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

论文摘要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德性研究成为西方伦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1958年英国哲学家安斯库默发表了《现代道德哲学》一文,指出人的道德行为与道德心理学相联系,伦理学的发展应该尽可能回归以亚里士多德为主的德性伦理传统。麦金泰尔《德性之后》一书,站在亚里士多德德性主义的立场上,批判了启蒙运动以来功利和权利概念为核心的现代西方伦理学,试图重树德性在当代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理论中的主导地位。于是,在现代伦理学研究领域,人们关注的视角重新回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对于德性到底是什么,德性的功能和内在价值的探究成为现代伦理学研究领域炙手可热的一个课题。亚里士多德作为伦理学的开创者,他的德性观念及其德性伦理思想是重要的德性道德资源,对其进行详尽的探讨,有益于现代的德性和德性伦理学研究。当代社会,在道德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忽视了对道德信仰和内在美德追求的现实条件下,德性仍有其发挥作用的空间。深入研究亚氏德性思想,了解其真义,对于我们借鉴古典德性传统,构建和谐的心灵秩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力图对亚里士多德德性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基本内容、理论特质、历史影响以及现代启示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作为德性的重要构成性因素的各个德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通过这些探讨和分析了解德性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当代德性观念和德性伦理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正确认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思想,就必须首先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古希腊以工商业为主的商品经济、城邦制政治模式的民主政治、希腊文明的扩张为德性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土壤,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德性观念则为其提供了理论渊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才得以成为现实。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以自然目的论和人性论为基础,其本质是中道,目的是为了实现幸福,同时按照德性获得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两个部分。德性的实现是在实践中通过反复的行为而形成的。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念在他的伦理学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德性与善、德性与中道、德性与幸福的关系将会给我们展示一个完整的德性体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德性概念的深入剖析,解释并说明亚里士多德德性观对当代伦理学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亚里士多德德性观的后世影响分析上,文章选取了阿奎那和麦金泰尔两位著名的伦理学家。阿奎那德性观对亚里士多德德性观的超越是显而易见的,阿奎那最推崇的哲学家就是亚里士多德,他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思想,在基督宗教神学领域把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应用得淋漓尽致。麦金泰尔则重述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统道德,认为应该复兴亚氏德性思想,重构德性概念,恢复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并企图通过教会共同体弘扬他所倡导的德性。本文分析了亚氏德性思想内在的理论特质,作为时代的产物,亚氏德性思想肯定存在着自己的理论局限,不可避免的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有其自身的理论局限。但是,由于其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对于当代个体的精神存在和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四) 研究方法
  • 一、亚里士多德德性观的产生
  • (一) 亚里士多德德性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 1.经济背景:工商业为主的商品经济
  • 2.政治背景:城邦制的政治模式
  • 3.文化背景:智性文化的发展
  • (二) 亚里士多德德性观产生的理论渊源
  • 1.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
  • 2.柏拉图:四主德说
  • 3.苏格拉底、柏拉图德性观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 二、亚里士多德德性观的内容
  • (一) 德性观的理论基础
  • 1.自然目的论
  • 2.人性论
  • (二) 德性的类型
  • 1.德性的一般概念和内涵
  • 2.伦理德性
  • 3.理智德性
  • 4.伦理德性与理智德性的相关特点
  • (三) 德性的本质——中道
  • 1.中道的规定性
  • 2.达到中道的途径
  • (四) 德性的目的——幸福
  • 1.善是一种至福状态
  • 2.幸福是灵魂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
  • (五) 德性的生成
  • 三、亚里士多德德性观的历史影响
  • (一) 亚里士多德德性观对阿奎那的影响
  • 1.阿奎那的德性观
  • 2.阿奎那德性观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和超越
  • (二) 亚里士多德德性观对麦金泰尔的影响
  • 1.麦金泰尔的德性观
  • 2.麦金泰尔德性观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和超越
  • 四、亚里士多德德性观的评价及其现实价值
  • (一) 亚里士多德德性观的评价
  • 1.开拓性的历史地位
  • 2.德性理论自身的矛盾性
  • 3.具体德性范畴的狭隘性
  • (二) 亚里士多德德性观的现实价值
  • 1.德性与个体精神境界
  • 2.中道与社会精神和谐
  • 3.幸福与人生目的实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在“五道”之上——从天使的形式质料论看阿奎那世界体系的确立[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2].存在者的内部结构探究——阿奎那的存在论[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3].论神的性质——阿奎那的神学观[J]. 中国天主教 2015(02)
    • [4].阿奎那论公正(下)[J]. 党政干部学刊 2015(09)
    • [5].理性和信仰的关系:对阿奎那的圣餐变质说的研究[J]. 基督宗教研究 2012(00)
    • [6].从当代世俗语境重估阿奎那“虚荣”学说的价值[J]. 基督教学术 2012(00)
    • [7].阿奎那伦理学的非亚里士多德主义特质——阿奎那论感受[J]. 基督教学术 2014(01)
    • [8].阿奎那对爱德的综论、释疑和新解[J]. 宗教学研究 2019(03)
    • [9].阿奎那与现代民主生活中的宽容德性[J]. 宗教与哲学 2018(00)
    • [10].何种自然?何谓法?——对阿奎那自然法概念的一个评注[J]. 人大法律评论 2016(02)
    • [11].试论阿奎那公平价格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维度及其现时代意义[J]. 晋阳学刊 2010(04)
    • [12].阿奎那神学认识论探析[J]. 云南社会科学 2010(04)
    • [13].阿奎那圣爱思想简论[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4].论阿奎那伦理学的理智主义[J]. 哲学研究 2008(07)
    • [15].阿奎那的自然法贡献[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7)
    • [16].阿奎那自然法的现代争论[J]. 世界宗教研究 2016(04)
    • [17].阿奎那语言哲学与当代宗教语言之争——董尚文《阿奎那语言哲学研究》读后感[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8].论公共幸福的法律价值——阿奎那政治法律思想之研读[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8)
    • [19].阿奎那的知识思想[J]. 学习月刊 2011(20)
    • [20].阿奎那政治认识中的世俗化与主体性倾向论析[J]. 哲学动态 2009(01)
    • [21].阿奎那的血亲伦理及其和儒家可能的对话[J]. 世界宗教文化 2018(06)
    • [22].一种第二人称道德理论的可能性——阿奎那的德性伦理学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 2018(06)
    • [23].祖先与永恒 以阿奎那与《孟子》为讨论核心[J]. 东方养生 2012(07)
    • [24].阿奎那自然法的古典自然论基础[J]. 法大研究生 2019(02)
    • [25].试论阿奎那存在论的变革性质和现时代意义——评董尚文《阿奎那存在论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6].阿奎那论神圣至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7].乔伊斯与阿奎那[J]. 华中学术 2011(01)
    • [28].阿奎那的身体哲学及其意义———评白虹《阿奎那人学思想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9].阿奎那与萨特“存在先于本质”思想比较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6)
    • [30].孟子 照进阿奎那[J]. 东方养生 2012(07)

    标签:;  ;  ;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