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场论文-李宇钊

气压场论文-李宇钊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压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台风,高度解析模型,压力场,风场

气压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宇钊[1](2019)在《沿高度解析的台风气压场和风场实测及模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台风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台风频发地带,台风每年都会给该地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另一方面,随着建筑科技和施工技术的进步,国内外特别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带建造了大批结构体系新颖的高层建筑。这些现代大型复杂结构具有高耸化、轻柔化特点,因而对风荷载非常敏感。风荷载往往是此类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而强/台风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舒适性是建筑设计和维护环节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合理确定台风风场特征是诸多抗风实践活动的基础。然而风工程界当前大部分相关研究尚局限于近地面范围;而涵盖更深厚台风范围的研究非常有限。这限制了人们从全局范围解析台风风场特征,进而影响了部分既有研究成果的适用性。至今可用于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抗台风设计的实测资料依然缺乏;而在台风理论研究方面,现有气压场及风场模型基本为仅能反映近地面特征的模型。可见,风工程界有关台风风场方面的研究已严重滞后于超高层建筑的实践发展。基于上述情况,本论文在更深厚的高度范围内对台风的气压场和风场进行了实测和模式化研究。实测研究基于香港地区近20年不间断录得的探空气球观测资料。该资料包含近30次对研究区域有明显影响的台风个例。数据垂直高度从近地面延至约3万米高空,从而有效涵盖台风整个垂直结构范围(约2万米)。实测研究采用个例分析及汇总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台风的风场、温度场、湿度场及气压场等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揭示其沿高度和径向变化的分布特征。此外,为准确确定台风结构特征,本论文首先对背景大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相关结果还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大气对流层顶各典型气象特征的影响,这为合理评估气候变化对台风活动及台风极值风气候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气压梯度力是驱动台风运动的原动力。因此台风气压场模型对建立台风风场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由台风结构可知台风中心气压差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当达到流出层时中心气压则高于外围气压;然而在风工程领域,当前绝大部分相关研究没有考虑上述台风气压场沿高度变化的实际情况,而采用中心气压差随高度(至少在边界层内)不变的气压场模型。基于实测资料,本文提出了一种沿高度解析的台风气压场经验模型以及一种基于热力学分析的理论模型。所提模型适用于台风流出层以下的高度范围,因此能有效满足面向未来超高层建筑抗风设计高度方面的需要。基于所提台风气压场模型,本文对现有台风风场模型进行了改进,从而发展出一种沿高度解析的台风风场模型。通过对比发现,考虑气压场沿高度变化与否会对台风风场位于边界层中高层的部分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改进的风场模型能更为有效的反映台风低空急流的风剖线特征,而该特征尚未在我国及其他国家风荷载规范中体现。本硕士论文研究内容及相关研究成果对深化台风全局化结构特征及发展沿高度解析的台风风场模型进而为面向未来的超高层建筑抗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万瑜,曹兴,窦新英,杨莲梅[2](2016)在《乌鲁木齐东南大风气压场中尺度特征分型及其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CMWF细网格新资料和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分析2011—2014年乌鲁木齐9次典型东南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东南大风高空环流形势存在2种特殊的形态,锋前减压加回流型和脊中配合低槽型。为了研究空间尺度较为精细的地面中尺度气压场,利用ECMWF细网格资料将海平面气压场分为4型:两高两低型、一高一低型、两高一低型和高低压带状型,其中前两者较常见;高低压带状型东南大风具有持续时间长,间歇性的特点。当存在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海平面气压差时,东南大风开始出现,随风力增大,在乌鲁木齐附近存在东北或西南方向气压梯度,阈值不小于8 h Pa,最大在15 h Pa左右;当气压梯度维持均衡且大于10 h Pa时,将出现持续时间长或断续出现风力强劲的东南大风。通过气压场的中尺度特征,分析了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环流特征和预报指标,为东南大风的起止时间、风速量级及落区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叶丽群,千怀遂,张灵[3](2016)在《1979~2013年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979~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线性趋势、距平、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长期趋势和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一年中存在两次季节转变,20°N~50°N海平面气压场冬夏季节转变的时间在第20候左右,而夏冬季节转变发生在第51候。并且海平面气压场的季节转换时间存在纬度差异与经度差异。通过趋势分析,发现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季型转变到夏季型的时间存在显着的趋势变化,并且在近35年内是趋于提前,其气候倾向率为-0.33候/10 a;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趋于延后,气候倾向率为0.25候/10 a。季节转换时间的Mann-Kendall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向夏的转换时间在1997~1998年间发生了突变;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尚未发现显着突变。最后通过对季节转换时间的小波分析与小波功率谱的显着性检验得出,冬夏季节转换的时间具有显着的15 a周期变化;夏冬季节转换时间8 a周期振荡最为剧烈。(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阚芃芃[4](2014)在《基于多种模型的舟山市普陀区台风气压场和风场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舟山市普陀区的台风按其移动路径可分为登陆型与转向型两类,而每一类根据台风登陆点或转向点位置信息可进一步细分为叁小类。对不同类型的台风对于舟山市普陀区及周边海域带来的影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浙江省登陆的D1型台风与在125°E以西,25°N以北浙江近海海域转向的Zl型台风更容易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因此,该两类台风应当作为舟山市普陀区周边海域风暴潮数值模拟的重点研究对象。在台风风暴潮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台风气压场同风场模拟精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台风风暴潮的模拟及预报精度。同时,对于台风气压场及风场的后报模拟也能够补全实测观测资料的不足。后报研究的重点是利用台风移动路径、中心气压、最大风速与最大风速半径等台风要素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台风的气压场和风场分布情况。本文选择Dl型路径台风1211号、9806号作为计算案例,应用藤田-高桥嵌套台风模型、杰氏台风模型及Meng台风模型叁种不同气压场、风场模型组合对其气压场及风场进行模拟,并对比分析叁者在影响舟山市普陀区台风的后报模拟中的优劣。后报结果表明,在台风气压场的数值模拟中,叁种台风模型的模拟结果都较好,但藤田一高桥嵌套台风模型对于台风内部气压分布的模拟较优。而在台风风场的模拟中,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的结合验证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组合台风模型来说,杰氏台风模型对于影响舟山市普陀区的台风风场模拟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因此,在实际对于舟山市普陀区风暴潮的数值模拟中,为了获得更合适准确的台风气压场及风场分布状况,台风气压场可采用藤田一高桥嵌套台风模型进行模拟,而风场模型则更适合选用杰氏台风模型进行计算。(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20)

