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击穿统计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墨电极,火花间隙,威布尔分布,自击穿电压
击穿统计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黎,齐向东,蔡礼,林福昌,郭良福[1](2012)在《石墨电极空气间隙的自击穿统计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系统这类采用多支路并联结构的同步供电装置中,气体开关的放电分散性也即随机性可能带来严重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难题。石墨电极具有较好的耐烧蚀能力,但石墨电极气体开关的自击穿概率必须控制在极低的范围才能使其满足严酷的工况要求。通过模拟工况的直流静态耐压实验,分析比较了各种石墨型材空气间隙的自击穿特性,结果表明平均粒径较小的纯石墨材料制作的空气间隙具有更狭窄的自击穿电压统计分布。彼得森(Pedersen)准则可以解释此现象,同时从数学上证明了自击穿故障发生的概率服从威布尔(Weibull)分布。合理地设计工作场强对静态耐压平均值的占比(即欠压比),可以较好地将单个气体开关及整个并联供电系统的误导通概率控制在设定值之下。所得结论对石墨型气体开关在大型并联脉冲供电装置中的研制和使用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廖敏夫,段雄英,邹积岩[2](2007)在《多断口真空开关击穿电压增益与统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长间隙真空开关的击穿特性出发,理论推导得到双断口及多断口真空开关的击穿电压最大可能增益倍数Kn,同时引入"击穿弱点"概念和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建立了双断口及多断口真空开关的静态击穿统计分布模型,发现无论是双断口真空开关还是n个断口串联起来,其击穿的统计概率都要比单断口的击穿统计概率要小.为了进行实验论证,建立了叁断口真空开关实验模型,对单断口真空灭弧室模型和叁断口真空开关实验模型进行了大量的冲击击穿特性实验.研究表明,叁断口真空灭弧室相比单断口真空灭弧室具有更低的击穿概率.试验数据与理论分布曲线基本吻合,证明理论研究结果正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廖敏夫,段雄英,邹积岩[3](2007)在《单断口和叁断口串联真空灭弧室绝缘击穿统计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由3个真空灭弧室串联后组成的叁断口真空灭弧室模型。通过施加工频交流高压和冲击高压,重点研究在相同的总开距下,与单断口真空灭弧室模型相比,叁断口真空灭弧室模型的静态击穿电压增益特性和静态击穿统计特性,包括叁断口真空灭弧室在工频交流电压下的静态电压分布特性。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的串联布置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断口电压分布特性。断口电压分布特性越均匀,则击穿电压增益倍数越高。击穿统计特性试验研究表明,叁断口真空灭弧室相比单断口真空灭弧室具有更低的击穿概率。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夏天[4](2006)在《串联真空间隙冲击击穿统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断路器有很多优点,但单个的真空间隙如果做到较高耐压时,灭弧室的尺寸增加太快,工艺费用和材料费用都进入了快速增加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考虑使用串联真空间隙来制造高电压等级真空断路器。串联真空间隙的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其绝缘击穿特性,有必要对其击穿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对串联真空间隙的冲击击穿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分为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部分。论文首先分析了单个真空间隙的击穿统计特性,揭示了真空间隙的击穿过程是一个能量主导的过程,从击穿弱点的概念出发,推导出单个真空间隙的击穿统计分布规律服从Weibull分布。以单真空间隙击穿统计特性为基础,使用条件概率的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得出了串联真空间隙击穿统计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得到了串联真空间隙击穿概率是一个各种单间隙承受电压组合的击穿概率的和的结论。分析了实际的串联真空间隙击穿物理过程,根据串联真空间隙存在预击穿过程和介质恢复过程的实际情况,对理论表达式进行了修正。使用标准雷电冲击波对单间隙以及双间隙进行了冲击击穿实验,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表明:串联真空间隙的击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单真空间隙相比,存在复杂的预击穿过程以及介质恢复过程;串联真空间隙击穿统计特性是一个以单真空间隙击穿概率为基础的条件概率,但引用单真空间隙击穿概率时需要考虑击穿过程不同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6-04-01)
