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养培养论文-蔡庆,张代钧,丁佳佳

自养培养论文-蔡庆,张代钧,丁佳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养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自养脱氮,颗粒污泥,N2H4,恢复

自养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蔡庆,张代钧,丁佳佳[1](2014)在《全自养脱氮颗粒污泥的培养及脱氮性能的恢复与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交替限氧-厌氧和低充放比(30%)运行模式,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启动全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启动过程经历常规硝化主导阶段、短程硝化主导阶段和全自养脱氮阶段,总氮去除速率和总氮去除效率分别达到(312±15)mg/(L·d)和(71.2±4.3)%.培养得到的污泥中颗粒污泥(粒径≥300μm)和絮状污泥(粒径<300μm)体积分别占污泥总体积的39%和61%.在自养脱氮性能恶化的SBR反应器进水中长期添加适量N2H4,反应器脱氮性能得以恢复甚至强化,反应器总氮去除速率升高到(480±34)mg/(L·d),颗粒污泥的比例增加到污泥总体积的51%.(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雷学青,杨国远,高保燕,张成武[2](2014)在《光合自养和异养培养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自养、异养两种营养模式下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物量和生化组分含量变化。方法:称重法、有机溶剂抽提法、苯酚-硫酸法、Lowry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生化组成含量。结果:自养培养时最大生物量为6.95g/L,异养培养时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培养时所获得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7.94g/L和5.39g/L。自养有利于脂质积累,异养培养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积累。自养时低光、高氮浓度条件有利于色素的积累,异养时色素积累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并随酵母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不同营养模式下斜生栅藻的生长及生化组分存在差异,在营养模式改变时其代谢方式发生了变化。(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尹继龙,唐小红,郑洪立,尹丰伟,高振[3](2014)在《不同光质对小球藻光自养培养积累油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5种光质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M209256生长和产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为小球藻的最适生长和产油光质;与其他光质相比,蓝光培养的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均较高,为2.40×107个/mL和28%;红光培养的小球藻生长最慢且油脂含量最低,为1.32×107个/mL和15.13%,表现出明显的"红降"现象。在GCMS分析的基础上,对油脂甲酯化后的十六烷值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蓝光的十六烷值最高;5种光质培养的小球藻所产油脂,甲酯十六烷值均在47以上。因此,小球藻油脂所制备的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燃烧性能。(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4年05期)

王军,李元广,王伟良,黄建科,沈国敏[4](2014)在《以异养细胞作为种子的椭圆小球藻产油脂光自养培养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养细胞种子/光自养培养方法是一种可异养培养的能源微藻培养的有效方法,但已有文献尚未从工艺优化角度考察其发展潜力。为了获得较高细胞密度的用于光自养培养的种子和提高光自养培养的细胞密度与油脂产率,对异养细胞种子/光自养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椭圆小球藻在摇瓶中异养培养的最高藻细胞密度可达11.04 g/L,比在初始培养基条件下提高了28.0%,在5 L发酵罐中异养培养的藻细胞密度达到73.89 g/L;在2 L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光自养培养的藻细胞密度、油脂含量和油脂产率分别达1.62 g/L、36.34%和6.1 mg/(L·h),油脂成分主要为含C16-C18碳链的脂肪酸,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经过优化,异养细胞种子/光自养培养这一方法能够显着地提高椭圆小球藻产油脂的能力,这进一步表明异养细胞种子/光自养培养方法有望成为可异养的能源微藻的高效培养方式。(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季祥,刘凯华,齐云,陈冠益[5](2014)在《富油卵形扁藻自养培养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能源微藻——富油卵形扁藻的生物量,以f/2培养基作为培养基,对营养盐氮(NaNO3)、磷(KH2PO4)、铁(FeCl3)、不同人工海水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Fe3+的摩尔浓度为0.08 mmol/L、KH2PO4的质量浓度为11 mg/L、NaNO3的质量浓度为0.3 g/L和人工海水的2号配方适于富油卵形扁藻的生长,在以后的后续试验中均以此培养基配方进行培养。该海藻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良好,稳定期最大干重生物量可达452 mg/L,可作为后续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7期)