辜旭赞,陈郁琴[5](2012)在《数值模式双叁次曲面地形与海平面气压场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分析叁次样条函数——叁次样条、双叁次曲面和"叁"叁次曲体——具有数学定律之"二阶可导‘收敛性’和‘最优性’"。本文研究用二阶可导(C3连续)的双叁次曲面去拟合全球数值模式地形。讨论数值模式引入地形追随高度坐标(z坐标)后,同时必须引入包含定常斜率、曲率和挠率的双叁次曲面地形。进而讨论双叁次曲面地形模式大气水平面(海平面)气压场反演与水平气压梯度力计算问题。指出,对z坐标模式大气温、湿场,通过做经向、纬向叁次样条拟合,可以求得地形斜率"静力平衡"气压差,从而插值(反演)任一水平面(海平面)上的气压场,同时可求得时变的参考大气,则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精度,仅依赖于与模式空间分辨率相适应、二阶可导的双叁次曲面地形。(本文来源于《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期刊2012-09-12)

李茜,魏凤英,李栋梁[6](2012)在《近540a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重建及其与数值模拟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东部地区旱涝分布和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存在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利用1470—2008年中国东部地区旱涝等级资料、1850—2008年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资料,运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重建了1470—2008年的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并对重建结果进行了检验,同时对1470—2008年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重建场和FGOALS_gl数值模式模拟的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1850—2008年重建的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在东亚夏季风关键区(中国内陆地区以及西北太平洋部分地区)重建效果相对于其他地区要好。②1470—2008年重建的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主要存在高纬与中纬气压差异、海洋与陆地差异的两种空间分布型;1470—1999年FGOALS_gl数值模拟的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主要体现了海陆气压差异。③根据重建的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定义的1470—2008年东亚夏季风指数的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东亚夏季风偏强,17世纪偏弱,18世纪经历了"弱-强-弱-强-弱"的变化,19世纪则是"强-弱-强-弱"的变化,20世纪是明显的"弱-强-弱"变化。而1470—1999年数值模拟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序列与重建序列的主要差异出现在16世纪末和18世纪末,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其他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2年04期)

张亮,黄思训,杜华栋[7](2011)在《散射计资料对台风海平面气压场的反演和定位的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利用QuikSCAT散射计获取的海面风场资料,利用华盛顿大学行星边界层(UWPBL)模式对台风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反演(称为直接反演),并对其强度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获取的海面风场,采用变分方法对风场进行分解,分解出无旋和有旋风场,对分解出的有旋风场,再利用UWPBL模式对魔羯台风的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反演,对所得结果与通常直接反演、NCEP海平面气压场及台风报文资料进行一一对比,结果表明:新的反演定位的方法对台风海平面气压场中心气压的定位精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种定位的方法为散射计资料在台风中的实际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刘宇迪,赵宝宏,任景鹏[8](2011)在《同化QuikSCAT海面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对台风“Wukong”的模拟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由散射计资料反演的海面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对台风模拟的影响,使用中尺度天气研究与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和WRF叁维变分同化系统,以2006年强热带风暴"Wukong"为例,把QuikSCAT风场资料代入华盛顿大学行星边界层(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UWPBL)模式反演得到的海平面气压场后,对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同化研究,并与同化QuikSCAT风场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化海平面气压场在改进热带气旋的初始场和路径、强度预报方面,均较同化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效果要好。(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4期)

