永明体”和“宫体诗”为代表的尚文为文的文学形态,典型地体现了“非正统的主流”的特征。此总体特征的提出,从宏观上看,十分鲜明地凸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之前、之后历朝文学的明显不同,凸现了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准确认识深刻把握魏晋南北朝文学提供了依据和可能;从微观上看,理出了中国文学在儒释道封闭系统中,在儒家思想不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文人、文学观与文学形态因不同时期具体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制约,如何在儒—道(释)两极之中进行取舍依傍的根据和变异脉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魏晋南北朝文学论文; 非正统的主流文学论文; 文人论文; 文学观论文; 文学形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