任云,高孟春,王子超,赵从从,杨宁[6](2014)在《硫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和反硝化菌的培养和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硫自养高氯酸盐和硝酸盐的还原效率,进行了以单质硫(S0)和好氧污泥分别作为电子供体和接种污泥培养驯化硫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和反硝化菌的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在厌氧条件下采用间歇周期运行的培养方式,高氯酸盐和硝酸盐的初始浓度分别从80 mg/L和40 mg/L逐渐增加到240 mg/L和120 mg/L时,去除率达到99%以上的周期随培养驯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最初的7 d稳定在4 d,高氯酸盐和硝酸盐最终分别被还原为Cl-和N2.由于S0的歧化反应,SO42-的实际产生量高于理论产生量.培养驯化过程中pH在6.5-7.3范围内变化,适合硫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和反硝化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条件.PCR-DGGE图谱分析表明随着培养和驯化时间的增加微生物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污泥微生物群落能够迅速进行优胜劣汰,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培养驯化末期的污泥中β变形杆菌纲处于优势地位,是硫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和反硝化菌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经培养驯化的微生物菌群具有较高的高氯酸盐和硝酸盐还原能力,本研究可为水中高氯酸盐和硝酸盐净化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高孟春,赵从从,张健,王子超,孙若晨[7](2014)在《硫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培养与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以污水处理厂的好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以S0作为电子供体培养驯化硫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的过程,并利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阶段的污泥样品进行群落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污泥在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能具有较高的还原ClO-4的性能,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降解速率显着提高。培养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演替变化,菌种Dechloromonas sp.CL、Quadrisphaera granulorum、Comamonadaceae bacterium 32-4、Acidovorax caeni、filamentous bacterium Plant1Iso8、Candidatus Nitrospira defluvii存在整个驯化培养阶段。随着培养驯化时间的延长,菌种Bacteroidetes bacterium S22-33、Herbaspirillum huttiense逐渐消失,出现新菌种Methyloversatilis universalis、beta proteobacterium HTCC379、beta proteobacterium CDB21和Clostridium bifermentans,并逐渐成为优势菌种。(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高孟春,李亚惠,张优,张健,任云[8](2013)在《氢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培养驯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以氢气作为电子供体和厌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培养驯化氢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的过程。结果表明,在高氯酸盐的起始控制浓度约为300mg/L和厌氧条件下,采用周期运行培养方式,随着培养驯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缩短,高氯酸根去除率达99%所需时间从最初的8天最终稳定在1天,未发现中间产物的ClO-3和ClO-2的积累,全部被还原为氯离子。对不同阶段的样品进行PCR-DGGE图谱和相似系数分析,发现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演替变化,证实污泥微生物生态能够迅速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调整内部微生物种群结构,从而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1期)

韩菲菲[9](2013)在《以高油脂产率为目标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优化与初步放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石燃料的短缺和二氧化碳减排的迫切性,微藻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的发展备受关注。微藻培养是微藻生物质能源产业化中的重要环节,且高油脂产率是微藻培养的核心目标。高油脂产率微藻培养工艺优化与放大的研究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但文献结果大多以室内研究为主,即使涉及户外培养但其规模也很小。小球藻是淡水能源微藻中的主要藻种,但对其高产油脂光自养培养工艺优化和放大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主要以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营养方式、昼夜温度、pH值、营养盐浓度、培养模式等条件对油脂产率的影响,建立了“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新模式,获得了高产油脂蛋白核小球藻的光自养培养基,并建立了室内高油脂产率小球藻的培养工艺。结合室内培养工艺,建立了户外0.35m2敞开式反应器中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将种子制备工艺从5L摇瓶放大到500L发酵罐,为户外大规模光自养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种子。此外,还将户外光自养培养规模从0.35m2反应器成功放大到80m2水泥跑道池。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了小球藻“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新模式(以异养细胞作为种子进行光自养培养)。考虑到能源微藻光自养接种时,由于种子自养培养存在耗时长、易被杂藻和原生动物污染等缺点从而难以提供充足且稳定的藻种,本文首次建立了小球藻“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的新模式。对于蛋白核小球藻而言,藻种制备过程中异养培养的细胞产率是自养培养的20.9倍;“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下的油脂产率是“自养种子-光自养培养”(以自养细胞作为种子进行光自养培养)的1.59倍;且该模式下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以2-3个双键且碳链长度在16-18之间的脂肪酸为主,十分适合作为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此外,该模式还适用于椭圆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该模式下椭圆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分别是“自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下的1.52倍和1.58倍。(2)通过筛选及优化获得了适合室内和户外生长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基。结果表明,在室内及户外3L平板式反应器中,小球藻在优化后培养基中的油脂产率分别是初始培养基中的1.61和1.67倍;在户外0.35m2敞开式反应器中,小球藻在优化后培养基中的油脂产率是初始培养基中的1.33倍。(3)白昼温度对油脂产率影响显着。由于户外培养时存在昼夜的变化,夜晚藻细胞密度和油脂含量的下降导致了油脂产率的降低。因此,在一定光暗周期下考察温度与藻细胞密度、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结果表明,30℃是小球藻光自养培养的最适温度。夜晚藻细胞损失会随着白天温度的升高或夜晚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夜晚油脂含量的增幅则会随着白天温度的升高或夜晚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此外,在任何温度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生物量增加),夜晚细胞损失也会逐渐减小:在6种主要的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且最易受温度的影响,其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在室内建立了基于CO2控制最佳pH及氮胁迫的半连续光自养培养工艺。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通CO2调节藻液pH值在7.0±0.2时可以提高细胞的油脂产率:在该条件下的油脂产率是分批培养过程中不控pH处理的2.64倍。细胞在适度氮胁迫条件下培养时有利于提高油脂产率。初始硝酸钠浓度为200mg/L处理的油脂含量高达38.7%,是初始硝酸钠浓度为500mg/L处理的1.25倍。此外,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半连续培养方式下的油脂产率是分批培养的1.47倍。因此,在半连续培养过程中结合通CO2进行pH调控及氮胁迫的培养策略可以明显提高油脂产率;而且在每隔24小时带放1/3体积藻液的半连续培养操作时的油脂产率最高,其值是分批培养中不控pH和不限氮条件下的3.64倍。(5)在户外0.35m2敞开式反应器中建立了蛋白核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的最佳pH值为7.0±0.2且发酵尾气可代替纯CO2进行pH调控以及作为碳源:白天时最佳通气量为0.5vvm,夜晚则不通气最好;最佳的液位深度和初始接种密度分别为14cm和0.3g/L。结合室内培养工艺,进一步优化户外培养工艺:当户外温度较低时(最高温度小于30℃),提高白天培养温度使其值在30-36℃,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可提高81%;在户外相同培养条件下,小球藻在半连续培养方式下的油脂产率是分批培养时的1.85倍。(6)将种子制备工艺从5L摇瓶成功放大到50L和500L发酵罐,为户外放大提供了充足的藻种。首次将“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应用于蛋白核小球藻户外大规模培养,并将培养工艺逐步放大到了80m2水泥跑道池,该培养规模下的油脂产率高达46.4mg/L/d (5.22g/m2/d),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最大规模及最高油脂产率。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为高油脂产率小球藻培养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对其他能源微藻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10-21)

