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防风固沙林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防风固沙林体系,防风固沙,土壤理化性状,吉兰泰盐湖
防风固沙林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管雪薇,汪季,丁延龙,刘湘杰[1](2019)在《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土壤理化性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土壤理化性状,评估该防风固沙林体系防沙治沙效益,并可为干旱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带营建35年后,在林带拦截风蚀物质和植被改良共同作用下,原有流沙质地发生了明显改变。与流动沙垄相比,防护林带土壤细砂及粉粒含量显着增加,其增幅分别为30.55%,500.00%,粗砂含量与流动沙垄相比减少27.00%。(2)防护林带内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及全氮含量最高,分别是流动沙垄的252%,665%,1 466%;全磷各样地差异不明显,盐湖湖心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流动沙垄的276%和202%;过渡带白刺灌丛样地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为流动沙垄的153%。总体上各养分含量与中砂、细砂、极细砂和粉粒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3)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钾素能够综合反映防护林体系土壤质量改良效果,且防护林带土壤综合养分最高。在历经35年发展后,防护林带土壤速效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04.20%,90.63%,94.11%,说明防风固沙林体系对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研究成果可为评价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防护效益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魏东[2](2016)在《沙退民富,塔里木垦区用绿色驱赶黄沙》一文中研究指出营造防风固沙林,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构建防护林体系……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在塔里木垦区大力植树造林,用绿色锁住肆虐的风沙——塔里木河蜿蜒而下,两岸的防风固沙林郁郁葱葱,各种水鸟在河面盘旋嬉戏。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在塔里木垦区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16-10-19)
李隽涛[3](2016)在《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陕北榆林风沙区为例,对防风固沙林体系的结构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低质林分改造及沙地的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6年01期)
陈颖,朱凯,马增旺,邢存旺,李玉灵[4](2015)在《冀北坝上人工防风固沙林稳定性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适合于冀北坝上地区人工防风固沙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该地区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北京杨人工林共计8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了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壤理化性质(田间持水量、空气孔隙度、全N、速效P、速效K)、林木生长状况(胸径平均生长量、材积平均生长量、枯落物生物量、苗木更新)和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Margalef丰富度指数、Richness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3个方面12项指标;2不同人工林稳定性比较: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稳定性>樟子松人工林稳定性>北京杨人工林稳定性。不同林龄比较结果为:9年生和3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为高度稳定,15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和24年生樟子松林为轻度稳定,8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和5年生北京杨林为不稳定,6年生樟子松林和25年生北京杨林为很不稳定。(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6期)
庞波,阮景云[5](2013)在《哈密地区建成防风固沙林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密3月26日讯 通讯员庞波、阮景云报道: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哈密地区目前已基本建成一个区域性的防风固沙林体系,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极大地改善了沙区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哈密地区以防治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风害的侵扰和风沙源区治(本文来源于《新疆日报(汉)》期刊2013-03-27)
周涧,启轩,吕天生[6](2010)在《齐齐哈尔 初步建成区域性 防风固沙林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周涧 启轩 吕天生)齐齐哈尔市将防沙治沙工作列为全市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沙地治理步伐,初步形成了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风固沙林体系。使860多万亩沙化和潜在沙化土地得到控制,192万亩受风沙危害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有效改善了沙区的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0-12-01)
廖空太,严子柱,常兆丰,满多清,张锦春[7](2007)在《荒漠绿洲防风固沙林体系的模糊综合评判——以高台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植物生长状况及固沙效果、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含水量3类指标对高台沙区现存的、定植20a后的7种防风固沙林配置类型综合评判后,认为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6m×3m)的隔带混交类型、梭梭+花棒(4.5m×3m)的隔带混交类型及柠条锦鸡儿(6m×5m)为生态健康,综合效益好,可以在高台沙区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07年06期)