廖敏夫,邹继斌,段雄英,孙辉[5](2006)在《多断口真空开关的绝缘与击穿统计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长间隙真空开关的击穿特性出发,理论推导得到了双断口及多断口真空开关的击穿电压最大可能增益倍数,并运用“击穿弱点”的概念和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了双断口及多断口真空开关的静态击穿统计分布模型,认为无论是双断口真空开关还是n个断口串联起来,其击穿的统计概率都比单断口的击穿统计概率小。建立了叁断口真空开关试验模型, 对单断口真空灭弧室模型和叁断口真空开关模型进行了大量的冲击击穿特性试验。研究表明,叁断口真空灭弧室比单断口真空灭弧室具有更低的击穿概率,试验数据与理论分布曲线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6年05期)
何俊佳,邹积岩[6](1996)在《真空灭弧室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统计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高压真空灭弧室在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统计特性,结果表明,击穿电压的统计分布满足Weibul统计分布律.引入击穿弱点的概念,定义了一个特征参量X(X=V2/d)来描述外加电场应力的作用,从微观角度对该统计性质较深入地做了分析.测量了50%击穿电压V50随电极开距d的变化,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出V50∝d1/2,说明此时灭弧室中的击穿过程主要是由微粒作用引发的.(本文来源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S2期)
何俊佳,邹积岩,张汉明,李正新[7](1996)在《真空灭弧室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统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实验测取了实际真空灭弧室在雷电冲击电压下的静态击穿统计特性。根据实验结果,引入一个特征参量x来描述电场应力的作用,指出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击穿是在电场应力达到一定值后才有可能发生。借助击穿弱点的概念,从间隙击穿的微观过程出发,推导了击穿累积概率分布特性,并对理论结果和击穿机理做了分析。最后,对x参数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1996年05期)
高捷[8](1985)在《运行电缆的击穿统计特性及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运行电缆的可靠性,对提高电缆供电的可靠性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敷设于地下的电缆,它的运行击穿是一个多因素问题。我们查考了近叁十年的电缆运行资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力图找出运行电缆击穿的统计规律,得到数学模型,并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今后改进电缆设计、工艺和管理提供初步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电线电缆》期刊1985年03期)
击穿统计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长间隙真空开关的击穿特性出发,理论推导得到双断口及多断口真空开关的击穿电压最大可能增益倍数Kn,同时引入"击穿弱点"概念和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建立了双断口及多断口真空开关的静态击穿统计分布模型,发现无论是双断口真空开关还是n个断口串联起来,其击穿的统计概率都要比单断口的击穿统计概率要小.为了进行实验论证,建立了叁断口真空开关实验模型,对单断口真空灭弧室模型和叁断口真空开关实验模型进行了大量的冲击击穿特性实验.研究表明,叁断口真空灭弧室相比单断口真空灭弧室具有更低的击穿概率.试验数据与理论分布曲线基本吻合,证明理论研究结果正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击穿统计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黎,齐向东,蔡礼,林福昌,郭良福.石墨电极空气间隙的自击穿统计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
[2].廖敏夫,段雄英,邹积岩.多断口真空开关击穿电压增益与统计特性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
[3].廖敏夫,段雄英,邹积岩.单断口和叁断口串联真空灭弧室绝缘击穿统计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
[4].夏天.串联真空间隙冲击击穿统计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5].廖敏夫,邹继斌,段雄英,孙辉.多断口真空开关的绝缘与击穿统计特性[J].电网技术.2006
[6].何俊佳,邹积岩.真空灭弧室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统计特性[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
[7].何俊佳,邹积岩,张汉明,李正新.真空灭弧室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统计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6
[8].高捷.运行电缆的击穿统计特性及其分析[J].电线电缆.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