雷禹,吴定心,梁运祥[10](2013)在《一株自养硝化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前期筛选的自养硝化杆菌(Nitrobacter)菌株y3-2,以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测定的菌液终浓度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硝化杆菌y3-2的培养基中CaCO3、Na2CO3、NaNO2浓度分别为0.5、1.0、0.5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pH 8.0、摇床转速200 r/min。优化后硝化杆菌y3-2的发酵周期由优化前的7 d缩短至4 d,菌液终浓度达到4.31×109CFU/mL。(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5期)

自养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自养、异养两种营养模式下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物量和生化组分含量变化。方法:称重法、有机溶剂抽提法、苯酚-硫酸法、Lowry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生化组成含量。结果:自养培养时最大生物量为6.95g/L,异养培养时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培养时所获得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7.94g/L和5.39g/L。自养有利于脂质积累,异养培养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积累。自养时低光、高氮浓度条件有利于色素的积累,异养时色素积累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并随酵母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不同营养模式下斜生栅藻的生长及生化组分存在差异,在营养模式改变时其代谢方式发生了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养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蔡庆,张代钧,丁佳佳.全自养脱氮颗粒污泥的培养及脱氮性能的恢复与强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4

[2].雷学青,杨国远,高保燕,张成武.光合自养和异养培养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变化[J].生物技术.2014

[3].尹继龙,唐小红,郑洪立,尹丰伟,高振.不同光质对小球藻光自养培养积累油脂的影响[J].生物加工过程.2014

[4].王军,李元广,王伟良,黄建科,沈国敏.以异养细胞作为种子的椭圆小球藻产油脂光自养培养优化[J].生物工程学报.2014

[5].季祥,刘凯华,齐云,陈冠益.富油卵形扁藻自养培养条件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

[6].任云,高孟春,王子超,赵从从,杨宁.硫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和反硝化菌的培养和驯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4

[7].高孟春,赵从从,张健,王子超,孙若晨.硫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培养与驯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4

[8].高孟春,李亚惠,张优,张健,任云.氢自养高氯酸盐还原菌培养驯化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韩菲菲.以高油脂产率为目标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优化与初步放大[D].华东理工大学.2013

[10].雷禹,吴定心,梁运祥.一株自养硝化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3

标签:;  ;  ;  ;  

自养培养论文-蔡庆,张代钧,丁佳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