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根据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属可分为3群:Ⅰ群、ⅡⅡ群和Ⅲ群。其中I群禽腺病毒包括从鸡、火鸡、鹅及其它禽类分离获得的腺病毒;群禽腺病毒可引起火鸡出血性肠炎,雉鸡大理石脾病;Ⅲ群腺病毒,即与减蛋综合症(Egg Drop Syndrome EDV)有关的一类病毒。在免疫学上,Ⅰ群禽腺病毒能诱导感染鸡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性循环抗体,病毒在局部黏膜系统长期复制并且持续少量排毒。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CELOV的全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的方法检测了市场表象健康鸡群、鸭群和鹅群的I群禽腺病毒带毒状况,通过鸡胚接种分离了PCR阳性样本中的病毒,然后进一步通过电镜技术、形态学、病毒特性、致细胞病变、动物接种实验和序列比较等方法对分离出的I群禽腺病毒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禽腺病毒在禽群中的感染率较高,鸡群的阳性率为51.4%(19/37),鸭群的阳性率为51.7%(15/29),鹅群的阳性率为17.3%(10/58)。病毒分离培养结果证明,该分离病毒为球行、无囊膜,直径大小为70-80nm;不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的能力;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不引起细胞病变,在鸡胚肾细胞(CEK)上可致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等病变;选取鸡源、鸭源、鹅源PCR扩增阳性的样品各3个,分别扩增ORF8和ITR并测序。与同属血清I型的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ELOV),FAV-9,FAV-D和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基因组的相应序列比较发现,分离病毒与I群禽腺病毒各毒株在上述两个片段上同源性为94.7%99.9%,与血清9型的ITR序列同源性相对较低,在34%左右;与EDSV的ITR序列则更低,只有20%左右。遗传进化树分析,该分离病毒与Ⅲ群EDS-76株明显属于不同的分支,而与I群禽腺病毒特别是血清I型的禽腺病毒更接近。为了了解分离病毒的病原性,作者对FAVI-G24-O605分离株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通过大剂量皮下注射和口服两种途径接种1日龄的SPF雏鸡,每隔十天扑杀检测,结果发现,试验鸡在感染病毒后,未出现任何明显临床症状,对增重无明显影响,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感染鸡和正常对照鸡无明显组织病理变化,仅部分鸡的部分脏器有轻微病变,且与对照组没有差异。对感染鸡不同时间段的排毒、带毒情况检测证明,病毒能够在试验鸡体内存在并通过泄殖腔少量排毒。研究结果证明,该分离病毒没有明显致病性。