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北京市一系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政策法规的实施,以及“世界遗产日”的确立,北京市加大了宣传引导的力度,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保护历史遗产的认识得到提高,昔日对胡同四合院“保”与“拆”的矛盾转变为怎样保护、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方面。针对四合院的保护绝对不是一种类似文物、古董的固定保护方式。建筑作为物质形式的存在,并不受外界变化影响。年久日深,难以应对文明发展带来的人类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转变,逐渐沦为旧建筑,如同生物体上的创伤。而“改造再利用”使旧建筑在形态和功能上进行“新生”,也就是再生性设计。建筑类型学的理论品格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是纯粹的理论描述。其研究的出发点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为在普遍发展着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效的保存历史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寻求城市建筑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手段与途径(功能置换、旧瓶新酒;新旧嫁接、间断过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课题以类型学的方法为研究工具,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北京旧城四合院开展研究,试图在理论上探索北京四合院建筑更新的途径和依据;在实践上寻找四合院与当代城市生活相适应的改造更新的方法和模式。这两方面的探索最终都归结为建筑形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