廖空太[8](2005)在《河西走廊防风固沙林体系结构配置及生态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区防风固沙林体系一般由天然植被封育带、防风固沙林带及绿洲内部农田林网组成。本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植物生长状况、水分供需平衡、固沙效果和土壤机械组成4类指标对高台沙区现存的、定植20a后的7种防风固沙林配置类型综合评判后,认为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6m×3m)的隔带混交类型、梭梭×花棒(4.5m×3m)的隔带混交类型及柠条锦鸡儿纯林(6m×5m)为生态健康,综合效益好,可以在高台沙区推广应用。在高台沙区,4、5月份是风蚀活动的主要时期,起沙风发生频率高,风速大,危害严重,但这一时期植物尚处在萌发早期,地面盖度相对较小。如果防风固沙林带主要防护目标是春、初夏时期风沙对土壤的风蚀作用,在设计和营造林带时,就要顾及到林带无叶状态下对防护效果的影响。流动沙丘被固定后,随着土壤和水分等生态因子的改变,原来适应于流沙环境或弱度固定沙地生境的天然植被乃趋于让位于适合固定沙丘生长的天然植被。高台沙区天然植被经25年的变化后,多枝柽柳+沙蒿+花棒群落演变为多枝柽柳+油蒿+花棒群落,盖度达到42%,蒙古沙拐枣+多枝柽柳+油蒿群落演变为多枝柽柳+罗布麻+油蒿群落,盖度达到39%,花棒+沙蒿+多枝柽柳+骆驼刺群落演变为多枝柽柳+罗布麻+花棒+油蒿+骆驼刺群落,盖度达到65%,沙拐枣+红砂群落被多枝柽柳+骆驼刺所替代。在高台沙区不同防风固沙林结构配置在2m高度的平均风速减弱系数为梭梭纯林(6m×9m)>柠条锦鸡儿纯林>梭梭×花棒>梭梭纯林(3m×3m)>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梭梭×罗布麻>花棒×多枝柽柳;不同结构配置在0.5m高度的平均风速减弱系数: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梭梭×花棒>花棒×多枝柽柳>梭梭×罗布麻>柠条锦鸡儿纯林>梭梭纯林(3m×3m)>梭梭纯林(6m×9m)。针对民勤沙区天然植被及人工防风固沙林大面积衰败、被固定的流动沙丘活化、防风固沙林体系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本研究从造林密度、土壤水分动态入手,对该区现有防风固沙林体系进行了树种选择及生态效益分析,认为梭梭、沙拐枣是适应于民勤沙区沙丘造林的最佳树种,以2m×3m株间混交或2m×3m隔行混交最佳,纯林配置次之。梭梭纯林在定植5-8a后,要及时疏伐,使保存密度减低到525-600株/hm~2。丘间漏沙地造林以沙拐枣(2m×5m)为最佳树种,复沙地造林以花棒(2m×5m)为最佳树种。安西沙区地下水位高,天然植被种类较为丰富,有着名的面积达80×10~4hm~2的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的建设应突出天然植被的封育管护。对未治理的风沙口,流动沙丘最佳造林树种为梭梭,1m×1.5m配置能迅速起到防风固沙作用;丘间地最佳造林树种为多枝柽柳和花棒,1m×1.5m隔带混交能发挥很好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高台沙区现有防风固沙林带较流动沙丘风速减弱64.5%,输沙量降低82.7%,<0.25mm的沙粒含量提高72%,有机质含量提高23.03%,全盐量降低9.6%,pH值降低0.39。民勤沙区现有防风固沙林带较流动沙丘风速减弱45.4%,有机质含量提高6.65%,含氮量提高25.1%,<0.1mm沙粒含量提高263.3%;民勤沙区现有农田林网风速较旷野平均降低44.55%,气温降低0.8℃,相对湿度提高6.3%,田间蒸发量减少9.7%。安西沙区现有防风固沙林较流动沙丘蒸发量降低6.57%,绝对湿度提高15.76%,气温平均提高1.49℃,沙丘含水率提高1.57%(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5-10-25)
王子玲,杨伟,石长春,高保山[9](2005)在《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调查研究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植被建设状况和历年经营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该区域复杂的地貌环境和立地条件,筛选提出了各种适合不同立地类型区的林种、树种结构优化配置模式,为低质林分改造和沙地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符亚儒,高保山,封斌,麻保林[10](2005)在《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结构配置与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的配置结构、树种组成、防风固沙效益、改良土壤的作用以及对天然植被的影响等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其配置结构较为合理,生态效益较为显着。选择运用防风固沙林的防风效益和输沙量为指标,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输沙量与造林密度、近地表林木分枝数和草本植物盖度相关紧密,树高、冠(灌)幅对输沙量的贡献极小。对防风效益则相反,树高、冠(灌)幅则具有极显着的相关性。同时,降低风速与树高及近地表草本植物的盖度呈正相关;在防风固沙林与输沙量的相关因子中,以防风固沙林的密度和灌木分枝数、草本植物盖度的权重较大。混交型防风固沙林能显着改善沙地小气候,对土壤也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防风固沙林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营造防风固沙林,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构建防护林体系……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在塔里木垦区大力植树造林,用绿色锁住肆虐的风沙——塔里木河蜿蜒而下,两岸的防风固沙林郁郁葱葱,各种水鸟在河面盘旋嬉戏。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在塔里木垦区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风固沙林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管雪薇,汪季,丁延龙,刘湘杰.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土壤理化性状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魏东.沙退民富,塔里木垦区用绿色驱赶黄沙[N].中国绿色时报.2016
[3].李隽涛.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结构优化研究[J].农技服务.2016
[4].陈颖,朱凯,马增旺,邢存旺,李玉灵.冀北坝上人工防风固沙林稳定性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5
[5].庞波,阮景云.哈密地区建成防风固沙林体系[N].新疆日报(汉).2013
[6].周涧,启轩,吕天生.齐齐哈尔初步建成区域性防风固沙林体系[N].黑龙江日报.2010
[7].廖空太,严子柱,常兆丰,满多清,张锦春.荒漠绿洲防风固沙林体系的模糊综合评判——以高台县为例[J].中国沙漠.2007
[8].廖空太.河西走廊防风固沙林体系结构配置及生态效益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
[9].王子玲,杨伟,石长春,高保山.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结构优化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
[10].符亚儒,高保山,封斌,麻保林.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结构配置与效益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