陆书圣,沈润杰,何闻,徐冠华[9](2011)在《基于FLUENT的离心加速度下气压场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参数复合环境试验系统中离心加速度会造成气压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添加风扇搅拌来改善气压场分布均匀度的方法。通过研究离心加速度与气压场的耦合机理,以流体运动控制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环境舱内的流体运动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无风扇搅拌和有风扇搅拌两种情况下气压场的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了风扇搅拌作用对气压场分布均匀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风扇搅拌作用情况下,离心加速度对环境舱内气压场分布有较大影响;添加风扇搅拌作用后,能有效改善环境舱内气压场分布的均匀度。当风扇风速v较小时,增大v其改善气压场分布的效果越明显;但当风扇风速足够大时,若再增大v则改善气压场分布的效果将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1年05期)

陆书圣[10](2011)在《多参数复合环境试验装置中气压场控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国家“863”项目“航天装置元器件多参数综合可靠性加速试验环境的研究”对多参数复合环境装置中的气压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第一章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首先介绍了环境模拟试验的定义及研究意义;其次介绍了环境模拟试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然后介绍了气体压力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最后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第二章研究了多参数复合环境中的气压场耦合理论。首先研究了离心力场与气压场的耦合理论,并对离心加速度条件下的气压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其次研究了温度场与气压场的耦合理论,并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压场分布进行了仿真;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第叁章阐述了多参数复合环境试验系统中气压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首先介绍了气压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及技术指标;其次设计了气压控制系统的气路结构;最后提出了气压控制系统的电气控制方案。第四章研究了气压控制系统中的电路设计技术。首先介绍了气压控制系统中的总体控制电路结构;其次分析了气压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电路模块设计技术;最后研究了气压控制系统的电路抗干扰措施。第五章研究了气压控制系统中的软件设计技术。首先分析了气压控制系统的软件需求;其次介绍了系统软件的控制网络设计;之后研究了基于PWM控制的气压控制算法;最后详细分析了气压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技术。第六章对研制成功的气压控制系统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对气压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进行了实验;然后进行了多参数复合试验环境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离心与气压复合环境、温度与气压复合环境以及五参数复合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气压控制系统能够满足要求。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后续工作。(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1-01)

气压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ECMWF细网格新资料和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分析2011—2014年乌鲁木齐9次典型东南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东南大风高空环流形势存在2种特殊的形态,锋前减压加回流型和脊中配合低槽型。为了研究空间尺度较为精细的地面中尺度气压场,利用ECMWF细网格资料将海平面气压场分为4型:两高两低型、一高一低型、两高一低型和高低压带状型,其中前两者较常见;高低压带状型东南大风具有持续时间长,间歇性的特点。当存在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海平面气压差时,东南大风开始出现,随风力增大,在乌鲁木齐附近存在东北或西南方向气压梯度,阈值不小于8 h Pa,最大在15 h Pa左右;当气压梯度维持均衡且大于10 h Pa时,将出现持续时间长或断续出现风力强劲的东南大风。通过气压场的中尺度特征,分析了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环流特征和预报指标,为东南大风的起止时间、风速量级及落区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压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宇钊.沿高度解析的台风气压场和风场实测及模式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9

[2].万瑜,曹兴,窦新英,杨莲梅.乌鲁木齐东南大风气压场中尺度特征分型及其演变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6

[3].叶丽群,千怀遂,张灵.1979~2013年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变化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6

[4].阚芃芃.基于多种模型的舟山市普陀区台风气压场和风场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辜旭赞,陈郁琴.数值模式双叁次曲面地形与海平面气压场反演[C].S1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2012

[6].李茜,魏凤英,李栋梁.近540a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重建及其与数值模拟的比较[J].中国沙漠.2012

[7].张亮,黄思训,杜华栋.散射计资料对台风海平面气压场的反演和定位的新方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1

[8].刘宇迪,赵宝宏,任景鹏.同化QuikSCAT海面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对台风“Wukong”的模拟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11

[9].陆书圣,沈润杰,何闻,徐冠华.基于FLUENT的离心加速度下气压场仿真研究[J].机电工程.2011

[10].陆书圣.多参数复合环境试验装置中气压场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

标签:;  ;  ;  ;  

气压场论文-李宇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