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搅拌槽是一种典型的过程设备,许多生产过程都对混合效果提出一定的要求。当搅拌槽中的流体处于湍流状态时,流体介质可以很快混合均匀。但是当流体粘度很大或者对剪切力敏感时,流体往往处于低雷诺数的层流状态,存在隔离区,影响混合效果。随着非线性理论与混沌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混沌现象来破坏隔离区,加强层流状态下流体的混合。根据混沌混合理论,非周期性的流体扰动可以破坏隔离区。为在搅拌槽内产生非周期性流场,将六直叶涡轮搅拌器的六个叶片交错上下变位。为验证叶片错位对隔离区的破坏作用以及对流场的改善情况,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多重参考系方法对标准叶片进行流场模拟,确定隔离区的位置,分析隔离区位置随叶片转速和叶片位置的变化规律,确定模拟方法的可行性。用验证过的模拟方法对不同Re时的几种叶片分别进行稳态流场模拟,结果显示叶片错位情况下的流场比标准的六直叶涡轮的流场有所改善,Re越大,叶片错位越大,对流场的改善效果就越明显。在搅拌槽稳态流场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向搅拌槽加入示踪剂,进行非稳态的混合模拟,结果显示标准六直叶涡轮搅拌槽内会形成两个示踪剂浓度很低的隔离区,而错位叶片搅拌槽没有隔离区生成。这样通过混合模拟可以验证错位叶片搅拌对隔离区的破坏作用。基于对搅拌槽内流场和混合过程的模拟结果,采用酸碱中和实验观察不同类型叶片的混合效果。结果表明,标准叶片的上下方存在隔离区;而错位叶片可以破坏隔离区,搅拌效果要好于标准的六直叶涡轮。但是,隔离区能否被完全破坏隔离区与搅拌器的转速和叶片错位大小有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Ф6m×6.5m新型氰化搅拌槽工业试验[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3(S1)
- [2].用复合型取代桨式及带导流桶的螺旋桨式搅拌槽[J]. 中国有色金属 2011(S1)
- [3].多相搅拌槽内宏观混合研究进展[J]. 化学工程 2011(06)
- [4].高固含固液搅拌槽内颗粒悬浮与混合特性[J]. 工程科学学报 2017(01)
- [5].双层桨搅拌槽的混合过程研究[J]. 中国有色冶金 2017(01)
- [6].新型自吸式多相搅拌槽临界悬浮特性的实验研究[J]. 过程工程学报 2014(02)
- [7].斜叶桨搅拌槽内通气量对轴端力矩的影响[J].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7(03)
- [8].大型搅拌槽筒体制造的焊接质量控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5)
- [9].搅拌槽反应器内宏观和微观混合及过程强化[J].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13(03)
- [10].双层桨搅拌槽内部流场的实验研究[J]. 广东化工 2012(11)
- [11].偏心组合桨搅拌槽内层流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J]. 化工进展 2014(12)
- [12].双层侧进式搅拌槽固液流动研究[J]. 轻工机械 2015(04)
- [13].不同导流筒结构的调浆搅拌槽流场分析[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4(06)
- [14].顶入式与侧入式搅拌槽内混合特性的比较[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5].桨叶类型对搅拌槽固液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20(06)
- [16].层流搅拌槽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J]. 石化技术 2017(12)
- [17].高效搅拌槽搅拌系统的优化设计[J]. 现代矿业 2017(01)
- [18].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中自催化化学反应的延迟同步[J]. 物理学报 2008(10)
- [19].螺带-螺杆搅拌槽内流动与剪切特性的数值模拟[J].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0].沉淀搅拌槽的优化设计[J]. 铀矿冶 2014(01)
- [21].V型桨搅拌槽内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J]. 制造业自动化 2013(18)
- [22].三层桨搅拌槽内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2(07)
- [23].槽体几何形状对大型搅拌槽内部流场影响的研究[J]. 机械制造 2018(09)
- [24].卧式组合搅拌槽内固液混合物多相流模拟分析[J]. 食品与机械 2013(05)
- [25].双层桨搅拌槽内流场的数值模拟[J]. 食品与机械 2011(01)
- [26].双层桨搅拌槽内局部气液分散特性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3)
- [27].连续搅拌槽内假塑性流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值模拟[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8].沉淀搅拌槽三维流场数值模拟[J]. 机械工程师 2015(03)
- [29].自吸式气液搅拌槽气液分散性能的实验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2(08)
- [30].对大型液-固两相搅拌槽事故停车及再启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