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300
据全国老龄办相关数据表明,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青白江区总人口41万,60岁以上老年人达9万人左右,占总人口21.95%,呈现出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和少子化四大特点;“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甚至更多老人和一个小孩的家庭逐渐增多,“4-2-1”家庭模式将成为主流形式。专家预测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我国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养老问题如果不合理有效应对,将会影响千家万户家庭幸福、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计。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明确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服务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建设“健康中国”成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的主要职责之一。如何高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托、健康养老、幸福终老,是卫健人的责任与使命。相信在座的各位和我们一样也在探索医养服务的发展和未来。医养服务涉及医疗、康复、生活照料、保障支持、信息化技术等多方面。下面,就我区在成都医学院、四川省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指导下,开展信息化物联网支撑下的居家养老健康管理服务合作模式探索工作做如下报告:
一、研判分析,正确认识传统居家养老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问题
(一)我区传统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营现状
一是青白江区机构养老的基本情况:青白江区现有托老机构14家,入住老人多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等为主,约1100人入住,仅占全区老年人总人数的1%。日间照料中心76个,主要开展日托、送餐、陪同就医以及生活照料等有偿服务,但是目前全区仅有30个日间照料中心在维持运作,由于运营方式粗放、服务内容单一,社会认知度低,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困难。
二是青白江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青白江区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按照职责为全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咨询、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主要通过门诊建档、社区组织群体健康讲座、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开展相应工作。目前全区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4.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1.53%,家庭医生签约20.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0.52%。
三是青白江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结合方式:部分养老机构与部分乡镇卫生院签订医疗保障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议,同时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内容纳入其中。
(二)传统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不足
一是医养融合度不够。“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传统医养结合仅属于契约式集合,属于简单联系,“形合而神不合”,更谈不上融合,缺乏统筹协调,对提高医养工作质量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养老服务专业化不足。养老服务组织、行业未得到有效整合,难以形成持续发展、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和机构;日间照料中心面积狭小、功能单一、设施安全性低,条件简陋;照料时间仅限于白天,老年人夜间服务需求和紧急救助不能得到保证。
三是健康管理效率不高。尽管我区近几年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在全市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实现让老年人少生病、少住院、看好病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区51支家庭医生团队靠传统的服务模式对近9万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管理服务工作,工作量巨大;同时,老年人到医院进行常规体检时,流程长、耗时多、便捷性不高,随访及时性不足,健康管理效率不高。面对我区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如何做好系统化、持续性、全面性及动态追踪仍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医养融合,积极开展信息化物联网支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2017年7月13日,青白江区政府与成都医学院、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校地企新模式的开创合作,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基于物联网的医养结合信息服务与预警平台(智慧养老)试点工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对接,创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能养老服务模式,这项技术使我们明显提高了医养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找到了居家养老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方向。在此,对省、市相关部门,成都医学院、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把该项目试点工作落户我区以及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该项技术主要采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以社区居家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基于物联网的医养结合信息服务与预警平台。“以养为主、以医为辅、医养结合、以医促养”为建设理念,以数据为主线,认知计算做支撑,致力于将平台打造为一个开放共享式平台。让医院、政府、机构、公司、个人等多方参与全面整合多方资源为高龄、空巢、患病老人提供多重生活医疗护理服务。平台包括三大核心:1.以医疗、政策、知识、生活为主的资源平台。2.以健康生活、交流、民政为主的服务平台。3.以政府决策、个体决策预测分析为主的决策平台。针对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和使用习惯,平台开发了可视化和触摸式健康居家终端-健康宝,可接受无线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后台云管理中心推送的视频,对居家老人健康医疗信息进行传输采集以及智能家居安防警报。平台包含手机、电视等多渠道端口,精准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老人可通过多个端口进行资源获取、服务享受。查看自身健康信息等。管理员和医生则可通过手机对老人健康数据进行使用和管理。平台包括“健康小屋”、“居家应用”和“社区日间照料”三大应用场景,主要设备有健康一体机、社区便携式体检机、居家便携式体检机、老人定位及跌倒检测设备等。
