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Ⅱ对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的影响及Irbesartan的干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对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的影响及Irbesartan的干预作用

论文摘要

一、背景和意义 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和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抑制血小板活化,阻止循环中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作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它与凝血VⅡ因子(FVⅡ)结合形成复合体,使FVⅡ激活成为有活性的FVⅡα,启动凝血瀑布反应,形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TF含量升高是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正常情况下,内皮/单核细胞并不表达TF,血流切应力改变、凝血酶和炎症因子如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可诱导TF产生。研究各种刺激因素对内皮细胞产生TF的影响,对于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主要的活性肽,研究发现,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AngⅡ,AngⅡ能诱导兔主动脉TF的表达。目前,人们对AngⅡ是否诱导内皮细胞产生TF还不十分明确,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不同浓度的AngⅡ对HUVECs TF促凝活性、抗原含量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血管紧张素Ⅱ 1型(AT1)受体拮抗剂-Irbesartan对其的干预作用。旨在进一步明确,AngⅡ对内皮细胞产生TF的影响,并探讨Irbesartan能否通过阻断/抑制AngⅡ与AT1受体结合,降低内皮细胞TF表达,从而影响内皮细胞的抗血栓能力,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寻找新靶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材料
  • 1.1 实验器材
  • 1.2 试剂及试剂盒
  • 二、方法
  • 2.1 分离传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2.2 MTT法测不同刺激因素对各组细胞活力的影响
  • 2.3 一期凝血法测TF促凝活性
  • 2.4 ELASA法测TF抗原含量
  • 2.5 RT-PCR法检测TF mRNA表达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HUVECs的鉴定
  • 二、不同刺激因素对各组细胞活性的影响
  • 三、不同浓度标准品TF凝血时间
  • 四、各组中TF促凝活性的变化
  • 4.1 不同浓度的Ang Ⅱ对HUVECs TF促凝血活性的影响
  • 4.2 不同浓度的Irbesartan对Ang Ⅱ刺激HUVECsTF促凝活性的影响
  • 五、各组中TF抗原的变化
  • 5.1 不同浓度的Ang Ⅱ对HUVECs TF抗原的影响
  • 5.2 不同浓度的Irbesartan对Ang Ⅱ刺激HUVECsTF抗原的影响
  • 六、RT-PCR结果
  • 6.1 总RNA抽提结果
  • 6.2 各组TF mRNA表达
  • 附图
  • 讨论
  • 一、Ang Ⅱ对HUVECs产生TF的影响
  • 二、Irbesartan对Ang Ⅱ刺激内皮细胞产生TF的干预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缩略词表
  • 成果
  • 致谢
  •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五参口服液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 现代养生 2016(22)
    • [2].血小板与内皮细胞屏障功能[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01)
    • [3].VE-statin/Egf17-siRNA抑制恶性胶质瘤诱导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体外研究[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03)
    • [4].内皮细胞微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4(05)
    • [5].Ang-Ⅱ通过AP-1调控内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10)
    • [6].狼疮性肾炎患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水平变化及意义[J]. 山东医药 2008(35)
    • [7].内皮细胞微粒与糖尿病血管病变[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8].脂多糖诱导小鼠内皮损伤早期内皮细胞表型的变化[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34)
    • [9].小凹介导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跨内皮细胞转运[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5)
    • [10].基于聚乙二醇和不同多肽构建的生物涂层及其内皮细胞选择性研究[J]. 高分子学报 2016(01)
    • [11].以内皮细胞微粒为靶点治疗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4(12)
    • [12].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临床医学 2015(05)
    • [13].辛伐他汀减轻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内皮细胞环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01)
    • [14].内皮细胞微粒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 2013(01)
    • [15].环氧化酶-2与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性的相关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10)
    • [16].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大肠癌影响的临床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 2011(02)
    • [17].培哚普利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 西南国防医药 2009(04)
    • [18].光化学疗法对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及整合素表达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10)
    • [1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6(06)
    • [20].内皮细胞微粒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04)
    • [21].内皮细胞dNTP合成过程依赖脂肪酸碳源[J]. 生理科学进展 2015(04)
    • [22].辛伐他汀对人肾小管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1)
    • [23].内皮细胞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预测玄参中的活性成分[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8(03)
    • [24].归龙汤对160例糖尿病性足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外周内皮细胞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7(07)
    • [25].焦油、尼古丁和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影响[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04)
    • [26].人外周血来源的过度生长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6)
    • [27].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影响的临床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 2013(01)
    • [28].内皮细胞抗体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与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部分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前沿 2010(10)
    • [29].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J]. 山东医药 2009(11)
    • [30].维、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微粒表达与血脂的关系[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05)

    标签:;  ;  ;  ;  ;  

    血管紧张素Ⅱ对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的影响及Irbesartan的干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