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喇萨杏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的实际情况,以渗流力学为依据,应用油藏工程理论,加深了对油田开发规律的认识;对深化油田潜力认识,优化结构调整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根据大庆喇萨杏油田各类井网目前含水接近的情况,论证了满足一定产油量约束下的各类井产液比例与产油比例尽量接近于它们的地质储量比例时控水效果最好。应用此结论,研究了喇萨杏油田水驱分类井优化结构调整开发方式,指出油田目前开发阶段适当降低二次井产油比例相应提高基础井和一次井产油比例的结构调整方式有利于油田整体开发效果的提高。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层系内注采结构调整数学模型并对其开发指标变化趋势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通过水驱曲线分解与合成的方法建立了措施条件下开发指标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应用结构分析方法、贡献值法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影响喇萨杏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分析了目前喇萨杏油田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了油田进一步控水的可行性,预测了含水变化趋势。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油田实际,分析了喇萨杏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影响因素,预测了油田产量递减趋势。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矿场实际分析研究了油田特高含水期压力系统影响因素,提出了特高含水期压力系统调整原则,确定了压力系统界限。从分析油层非均质性引起的层间含水差异入手,以分层预测为基础,给出了油田关井界限计算方法。建立了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结合计算各类井地质储量的新方法并对喇萨杏油田各类井地质储量进行了测算。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喇萨杏油田剩余储量分布特点,明确了油田进一步调整挖潜的方向。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创新点摘要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水驱结构调整后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方法2.1 层系内措施调整后开发指标变化特征分析2.1.1 措施作用描述2.1.2 工艺措施后开发指标变化数学模型2.1.3 工艺措施条件下开发指标变化特征2.2 措施调整后开发指标预测的一种方法2.2.1 水驱曲线的分解与合成2.2.2 求解模型参数2.2.3 计算实例及精度检验第三章 喇萨杏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研究3.1 喇萨杏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分析3.1.1 影响喇萨杏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地质因素分析3.1.2 影响喇萨杏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开发因素分析3.2 喇萨杏油田进一步控水的可行性分析3.2.1 深化结构调整技术,努力控制油田含水上升3.2.2 增加油田可采储量3.2.3 加大高含水井关井和堵水力度,控制无效循环水3.2.4 深调剖技术3.3 喇萨杏油田含水变化趋势分析第四章 喇萨杏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研究4.1 水驱油田单一结构及多结构情况下递减率理论变化规律4.1.1 油田稳产期末递减率的影响因素4.1.2 水驱油田自然递减率影响4.1.3 多结构油田的自然递减率的其他因素4.2 喇萨杏油田自然递减率影响因素分析4.2.1 水驱新建产能对水驱自然递减率的影响4.2.2 二次加密井对水驱自然递减率的影响4.2.3 老井措施对水驱自然递减率的影响4.2.4 套损对水驱自然递减率的影响4.2.5 水驱产量转入聚驱对水驱自然递减率的影响4.2.6 聚驱区块封堵水驱区块目的层对水驱自然递减率的影响4.3 喇萨杏油田自然递减变化趋势第五章 特高含水期合理压力系统研究5.1 相同大压差下的合理压力系统5.2 油井流压一定条件下的合理压力系统5.3 注水压力一定下的合理压力系统5.4 特高含水期的合理压力系统5.5 喇嘛甸油田压力系统界限、目前压力系统状况及调整方法5.5.1 喇嘛甸油田压力系统界限5.5.2 喇嘛甸油田目前压力系统状况及调整方法第六章 油井关井界限研究6.1 油井关井界限模型6.2 关井界限的确定6.2.1 压裂潜力的判断6.2.2 堵水潜力的判断6.2.3 提液潜力的判断6.2.4 分层含水和分层产液量的确定6.2.5 计算实例第七章 喇萨杏油田剩余储量潜力分析及挖潜方向7.1 水驱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联用测算地质储量7.2 喇萨杏油田剩余地质储量分布特点7.2.1 剩余地质储量在各类油层中的分布7.2.2 剩余地质储量在各类井网中的分布7.3 喇萨杏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开发状况分析7.3.1 喇萨杏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分级7.3.2 各类井网间状况分析7.3.3 各套井网在各区块的状况分析7.4 喇萨杏油田水驱分类井优化调整开发方式及开发调整对策研究7.4.1 加强中高渗透油层的调整挖潜工作和技术研究7.4.2 协调各个要素关系,实现效益最大、成本最低的开发目标参考文献致谢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开发指标预测论文; 技术政策界限论文; 含水论文; 递减率论文; 压力系统论文;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指标变化趋势及技术政策界限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