自基于物联网的医养结合信息服务与预警平台试点以来,平台录入11447人,管理老年人6959人,动态管理9239人,每天新增管理30余人。通过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认真总结和分析,该项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实现了健康动态管理。在居家养老中,根据老年人应用场景配置了诸多便捷功能。老年人在家中只需使用配置的居家生理检测套装,就能测量血压、血氧、心电、体温等常规身体参数,而且数据可立即上传云端并建立档案,线上根据检查结果提供健康生活的规划指导,即使足不出户,医务人员也能随时获悉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并根据数据情况及时开展健康管理、干预和急救。截止2018年5月底,健康知识库:7310条,平台智能告警3459条,推送个性化健康教育3081条,中心开展上门干预服务110次,接受健康咨询服务5542次。
二是提高了服务便捷性。在社区中的健康小屋配有体检的血糖血脂仪、血压仪、肺功能检测仪等专业医疗设备终端,刷身份证就可自助完成常规地身体指标检测,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科学精准,相比传统的挂号体检,流程更清晰,体检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二;体检数据自动上传云端,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和家庭医生及专家团队介入,即可快速给出分析结果和专业建议;老年人佩戴腕表后,子女可随时查看老人位置,老人跌倒、久坐、吃药会有信息提示;如遇突发身体不适等状况,老年人可直接按腕表的SOS键,中心就能迅速收到老人的求救信号,迅速开展急救工作。
三是有利于服务资源整合。通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系统使分散的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整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了一键式、一站式和智能化的服务模式,健康咨询、营养配餐、上门理发、按摩、物业维护、采购、交费、健康宣传、紧急报警也都可通过平台来实现,在维护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同时,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均能得相应的养老服务。
四是有利于社会管理与服务。“智慧养老”利用信息服务平台,能大规模地收集涉老数据资料,建立政府管理平台,对城市养老服务情况进行全面跟踪与监管,全面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侧配置,通过平台大数据统计分析,为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三、协作共建,大力推进智慧居家养老健康管理融合发展
从我区大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来看,智慧养老模式是未来和方向,也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既需要我们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医养服务,更需要医学院校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更多更新的专业支持和保障。目前,我们已经与成都医学院、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智慧养老项目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我们相信智慧养老项目一定会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一)拓展医养智能服务项目,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孤寂、安全管理不足、娱乐活动少等实际,继续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大力推进实施医养服务智能化系统集成,包括利用综合布线、楼宇自控、通信、网络互联、多媒体应用、安全防范构建适合于养老的智慧家居;把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综合集成;助残服务机器人以及相关设备的系统集成;服务内容以“助急”为核心,在保留紧急呼叫、亲情通话的基础上,强化应急救助服务,新增对孤寡、独居老人的主动关怀和特殊时段的“助聊”服务;将VR技术运用到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虚拟体验服务,使老年人可以享受更多的娱乐生活等。
(二)规范医养服务市场,提高医养专业服务品质
医养大数据平台的建立,让医养服务的各项资源将得到有效整合。市场变大,让更多商家看到商业机遇,同时老年人本人和子女成为系统和市场的有效参与者,他们的选择将有力的促进医养服务组织、行业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地方政府要做好市场调研,提前谋划,积极引导培育行业服务知识,制定准入、退出标准机制、行业管理规范,提升行业专业品质,带动地方大健康产业发展。
(三)探索医养服务运营机制,智慧运营实现共赢
通过“健康物联网养老”管理理念和“智慧运营”管理思路的创新,将实现政府、运营机构、养老对象等多方面的共赢。对政府而言,不但获得了大量真实的健康数据,提高了慢病的知晓率、管理率,为行政决策提供了一手的资料,而且开创有效的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真正落实“以预防为中心”的健康工作方针。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健康物联网产业,促进和加快了医疗器械、软件与通信产业的发展。
总之,医养结合服务是对生命全周期服务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我国大健康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座各位同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期望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推动医养服务业智慧发展,高质量发展,更多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美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